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50年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和防治现状及对策

2018-05-14 15:20郑福泉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白城市病防治病区

郑福泉

[摘要] 该文总结分析白城市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现以及50年来疾病流行、防治和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增加防氟改水资金投入、加快防病改水进度;按“先重病区后轻病区”的防氟井建设原则解决重中病区的改水问题;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管理力度;进行防氟改水现状调查;加强宣传及健康教育;加强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监测,通过分析病情消长趋势,为调整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等建议。

[关键词] 地方性氟中毒;流行;防治;效果;白城市

[中图分类号] R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a)-0134-02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幅员25 767 km2。该市原为1954年7月成立的白城地区行政公署,由镇赉、白城、洮南、安广、大赉、开通、瞻榆、乾安、长岭、前郭和扶余组成,以后几易其名和辖区划分;1993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白城市,辖洮北区、镇赉县和通榆县,代管洮南市、大安市[1-2]。该市是省内最早开展地方性氟中毒调查及防治工作的地区,至今已有50年历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下,在病区广大群众积极配合以及全市各级地方病防治人员努力工作下,有效控制了地方性氟中毒病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 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现与1964—1993年工作情况

1.1 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现

民国20年(1931年),发现乾安县6区妇女患腰腿疼痛病2 500例,受条件限制当时尚不能确诊为氟中毒。

1963年,乾安县人民委员会向省人民政府报告病情。副省长张文海决定从省卫生防疫站和人民医院抽调专业人员组成调查研究组,由省卫生厅陈光明副厅长率队赴乾安现地调查。1964年5—8月,省调查研究组对乾安县所子、让子等5个乡,15个自然屯的腰腿疼者和饮用水井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流行病学调查6 275人,临床检查2 441例,检测饮用水质97份,食品分析35份。证明腰腿疼痛和黄牙是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而造成氟慢性蓄积中毒,为吉林省首次发现地方性氟中毒。

1.2 1964—1993年工作情况

1964年全区普查氟病,除白城市(今洮北区)、扶余县外,在7个县、62个公社、1 128个自然屯,发现氟病患者1.67万人,发病率4.74%。乾安县10个公社均有氟病,其中9个公社氟中毒残废160人,罗锅480人;氟斑牙屯屯可见,查13个自然屯,患病788人;通榆县四海窝堡屯,患氟病占39%;前郭县18个自然屯,患氟病33.7%;长岭县腰坨子屯患氟病占42%。

1966年分析了部分地方水质,在7 274眼水井中,有3 659眼含氟量5 mg/L以上。1985年普查2 517屯潜水井水,氟含量小于1 mg/L673个屯,1.1~2.0 mg/L 878个屯,2.1~4.0 mg/L 590个屯,4.1 mg/L以上356个屯,最高达20 mg/L,绝大多数屯超过国家规定饮用水含氟量1.1 mg/L以下的标准。

1966年国家计委王光伟副主任到白城地区检查工作,听取了中共白城地委关于氟病的汇报,王光伟回北京后向周恩来总理做了汇报。周总理非常关心病区人民健康,当年拨款48万元,帮助乾安县人民打深井改水防氟。

1971年全区8个县发生氟中毒,病区人口130.81万人,占全区人口39.9%。其中,氟斑牙38.5萬人,氟骨症8.64万人,分别占病区人口29.42%和6.6%。氟骨症中轻度患者7.91万人,中度患者5 985人,重度患者1 294人。由于患者常年腰腿疼痛、弯腰驼背、四肢伸屈困难而严重丧失劳动能力,部分造成死亡。妇女患病后,骨盆变形,引起难产,常常母子双亡。

197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李德生到白城地区视察地方病防治工作,中共白城地委书记张风崎陪同看望了通榆县四井子乡高海营子屯、长岭县广太乡太平村、乾安县所学乡大命村氟中毒患者,对白城地区的地方病防治工作做了重要指示。

为预防氟中毒,1964—1975年全区打1 500眼手压防氟井,由于管理不善报废800余眼。1975年后改打机电井,1979年建自来水29处,1980年8月推广并掀起病区兴办自来水经验和热潮。

到1985年全区打防氟井共投资1 765.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 122.9万元,集体筹资124.8万元,群众自筹517.6万元,共打防氟机电井1 414眼,建自来水758处,34.12万人吃上低氟水。

1985年全地区有氟病屯2 324个,其中重病屯321个,病区118.72万人,比1971年下降9.24%。氟中毒5.21万人,占全省氟患者总数83.82%,其中重患1 501人,比1980年减少19.99 %;氟斑牙21.16万人,比1979年减少45.05%,其中牙齿缺损6.15万人。

1985年10月全国防治氟中毒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李德生得知乾安县所学乡大命村打深井后11名瘫痪患者站起来了,轻患者能劳动了,村里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提高了。他很高兴,给大命村题词“饮水思源,勿忘党恩”。大命村把这8个字刻在自来水塔上,以感谢党中央的关怀。

2 白城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

2.1 病区范围和病区划分

白城市现辖5县(市、区)70个乡、32个镇、20个街道、916个村、3 013个自然屯。

1965年全省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病(简称氟病)普查,境内除白城市(今洮北区)外,发现通榆、大安、镇赉、洮南均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1985年全省普查发现白城市(今洮北区)有氟病屯。现辖区内5个县(市、区)均为氟病区。

根据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定标准,在全市82个乡(镇、场)中,确定1 510个自然屯为氟病区,病区人口为688 659人,其中轻病区687个屯占45.49%,中病区697个屯占46.16%,重病区126个屯占8.34%。

2.2 防制情况

打深井提取深层水是解决白城地区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最有效办法,1964年开始推广了“废弃浅井高氟水,打深井饮低氟水”的防治氟中毒重要行为。由于饮用低氟水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氟病危害大幅度下降。

1964年在乾安县首次发现地方性氟中毒后就采用打深井,改饮深层地下低氟水的方法来防制氟中毒。1964年冬成功地在乾安县让字乡尔字井屯建造了第一眼防氟深井,这是全国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第一眼防氟深井。1965年后境内开始打手压井预防氟病。但因管理不善,多报废。1975年改打机电防病井,并建自来水。到1985年,境内打防病井623眼。其中建自来水井376眼,使用井322眼,受益病屯348个,受益人口155 118人。共投资752.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542.3万元,集体筹资64.5万元,群众自筹146万元。

1986至1988年,排查1975年以来所打防病井“建、管、用”等情况。使用383眼,报废276眼。另外发现防病井水泥井管和井管接头处渗入含氟水,使井水含氟量增高。1986年防病井改用铁井管,境内打防病井36眼,累计有防病井659眼。1992—1995年全市打防病井115眼,1995年全市有防病井774眼。

每年年初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都向水利部门提供一次需建防氟井的重、中病区名单和病情,以及相关的水质分析资料,供水利部门建防氟井时参考。

按照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要求,2004—2006年筛查该市农村饮水水源。现我市已改水1 404个村屯,其中轻病区616个,中病区662个,重病区126个,受益人口71.79万。

2.3 病情调查

1985年地方病普查:全市5县(市、区)有氟病乡(镇)76个、氟病屯1 417个,其中重病屯174个;病区人口598 518人,其中患氟斑牙124 114人,患病率20.74%;氟骨症18 666人(重病844人),患病率3.12%。

1995年地方病普查:全市5县(市、区)共普查82个乡(镇、场)1 543个自然屯。应查688 774人,176 397户。检诊628 497人,检诊率为91.25%。检出氟斑牙334 854人,患病率为53.28%;氟骨症21 812人,患病率3.47%,其中8~12岁检诊61 997人,患氟斑牙31 011人,患病率为50.20%;16岁以上检诊474 285人,氟骨症21 708人,患病率为4.58%。

1995年浅井水氟含量普查1 543个屯,氟含量﹤1.0 mg/L 375个屯;1.1~2.0 mg/L596个屯;2.1~4.0 mg/L 489个屯;4.0 mg/L以上83个屯。浅水井最高11.0 mg/L。

3 存在问题和今后防治对策

3.1 存在问题

相关部门重视和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防氟井使用无人管理或时断时续使用,造成停用报废;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管理知识,管理不精心,機械故障不能及时维修,致使防氟井过早报废,

宣传不到位,群众缺乏防病知识认识不到防氟改水造福子孙的重要性,加之供水不及时,供水费用群众承担困难等也是造成防氟井报废的主要原因。

建而不管,严重影响群众防病积极性和防氟井的使用率。相关部门对防氟井的管理、使用情况缺乏检查、指导也是防氟井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

3.2 今后的防治对策

增加防氟改水资金投入,加快防病改水进度,此项工作任重道远,需多方面共同努力而进行。

加强管理,按防氟井“先重病区后轻病区”的建设原则,解决重中病区的改水问题。

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管理力度。建造每一眼防氟井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建造、使用、管理不好则会造成巨大损失。为搞好防氟井的建管用,需要建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拟建井点的审定、资金落实,改水质量情况以及建立防氟井使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等,定期监督与检查防氟井的管理使用情况,以便卓有成效地进行防氟改水工作。

要投入专项经费进行防氟改水现状调查,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防氟改水形成一套可行性方案,减少浪费,提高使用率,造福病区人民。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加强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监测,随时随机监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消长趋势,了解防治效果,为调整和制订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宣传及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向病区群众宣传高氟危害。提高病区群众对防病改水的认识,形成一种坚持饮用低氟水,共同维护防氟改水设施的意识和局面。

经过50多年不懈工作,白城市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我市的病区广、患者多,病情程度重,彻底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还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白城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白城地区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026-1028.

[2] 白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白城市志(1986—1995)[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019-1021.

[3] 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6,11(2):7-10.

(收稿日期:2017-10-13)

猜你喜欢
白城市病防治病区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医院药房冷藏药品病区分发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地方病防治工作者技术档案在地方病防治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基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猪病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探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
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引领农村致富能人 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慢病防治健康行”三年直接受益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