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明:阅读,成就生命的色彩

2018-05-14 10:31李慧花莉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盱眙县书香读书

李慧 花莉

他叫王志明。从教二十多年,在江苏省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这片园地里,他像园丁默默耕耘,又仿佛一根灯烛照亮孩子们的心房,让语文课堂充满了馥郁的书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的努力下,如今学校的书香氛围变得日趋浓厚,先后成为淮安市书香校园、江苏省诗教先进集体、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一项又一项读书成果的背后,不知凝聚着他多少的汗水与梦想!

两年前的五月,于明媚的春光中,我结识了王志明——一位多年来始终坚持行走在推动儿童“悦读”之路上的前行者。那是在江苏省首届“书香校园建设·阅读领航人”培训班上,我眼中的这位来自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的教科室主任王老师,仪表俊朗,风度翩然,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是透露着对他所倡导、推行的儿童“悦读”理想的无比热情。温文尔雅的他用那樣热烈的语气与我们分享他的“悦读”理念,他说,对于孩子们来说,阅读这件事,其实并不都是愉悦的;但若是有愉悦的阅读,必然是发自内心的,是以儿童为本位、以兴趣为先导的。在课内、课外,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去重视儿童的阅读,更重要的是要去用心思考该如何将阅读变成“悦读”。只有让孩子们用快乐的心情去阅读,又从中读出快乐的滋味来,他们才愿意伴着书香成长,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品质和情感态度。这就是他想要的儿童“悦读”。

时隔两年之后,我应邀到盱眙县就该县教师基础培训工作进行采风,那天,一场题为《做儿童阅读路上的点灯人》的网络直播讲座让我印象颇深。它的主讲人,便是王志明。时光似乎不曾在他身上起过作用,他依旧清朗如斯,温情的书香给了他澄澈的心境。随后,带着几许感佩,我走进了盱眙县城南实小,走进他的课堂,去仔细地聆听他的“悦读”、他的阅读……

博览群书,成就“悦读”课堂

课堂是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快乐读书的主阵地。王志明于1996年从教,刚踏上三尺讲台的年轻人充满干劲,专心研究教育教学,很快就有了丰硕的成果,在1998年参加淮安市首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精英赛就荣获一等奖。在他热爱的讲台上,一晃眼已过去了22年,他一日未曾放弃过对语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并逐渐形成越发清晰的思路与理想。寂静的夜晚,月朗星稀,书房的一盏青灯下,总有他与书籍相伴的身影:教《装满昆虫的衣袋》,他研读《昆虫记》;教《木兰从军》,他揣读《木兰辞》《乐府诗集》……这一切,让他的教学思想深深扎根在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上,让他的课堂总是充满馥郁的书香。

在教《燕子》这篇课文时,王志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斗大的“春”字,朗声说道:“看到这个字,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桃红柳绿、春意盎然、万象更新的景象。关于春天的景色,古代文豪笔下比比皆是。李白的《春晓》是怎样描绘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同学们朗声齐诵。

“杜甫的《绝句》中,春天是这样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孩子们应对如流。

“刘禹锡的《乌衣巷》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呢?”

全班45张小嘴又“摇头晃脑”齐声吟诵。琅琅童音刚落,王老师又问:“阳春三月,燕子归来,你们背着书包,看到小燕子是怎样飞行的?又是怎样栖息的?”

孩子们愣了一下,随即小声议论起来。但无人举手,显然,孩子们没有把握。

“那么,让我们看看《燕子》这篇课文是怎样写的吧!课文中的小燕子可美了!”王老师顺势板书,孩子们的眼睛全给他引到了课文中去。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王志明的语文课,总是千方百计把课外阅读渗透进语文课堂,增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学一篇课文,在备课时他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提前进行文本解读。与文本相关的优秀课外书籍,他都会推荐学生去认真阅读,还下工夫亲自指导学生怎样去读。比如:学了《燕子》这篇课文,他就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春》;学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他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指导学生吟诵《渭城曲》《芙蓉楼送辛浙》等送别诗;教鲁迅的《早》,他让学生找来《故乡》等鲁迅的小说或散文……就这样,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日趋浓厚。他用爱心和智慧构建起了充满书香与诗意的语文课堂,让学习真正成为享受,让课堂成为心灵的家园。

指导家长,营造书香万家

阅读,应该是和呼吸一样自然的事。光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是绝不足够的。于是,王志明将缕缕书香从课堂内带到了课外,他热切地希望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再小,都要给书一个‘安乐窝。”这是王志明在家长会上常说的一句话。他想让家长们明白:孩子们的阅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为此,他率先在自己的班级中开展“1160书香人家”建设活动。其具体要求是:有条件的家庭为孩子准备一间书房、一个书橱(或一张书桌),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不少于60本。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可以在各自的家里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读书空间,能够尽情、惬意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之中,尝到阅读的快乐,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除了积极倡导为孩子们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王志明还一直强调,教会孩子读书,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带头和孩子一起读书。他深知亲子阅读的影响力和重要性,近年来,他一直在全校大力推广亲子阅读“多亮15分”活动,号召全体家长再忙也要陪伴孩子阅读、陪伴孩子成长。一天24小时,15分钟只约等于一天时间的1%,但父母若是能每天用上这么一点时间和自己孩子一同交流、亲子阅读,那么就会赢来共同进步,让家庭和乐融融。

为了让这些活动得到切实有效地实行,他在班级专门制订了相关的评价标准及奖励措施。他组织学生每周在家长微信群里进行阅读交流两次,倡议父母和子女携手阅读,一起遨游书海,享受“亲子共读”带来的浓浓乐趣。对做得好的家长,作为典型,他通过家长学校授课的形式让优秀的家长作经验交流,去带动更多的家长参与“亲子共读”。他的举措得到了学校大力支持,并予以推广。对于通过“书香人家”验收的家庭,学校领导则亲自登门颁授“书香人家”匾牌,并邀请家长在每年的读书节上作经验交流,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也定期推介出书香家庭典型,宣传优秀的“悦读少年”。不少的家长都把“书香人家”牌匾和孩子的获奖证书放在书房里面的显著位置,或制成相册在手机收藏,一方面作为自己教育成果的骄傲,更主要的是提醒自己要读书,从书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同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引领教师,建设书香校园

王志明一直以来坚信不读书者不教书,一个热爱阅读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因此,从教22年以来,他一直与书为伴,并将自己的所读投入到研究与写作中去。

自2001年以来,他参与省级读书课题《阅读护照:200读书计划行动研究》《小学生作文积累操作化实验研究》,主持市级读书课题《儿童阅读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撰写并发表了《搭建展示平台,点燃课外阅读兴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尝试》《如何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找准感点,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等多篇论文。这一项项成果让王志明成为身边教师们学习的榜样。

2009年,王志明被评为盱眙县骨干教师,并担任城南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主抓学校读书特色发展、阅读课题研究等工作。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为了引导教师读书,他竭尽全力,做好每一项服务教师读书的工作。每学期,王老师会带头为学校教师制订读书书目推荐表,并建议学校图书馆添置哪些书籍;他带领全校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每周三、周四下午为全校教师读书日,教师们集中学习,或畅谈读书感受,交流读书心得。三年来,在他的带动下,该校教师读书最少的10余本,多达60余本,教师撰写随笔12000余篇,学校编印了部分老师的优秀随笔集。

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城南实验小学涌现出一批批读书骨干教师:张佐香老师,是国家二级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孙犁散文奖获得者、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获得者,著有代表作散文集《亲亲麦子》《鲜花照亮了我的房间》等;马培文老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雪暖晴山》《秋水烛光》等散文集十余本,曾担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委。在这些优秀教师的感召、引领下,学校教师读书氛围日趋浓厚。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热爱阅读,自然会带动自己的学生。王志明老师日常读书的重点便是服务于学生。课堂教学中,他发散思维,补充大量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保证在课堂上有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策略,以此来引导学生阅读。这一点,深得语文组老师们赞许与效仿。为了丰富底蕴,他们坚持与学生一起背诗词,读名著。近几年,他开设的公开课《楹联趣对》获得省一等奖,《走进儿童诗》《少年王勃》《草原》获得市一、二等奖。课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各学科教师们会联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诸如讲故事比赛、读书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读书交流会、读书小报、书签制作的评比、繪本创作、好书漂流活动等等。王老师引领他的教研团队,亲自为孩子们搭建五彩斑斓的阅读园地,与孩子们共同阅读,共同成长,共同建设美丽的书香校园。

近两年来,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在营造书香校园方面硕果累累:淮安市书香校园、江苏省诗教先进集体、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这一项又一项读书成果都离不开王老师的辛勤付出。随着学校读书特色的声名鹊起,他置身于鲜花和掌声之中,信念却无比坚定。对他来说,未来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更大的追求。“我会坚定地行走在推动儿童“悦读”之路上。让孩子们用快乐的心情去阅读,又从中读出快乐的滋味来,伴着书香成长,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当问起他如何更好地激发儿童读书兴趣时,他这样说道,目光里饱含着自信与期待。

猜你喜欢
盱眙县书香读书
墨韵书香
夕次盱眙县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江苏金康达集团资助200名“三好少年”
墨韵书香
江苏省淮安市:小雪节气杉林红
麦田欢歌
书香海报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