基层中药房管理模式与药品质量关系探讨

2018-05-14 15:20于莲贞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管理效果

于莲贞

[]摘要] 目的 针对基层中药房管理采用新型管理模式效果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中成药房两年来采用不同模式管理取得效果,按照不同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6年1月传统管理)和观察组(2016年1月—2017年1月,新型管理模式)。通过不同管理方式,对比医院中药房药品管理中等众多环节改善情况。结果 管理制度经过改进,观察组药品不良发生率为4.39%,显著低于对照组22.64%,观察组工作人员出错率1.68%低于对照组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基层中药房管理采用新型管理模式,药品质量、工作效率均显著提高,该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 基层中药房管理;药品质量;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88 [文献标识碼]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a)-0045-02

药房作为医院重要服务窗口是医院药品采购、调配、发放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部门[1]。肩负着配备药品,提供用药咨询和药品发放重要职责。药房管理质量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性及医疗质量高低和医院威信感,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经济效益和远期发展。所以加强药房质量管理,合理规划和完善药房管理制度是目前每个医院首要解决的问题。中药房药品主要由中药饮片、中成药及颗粒剂等多种剂型药品组成。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导致药品质量受到影响。如产地、加工、炮制、制备、有效期、等诸多因素。优质药品及服务,离不完善的中药房管理制度。该文针对我国基层中药房管理目前存在一些状况及2015年1月—2017年1月两年来不同体制管理下发生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中成药房两年来采用不同管理模式取得效果,按照不同时间分为对照组(传统管理)和观察组(新型管理模式)。积极开展了中药房药品管理、人员管理、计算机应用等众多方面的研究。管理制度改进前后,观察组针对涉及到1254样药品和954项工作内容,对照组针对涉及到的1325样药品和948项工作内容等改善成果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传统管理模式。传统进货渠道、药物入库管理方式、人员管理及有效期核对。

观察组:施行新式管理模式。针对药品管理、药剂师管理、信息管理等分别进行了现有状况和改进方式的探究,具体如下。

1.2.1 药品管理与药品质量关系 由药师根据药出库清单,核对药品数量及批号,同时检查外观质量,药品根据储藏要求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中药房要求配有高效灭菌、温湿度空调系统,保证药品质量。定期进行药品外观质量和有效期检查,确保用药安全。药品管理内容繁多,其中药品采购、药品贮藏、药品炮制对于药品质量高低起着关键作用。①药品采购。影响中药材质量高低因素非常复杂,如产地,季节,加工,使用部位等[2]。宁夏盛产枸杞、甘肃为当归故乡、四川大黄更是远近闻名;药物生长不对时期药效也各不相同。例如,天麻,就有冬麻和春麻之分。一茎是否出土为区分点。冬麻质坚体重优于春麻;生山楂能够活血,炒山楂则利于消食。麻黄茎具有发汗功效而麻黄根则功效反之。而且,由于人为因素为了寻求高利润,中药材中往往被不法分子掺入假品。如柴胡、龙胆混入地上茎;西红花被花丝替代,严重降低了中药材含量,抑制了药效的发挥。有的中药被化学成分提取、干燥后再用如人参、独活等,外观性状虽然没有过多变化但药力却被严重减弱或无药效。中药饮片中具有重要治疗作用成分几乎没有,如具有活血行气功效的川芎饮片经专业提取后阿魏酸含量不到0.3 mg/g,川芎嗪根本检测不出来。因此,进货渠道非常关键,必须要将中药质量源头掌控好。要选派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中药鉴别经验丰富的人员承担采购任务和责任。采购人员通过不同的鉴别方法进行检验,综合考虑医院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及患者承担能力,选择质优、经济的药材。从正规渠道进货,不要从没有资质或级别低的单位进药。杜绝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②药品贮藏。优质中草药含有丰富的糖类、脂类等物质,易发霉变质、招虫子。麦冬等高糖类药物怕受潮、走油。因此,药房内要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加强巡视确保室内干湿及温度适宜。并将药材按性质不同进行分类管理。将易受潮药材给予通风干燥处理,并进行翻嗮和烘烤。将淀粉及蛋白质等药材置于容器中,并给予灭虫处置。对于红花等要经常倒垛防止自燃。③药品炮制。中药材药效跟炮制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黄连分为黄连(取原药材,润透,切薄片后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清心火治泻痢,苦寒性强;酒黄连(取片黄酒拌匀,稍焖润待吸尽酒后,置炒制容器文火加热,炒干晾凉)缓和寒性、口舌生疮;姜黄连(取片用姜汁拌匀,方法同上)清胃止呕、胃失和降;萸黄连(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方法同上)散肝胆郁火。目前,基层医院没有设立中药炮制室,药材为生品,注意事项需告知患者,但患者炮制结果多为不理想,药效被严重降低。因此,医院应尽快设立中药炮制室,规范加工。药品发放时必须认真核对,正确给药,避免延误病情或出现毒副作用。④药品调剂。临床发现药房发药失误等医疗事故普遍存在。因此,应该严格规范调配处方操作规程、制度。配方时按处方顺序抓取,不得就近、混堆,避免错配、忘配;注意处方脚注对特殊药材的标注,无脚注另包并注明,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多帖处方分剂量准确,确保误差小于±5;配方必须全部复核。

1.2.2 药剂人员管理与药品质量 ①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基层医院中药房药剂人员主要都是初中、中专毕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于中药学专业没有深入的研究,知识相对匮乏。在以往工作中往往只流于简单的发药、配药及付药。对于药材药性并不需要深刻理解。只要记住药材大概形状、药名,仅对药材本身进行核对就以足够。发药只要名称对上,至于功效如何,如何配伍、最佳煎服方式一无所知。因此,造成诸多医疗事故发生。对此,在新型的药房制度管理下,医院应该加大药剂人员专业技能,聘请高学历、高技能专业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从而形成一支具有审方、配方、复核、发药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技能药剂队伍,确保药品质量,降低医疗纠纷。②深化服务理念。加强药品质量重要性宣传,提升药品质量服务理念。应从根本上认识到药品优劣不仅将会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生命安全。而优质的药品服务质量对患者的康复起着关键作用。优良药学服务能够增加患者对医院及治疗效果信任度,降低医疗纠纷。不断该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方法是今后医院中药房主要解决新问题。如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作为医院窗口部门,其服务质量高低和安全性将会对医院经济效益产生极大影响。优质的中药房管理,将会将医院整体形象推向新的高度,医院得以长远发展。劣质的中药房管理,将严重损害医院口碑,导致医院终究会被淘汰。药剂人员应实行处方调配高度透明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竭诚为患者服务。

1.2.3 信息化管理与药品质量 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多数基层医院都拥有了各自医院信息化处理系统,进行全院管理体制计算机联网模式。中药房属于医院信息管理中系统相对独立区域,同中药库、收管理费、住院记帐、医保及病房等科室信息共享。药房利用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查询药品在库情况,施行药品有效期动态监控制度,定期对药品的有效期进行查对,确保了药品在规定期限内使用。信息化管理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管理中需专人清点、既费时易出错的管理工作模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药品质量、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药品质量对比

管理制度经过制度改进,观察组药品不良率为4.39%,显著低于对照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工作效率对比

管理制度经过改进,观察组工作人员工作中出错率1.68%低于对照组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见表2。

3 讨论

中药房不仅是医院重要服务窗口,也是患者治疗效果的根本保障。担负着树立医风医德良好形象的责任,肩负着全院中药供给重任。中药房不仅是发放药物,同时还为患者提供用药安全服务咨询等职责。因此,完善中药房管理制度,强化相关知识学习和职业操守教育,倡导中医中药并重,深化优质服务理念。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尽快改进中药房现代化管理模式和完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是各大医院首要任务。通过该文深入研究得出,今后一定要在传统中药房管理基础上,推行新的管理模式,将原有过于程序化服务理念和服务功能进行不断创新,坚守为广大患者生命安全负责信念出发,以提升药品安全为己任。该研究显示通过实现新的药品管理制度后,药品质量和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充分说明了加大管理制度改革进程,有利于提升药品质量,新型的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晓亮.基层中药房管理模式与药品质量关系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8):35-36.

[2] 杨靖罡.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14):84-85.

(收稿日期:2017-10-11)

猜你喜欢
管理效果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探究
玉米种植如何提高管理效果研究
培养强有力的班干队伍,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探索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
如何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
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控制的影响分析
综合管理在《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中的应用效果
社区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