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的可行性

2018-05-14 15:20张淋淋孟艳杰张丽波王晓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可行性

张淋淋 孟艳杰 张丽波 王晓丽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可行性。方法 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供应室的1 866件消毒的供应室物品,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物品件数各为933件,给予对照组物品实施常规消毒和管理办法,而给予观察组物品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分别观察两组消毒物品的合格率。结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待消毒物品消毒合格率为96.67%,而对照组为79.21%,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待消毒物品发生风险的发生率为23.37%,而对照组为53.27%,相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消毒供应室应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机制,可有效提升消毒物品的消毒合格率和降低物品发生风险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实施。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a)-0078-02

供应室主要供应医院无菌物品,若消毒不合格可导致患者和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严重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可在临床多次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出现耐药反应,不仅延长治疗时间同时也可加重患者病情,若治疗不及时或菌群试验不准确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而从前供应室消毒采用常规办法,但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使得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展开[1],且初步得到显著效果,该文主要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的可行性与常规护理办法进行详细研究探讨,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利参考,特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供应室的1 866件消毒的供应室物品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该院供应室的1 866件消毒的供应室物品,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物品件数各为933件,而对照组消毒物品中有妇产科164件、骨科159件、胸外科127件、眼科99件、肛肠科137件、介入科118件、神经外科129件;而观察组中妇产科161件、骨科153件、胸外科129件、眼科102件、肛肠科132件、介入科120件、神经外科136件,排除该次调查患者患有艾滋、梅毒、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对比两组各科室消毒物品数量发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办法。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办法,如由医院派出专业消毒供应工作人员进行供应室专业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术(器械清洗、消毒、保养)和職业素质,对于消毒供应由医务人员共同监督[2]。

1.3 评价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待消毒物品的消毒达标合格率,以及护理人员发生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集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消毒物品使用不同护理办法后消毒达标合格率

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后消毒物品合格率为96.67%,以及不合格率为3.33%,而对照组任然采用常规护理办法消毒物品合格率为79.21%,以及不合格率为20.79%,相比观察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物品发生护理风险发生率

统计发现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后发生消毒物品风险的发生率为23.37%,以及无风险率为76.63%,而对照组为53.27%,以及无风险率为46.73%,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人们的卫生意识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使得患者对于消毒意识逐渐提升,且医疗系统的消毒供应意识也逐渐提升,进而使得对消毒供应的专业性有更高的要求[3]。而护理专业人员各学历、职称等存在差距,未进行自我提升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和进修,使得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达到统计水平,对于在工作中出现紧急情况和风险等无法自我进行处理和解决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和康复效果。而经过该次调查结果分析,该院需组织专业消毒供应学术人员对消毒供应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进行培训,而培训人员主要包括:实习护士、护士、护士、主管护师以及供应室护理人员[4]。专业技术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和工具的清洁(清洁液比例、清洁器械选择、保养润滑等);同时检查医疗器械注射器的安装(注射器突头润滑、针尖保护、器械盒内设置固定位置)和葡萄糖封闭性(生产日期、截止日期、比例),以及统计使用不同护理办法后器械消毒和杀菌的合格率[5]。而对护师以上级别应将培训重点放在对消毒技术的监测培训[6]。而对于其他供应室人员应进行岗位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培训[7]。同时医院应根据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国家对菌群消毒合格要求进行完善和强化管理制度,进而降低全院发生菌群感染[8]。各科室应详细拟定医疗器械可回收消毒利用的管理流程,如金属注射器回收、病房床单被罩、医疗器械消毒等,针对科室菌群特点进行针对性菌群消毒,切记需要环氧乙烷和高压物品应明确分开,避免器械的再次使用效果和器械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消毒器械的消毒同样至关重要,应针对消毒器械进行详细消毒,防止器械在清洗和消毒过程中发生二次感染[9]。对于器械使用、操作流程等应针对性拟定操作流程,共同促进医生和护理人员默契配合避免在临床操作中出现医疗事故导致发生感染[10]。但尽管经过详细、周密的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和物品消毒仍会出现诸多问题,但为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影响医院的工作,医院应进行流动性、抽查性、严格性的检查,将发生医疗风险和事故的器械进行根源追踪,将其发生率纳入到护理人员的绩效中,实施奖惩制度,根据其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设置惩罚金额,不仅在各科室操作间注明操作流程,同时在清洗间详细标注器械清洗、消毒、包装、开关等操作流程[11],同时对供应室应设置区域管理办法,将消毒日期进行阶段性管理,防止使用过期消毒物品,而对于艾滋、梅毒以及乙肝等物品应尽量采用一次性使用物品,降低较差感染的发生,将各个容易发生风险的环节加强管理[12]。通过该次调查发现,观察组物品合格率为96.67%,对照组为79.21%,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物品发生风险发生率为23.37%,单对照组为53.27%,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消毒供应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可有效降低物品发生风险的发生率,且提升患者物品合格率,大幅度提升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廖先敏.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22):100-101.

[2] 宋丽云.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a3):57-59.

[3] 林丽芳.探索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行问題管理模式(基于JCI核心理念)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z1):24.

[4] 张雪.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9):108.

[5] 李玉丽,李玉娟,聂玉香,等.优质护理在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2):5261-5263.

[6] 洪花,苏梅榕,吴倩倩,等.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返洗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215-218.

[7] 殷玮玮,徐亚金,施仲芬.消毒供应中心对骨科外来器械全程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2):107-108.

[8] 周慧芬,黄爱玲,范历,等.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区人员手卫生状况动态调查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6):604-605.

[9] 杜占彩,李鸿雁.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失败原因及干预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0):904-905.

[10] 吕勇娟,李杏,吴娟,等.品管圈活动在提升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5):4-6.

[11] 郭颖晖.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对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供应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230-231.

[12] 赵艳华.细节护理对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消毒服务满意度评价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54-156.

(收稿日期:2017-10-13)

猜你喜欢
消毒供应室可行性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螺旋CT对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评价
浅谈出行及服务MaaS方案在XX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现状调查分析与探索
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在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室应用的效果分析
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