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植物人促醒中心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分析

2018-05-14 15:20曾朝蓉姚晓梅熊义英瞿旭刘光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2期
关键词:护理

曾朝蓉 姚晓梅 熊义英 瞿旭 刘光莉

[摘要] 目的 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植物人促醒中心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SBAR沟通模式建立“植物人促醒中心床邊交接模式”,规范护理床边交接班的顺序和内容。结果 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交接班流程质量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SBAR沟通模式规范交接班顺序及内容,能使护士提高交接班流程质量、提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增加交接班中康复护理问题及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康复护理措施,促进康复护理的发展。

[关键词] SBAR沟通模式;植物人;护理;床边交接班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b)-0006-03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Mode in the Bedside Handover of the Plant Awakening Center

ZENG Chao-rong, YAO Xiao-mei, XIONG Yi-ying, QU Xu, LIU Guang-li

Sichuan Bayi Rehabilitation Center (Sichuan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13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BAR communication mode in the bedside shift of the vegetative awakening center.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SBAR communication mode, the “Botanical Awakening Center Bedside Handover Mode” was established to standardize the order and content of the care bedside handover class. Results After applying the SBAR communication mode, the quality of the nurse transfer proces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nurses ha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Using the SBAR communication model to standardize the order and content of the handover, enable nurs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handover process, improve the mastery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ensure patient safe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 the rehabilit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problems in the handover class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which are conducive to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care.

[Key words] SBAR communication mode; Vegetative; Nursing; Bedside handover

护理交接班作为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昼夜连续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1]。植物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病种和状态,患者不具有诉说症状和不适的能力,护士如何完整和快速地对患者进行床边交接班,使下一班完整掌握病情,同时发现现存问题,有待于探讨。2017年4月,该科引用标准化沟通方式,优化了对植物人促醒中心床边交接班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标准化沟通方式(situation background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SBAR),即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单词首字母的缩写而成,分别显示了目前发生了什么、什么情况导致的、认为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沟通程序。它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标准的沟通方式,最早被用于美国海军核潜艇和航空业,在紧急情况下保证了信息的准确传递[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促醒中心床位7张,现有护士8名,其中女护士7名,男护士1名,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7.25±4.7)岁;学历为研究生1名,本科2名、大专5名,工作年限<3年者3名(37.5%)、3~10年者4名(50%)、>10年者1名(12.5%);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4名;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该病区共收治患者40例;其中2016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患者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3.18±6.45)岁;2017年4月—10月共收治患者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31±5.42)岁;两个时期患者的病情程度、护患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7年4月开始,该科按标准式沟通方式进行床边交接班,具体方法为:(1)交班者位置:交班者站在病床的左侧,接班者站在病床的右侧。(2)交班内容。①现状(S):交接班者先目测全面概况;交班者汇报床号、姓名、诊断;本班发生的病情变化;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目前用药;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情况。接班护士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床头牌内容、腕带信息。②背景(B):交班者交待患者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异常检查检验结果;治疗用药情况。③评估病情(A):接班者轻拍患者双肩、在患者耳边呼唤患者姓名、按从头到脚的体位方式观察患者,顺序为头部、面部、瞳孔、胃管、气管切开管(同时观察固定带及颈部)、给氧情况、CVC管道、躯体正面、会阴部及尿路管道、四肢活动度及PICC管道、翻身、躯体背面、拍背、检查吸痰装置、吸痰;使用中的药物。④建议(R):交班护士汇报已采取的护理措施,建议下一班重点关注的护理问题,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⑤特殊注意事项:目前实施的康复护理措施;需增加的或需改进的康复护理措施。

1.3 交接時间

晨交接、中班交接、白班与上夜班交接、上下夜班交接。

1.4 评价指标

1.4.1 护士床边交接班流程质量 根据卫生部《医院质量管理办法》[3]2016年版,制定《护士床边交接班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式沟通模式床边交接班在植物人促醒中心实施前后的对比,利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配对t检验,评价交接班质量。

1.4.2 病情观察质量评价 根据《四川省护理质量评价标准》[4]中《一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中的《病情观察》部分,制定独立考核表,增加“责任护士掌握患者主要康复护理问题及措施”,同时进行分值分解,给予各项目分值的重新赋予;再运用该量表考核护士对该患者主要病情、主要治疗、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主要康复护理问题及措施的掌握程度,利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质量评价。

1.5 统计方法

用EpiData 3.0 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基本情况和健康知识等进行描述;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床边交接班流程质量评价结果

护士床边交接班流程质量,实施前后均评价37次,实施前平均得分86.567 6分,实施后得分为90.135 1分,使用配对t检验,实施前和实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

2.2 病情观察质量评价结果

护士对《病情观察》中的对该患者主要病情、主要治疗、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主要康复护理问题及措施的掌握程度,实施前后均评价37次,实施前得分为78.219 4分,实施后得分为85.453 1分。使用配对t检验,实施前和实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

3 讨论

①护理交接班在病区护理工作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床头交接班,既保障了护理交接班制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又保障了患者信息能够被准确无误地传递,从而保障了护理服务的连续性与有效性[5]。SBAR沟通模式床边交接班在植物人促醒中心运用时,有利于护士完整地、系统化地进行交接班;采用体位方式的交接顺序,能有效控制交接遗漏,避免由于交接班者的责任心、记忆力等导致交接缺陷。

②使用该模式床边交接班时,在病情观察中,护士通过对患者的意识水平、皮肤情况、肢体功能、胃肠道情况等的全面了解,能更好地掌握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制订出护理措施,发现潜在危险,采取预防措施。

③在交接班中,将康复护理问题和康复护理措施列为特殊交接内容,突出了植物人促醒中心康复护理的重点和难点,交接班后,护士积极地、有序地采取了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康复护理质量。

④使用该模式床边交接班后,接班护士发现患者气管切开管固定带过松17次,有效避免了管道意外脱落的风险。在未实施前,在交接班过程中常因护士交接的随意性,遗漏检查气管切开管固定带,实施前半年科内发生气管切开管非计划拔管一次,实施后未发生类似事件。

⑤不足之处:未测定SBAR沟通模式在植物人促醒中心床边交接班中使用前和使用后的交接班时间,不知是否有时间上的浪费;同时,对新护士的护理能力培养,未设计质量观察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夏小红,陈雪.护理交接班流程及管理[J].吉林医学,2010, 31(1):128-129.

[2] Comption J,Copeland K,Flanders S,et al.Implementing SBAR across a large multihospital heath system[J].See comment in pubmed commons Below Jt Comm J Qual Patient Saf,2012,38(6):261-268.

[3] 卫生部.医院质量管理办法[M].北京:卫生部,2016.

[4] 温贤秀,成翼娟.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试行).2014版[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5] 刘海仙,武杰.王志稳标准化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9):1273-1277.

(收稿日期:2018-08-11)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