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医院感染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2018-05-14 15:20张海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医院感染安全防护

张海霞

[摘要] 该文通过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目前工作状况的观察,如:加强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有关医院感染知识普及,并使他们掌握基本防护措施重点包括重视医疗废物回收。

[關键词]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医院感染;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 R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a)-0144-02

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担负着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维修、日常维护保养、质量检测与控制等工作,确保了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现代化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并成为现代化医院继医疗、护理人员之外的第三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引进了大量先进医疗设备,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也日益繁重,同时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增多,但是长期以来医院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医院感染的管理处于空白状态,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对自身职业危害风险和安全防护方面认知缺乏,意识淡薄,应引起足够重视。

1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医院感染职业危害因素

1.1 环境因素

医工部门(设备科)属于医院辅助科室,往往办公环境简陋,大部分医院没有专门的维修间,办公室既是维修间又是更衣室,污染区、清洁区无区分,办公桌和工作台不分离,一张桌子既放个人用品(水杯等)又在上面维修设备,修完机器用抹布一擦,没有消毒概念。医疗设备遍布全院各个科室,很多设备不宜移动,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巡检、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基本以上门服务为主,医护人员可能受到的职业危害也是工程师的职业危害来源,甚至因为维修时需要接触到医护人员接触不到的危害,因此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是处于极为复杂、极易感染的环境下。

1.2 心理因素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大部分来自工科院校的电子、计算机、机械等专业,只有少量来自医学院校的医学工程专业,因此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对职业危害的认知方面也存在误区。有的人因担心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危害,对部分工作存在恐惧心理,甚至拒绝从事放射设备维修,拒绝到传染病科维修设备。有的人过于大意,盲目工作,对自己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1.3 生物因素

表面上看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不直接接触患者,似乎与各类细菌病毒无缘,其实不然,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每天接触各种不同的设备或器械,这些患者使用后的器械设备往往带有大量的各种病菌,维修人员关注的只是设备的故障,很少在开展维修工作之前向医护人员询问设备的消毒情况,被什么样的患者使用过等有关医院感染的问题,因此这些设备很大程度上带有生物病毒的未知性。例如监护仪的血氧探头,各类治疗车等设备的脚轮,检验科、口腔科设备内部残留患者血液体液的管路等都是高污染的设备,医务人员只进行机器表面的消毒擦拭,有的甚至连表面消毒都来不及做就要维修,医学工程技术工人员因为维修需要,往往要打开机器外壳对机器内部进行检修,其内含的各种病菌病毒微生物都是造成医院感染职业危害的因素。

1.4 锐器损伤等意外伤害因素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常见的意外伤害有烫伤、电击伤、锐器损伤等。在拆卸和安装设备时,螺丝刀等维修工具使用不当,电子线路板上锐利的元件脚,各种仪器外壳边缘的锐角,将手伸进机器内部空间狭窄,情况不明都容易造成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锐器损伤。如果是被污染的维修工具,未消毒的仪器外壳损伤,不能正确处理会使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病毒病菌的危害,是构成医院感染的最主要因素。

1.5 防护用品使用依从性低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维修工作中因为操作不方便很少有带手套的习惯,在传染病房等高危险的环境下也极少有带口罩的习惯。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服就是医务人员的白大褂,没有专门的工作服,在维修工作中经常要蹲下、爬高等,穿白大褂非常不方便,再加上没有专门的更衣室,因此好多人工作时不愿意换工作服,这些因素往往使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暴露在高污染状态下,甚至成为新的污染源,将病菌带到别处,对自身和他人健康造成危害。如84消毒液,洗手液等用品,医院往往限制医工部门的领用,也影响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自我防护。

2 安全防护措施

2.1 强化医院感染教育和培训

持续强化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已经被公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提高防范意识是做好职业防护的前提[2]。目前医院对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医院感染方面的管理是盲区,医院里经常开展院感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学习和考试,但只是针对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不要求参加,这种状况影响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因此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使医工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职业风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避免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2.2 加强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养成穿工作服、戴手套的习惯。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可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要比未戴手套减少50%以上,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操作时戴手套的重要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维修污染严重的设备时,必要情况下要戴双层手套。如果维修中手套破裂要及时更换。在维修例如牙科治疗椅等需要拆卸管道的高污染设备时,要戴好口罩以防拆卸时不小心引起管道内残液飞溅到脸上甚至眼睛上。

2.3 加强手卫生管理

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的措施之一[3]。洗手的重要性在临床医务人员中的认知度较高,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因为感染知识缺乏,没有受到专业培训,对手卫生认知不足,因此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要培养良好的洗手习惯。规范的洗手是最简单、最直接、最经济的个人防护措施[4],在洗手池前要张贴六步洗手法宣传图,配备手刷、肥皂、手消毒液,在接触每一台设备前后,接触维修工具后,上下班时等情况下要严格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有效的洗手可以防止交叉感染。

2.4 改善工作环境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医工部门工作环境的改善,有条件的情况下做到维修室、办公室分离,设立专门的维修工作台,每天用1:250的84消毒液擦洗工作台和地面,对维修间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照射时间不低于30 min,对计算机键盘、鼠标、电话听筒、门把手等用品要经常性用84消毒液擦拭消毒。

2.5 学会正确处理伤口

据报道通过医院内血源性传播的疾病有20多种,最常见且危害性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我国目前人口中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都已有1.3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凡是在医疗机构中可能接触到各类感染性病人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都是被“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对象。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也不例外,如工作中不慎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用流水冲洗伤口,再用0.5%碘伏或75%医用酒精消毒,并包扎伤口,必要时需注射破伤风疫苗。对于能够明确感染源的伤口,应做好预防用药。

2.6 维修工具的消毒处理

维修工具的消毒是医工人员一直忽略的问题,有的甚至一件工具直至用坏报废也没消过毒。这些携带病菌的工具对医院感染造成极大隐患。因此医工人员应养成维修结束后对工具消毒的习惯。对万用表等电子工具可用酒精擦拭表面。对螺丝刀等金属工具,用75%的医用酒精浸泡10 min,即可有效的杀灭工具上粘附的致病菌。还可用84消毒液对工具消毒,一般消毒用100 mg/L消毒液浸泡30 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工具用500 mg/L消毒液浸泡30 min。因84消毒液对金属有腐蚀性,工具消毒后,应迅速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2.7 重视医疗废物的回收

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不仅对医院内人员有造成感染的危险,也可能会污染环境[5]。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也要学会正确处理维修后产生的医疗废物。例如血氧探头、心电导联、血压计袖带等被污染的附件不可随意丢弃,要用医疗垃圾专用袋盛装交与相关人员回收处理。对于临床科室需要报废的医疗器械,要经过清洗消毒灭菌后再回收到医工部门。

综上所述,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面对着很多潜在的医院感染职业危险因素,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只有增强防护意识,自觉学习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才能保证自身健康,安全有效地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有军.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9,6(10):26-27.

[2] 周红芳.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3826-3828.

[3] 姚智萍.医院工勤人员执行手卫生与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10.

[4] 賀维.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特点与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126-3127.

[5] 徐秀莉.福建省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3831-3832.

(收稿日期:2017-10-08)

猜你喜欢
医院感染安全防护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手卫生教育与预防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基于等级保护的电网云计算安全防护分析
目标中心战中信息网络安全防护问题研究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电力工程中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