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控措施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体会

2018-05-14 15:20王兆奇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综合防控社区管理高血压病

王兆奇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综合防控措施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P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体会。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社区的300例P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0例给予社区综合防控措施,对照组150例给予一般社区管理措施;观察和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分析防控体会。 结果 两组在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率、药物不良反应率、住院频率和心血管事件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PH患者采用综合性防控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疾病预后,是一种较好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措施。

[关键词] 高血压病;社区管理;综合防控;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a)-0084-02

原发性高血压病(PH)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可引起全身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和不同程度的阻塞,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和外周血管病,发生和死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作为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绝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均为居家休养治疗,因此对该类患者的系统管理是治疗的基础和关键。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研究对PH患者300例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的PH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并发症、合并症等。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22例;年龄42~85岁,平均(58.6±7.3)岁;平均体重指数(25.4±1.6)kg/m2,平均收缩压(SBP)(159.6±7.8)mmHg,平均舒张压(DBP)(106.7±5.3)mmHg。长期饮酒者64例,长期吸烟者43例,嗜盐者38例;合并糖尿病21例,冠心病15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1例。按照就诊建卡日期的单双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防控措施

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健康宣教和常规的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体检建档、健康宣教、生活干预、用药指导、延伸服务等综合防控措施。

1.2.1 体检建档 患者就诊时由首诊医生负责,在患者自愿的原则下为其建立健康档案。格式采用统一的健康档案格式,并录入计算机系统。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个人生活习惯、有无不良生活嗜好、既往病史、家族史、服药情况、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及危险分层,评估患者有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是否需要药物干预等,制定相应个性化管理方案。建档后嘱咐患者每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服务站随访,或者有社区医生上门随访,为患者测量血压,动态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生活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

1.2.2 健康宣教 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采用发放高血压病防病手册、健康教育處方、宣传画册、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疾病危害、防治要点、注意事项等,要求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生动、文字简练、形式多样,采用患者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法。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病因、临床表现、疾病发展特点、并发症的危害、防控要点、规则服药、血压监测等高血压相关知识,认识到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对控制高血压的重要作用等[2]。并做好患者家属的教育指导工作,使家属及社会有关人员都能正确认识高血压病,共同关注和支持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不断提高患者对疾病和防治知识的认知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3 生活干预 告知患者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与饮食习惯或膳食组成有密切关系,应重视饮食控制。低脂低盐、低糖、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级蛋白质的清淡饮食为主,摄入食盐量在6 g/d以下,适当补充钾盐和钙,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牛奶;戒除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每天坚持中等量的有氧运动,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以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为主,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3~5次/周,30~60 min/次。有助于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减轻体重、增强体力。

1.2.4 用药指导 向患者反复讲解和交代高血压服药治疗的重要性,详细说明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作用机理、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和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告知在服药治疗期间的各种注意事项,学会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跟医生联系,不可擅自停药、增减药物的剂量、更改使用方法,甚至随意换药等。制订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最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血压监测,可视情况而定逐渐加大剂量,以便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尽量使用每天只需服用1次的长效缓释剂,可保证24 h内血压得到稳定控制,减少靶器官的损害,防止夜间血压较低时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因上午血压骤然升高后导致脑卒中、心脏病发作甚至猝死。告诫患者不可偏听传言和广告,不能乱用偏方,以免对机体造成更大的损害。

1.2.5 延伸服务 指导患者学会自己检测血压,可以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嘱患者至少每周测量1次血压,要求患者写服药日记,如实记录血压值,以便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掌握血压变化的规律,为生活饮食管理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外出时要随身携带药品,遵医嘱按时服用,可以设置闹钟提醒服药时间,将患者的服药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联系起来,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级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级管理。低危高血压患者随访1次/月,中危患者每半个月随访1次,高危患者随访1次/周;随访方式分为门诊随访、上门随访、电话随访和微信随访等。对于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应分析原因,总结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及时更改干预方案;发现新问题时应及时加以干预,并将变化情况录入电子档案管理软件中,以便总结和完善。

1.3 观察指标

实施综合防控措施6个月后,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压良好控制率、药物不良反应率、半年内因病住院频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数据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综合防控6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住院频率和心血管事件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社区医师为每一例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病史询问、详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分层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管理[3]。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初步了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对机体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患者对疾病和防治知识的认知度;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进行指导,进行合理的膳食标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服药的规律性得到加强;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不断提高了PH患者的遵医行为。

通过科学的健康教育,患者知晓了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和科学的生活指导,患者纠正了不良生活习性,养成了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科学的体育运动,提高了机体综合素质和免疫力;为患者选择使用方便、控制血压效果较好的降压药物,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和降低血压的治疗效果,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率;指导患者学会监测血压和观察病情变化,探索血压变化的规律,不断完善干预方案;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随访,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和血压的良好控制率,有效降低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改善了PH患者的疾病预后[4]。

综上所述,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综合性防控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遵医行为,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血壓控制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疾病预后,构建医患和谐,是一种较好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7-271.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7):721.

[3] 张银娥,王晓莉,杨艺,等.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4):407-408.

[4] 刘芹,牛晓兰,刘晓文.199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效果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7):38-40.

(收稿日期:2017-10-12)

猜你喜欢
综合防控社区管理高血压病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高血压病
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分析
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防除难点及防控技术
糖尿病互助小组在社区中的应用效果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化进程中的周口川汇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研究
幕燕森林公园植物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控建议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