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那改变却要耗费一生

2018-05-14 10:31冷玉斌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评语文学读书

冷玉斌

匆匆一月,阅读而过。

《闲斋外集》,大概是从《文艺报》公号推文得知,出版不久即订下,感兴趣的是“此前钱先生文集未收录”的文章,其中几篇在中央大学的作文,还附了钱先生几位师长的评语。那天上午读第一部分“著作”,下午读第二部分“译文”,读完了,特别喜欢的还就是那几篇作文与评语,以及那不多的几封书简,前者才气,后者真诚,还有些小顽皮。

钱先生的文章读得不多,能留下印象的是,当年自学考试,有一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教材就是钱先生主编的。这个选本好看,虽然只是拿来应试,不少篇目却读了好几回。老舍的《断魂枪》最早就从这里读到,还有《华威先生》,超越时代的入木三分——也因此,与张天翼先生最早认识,不是“宝葫芦”与“大林小林”,而是他的一组速写小说,等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里读到夏志清先生对他的高度评价,乃觉确乎如此,实至名归。

说回钱谷融先生那几篇作文,有文言有白话,不必评析其好,单作为珍贵的记录,如今看回去,正应了日后带给钱先生大批判的那个观念:“文学是人学”。亦如本书中对秦兆阳《晌午》评论初稿所言,“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显示出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冬日郊行》《子规》《去帆》《桃花》,一个青年学子的所感所思,自由自在,偶有“脂粉气”,也甚为可爱。伍叔傥先生对这些文章的评点,可亲可叹:情深而辞美,读之令人生爱(评《一个人在楼上》);非深于情者,不能作此等语,文亦清妙(评《再会吧》);话语轻灵,而用意深妙,非寻常文字也,可爱可喜(评《路灯》);我也如此,此段文字极生动,处处不落平凡,活泼、有趣,无疑是有天才的作家(评《蜻蜓》)……

钱先生说做老师的,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长处,并愿意为之努力,从伍先生的评语中分明看到了这一点。伍先生四九年后去了香港,曾落脚崇基学院,这倒又让我想到学院里唐君毅、小思、周保松诸先生,“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薪火相传,师道永存。

书里收了一篇类似脚本的材料,是上海电视台《名家时间》栏目文字稿,节目开篇名家就是钱先生,文章里,先生散散淡淡,回顾了一生,讲自己夫人那几节,特别有味道,又深情。节目最后,老人家说:“回顾过去,我愈加坚信,书籍的确是我们最可靠的良伴,它任何时候都不会抛弃、拒绝我们,愿我们都以书籍为友吧。”

钱谷融先生,1919年9月28日出生,2017年9月28日逝世。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愿我们都能以他的书籍为友,认识自己,淡泊宁静,争取那么一点自由,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读完《闲斋外集》,接到一项写作任务,正好需要翻拣资料,又一次看到詹丹教授的斩钉截铁:“不论是争鸣还是阐释,彰显语文教学的文学色彩,把被应试教育遮蔽或者阻遏的文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张扬出来,是我一贯的主张。”

要我说,把詹先生此处的“。”改成“!”,连用三个“!!!”亦未尝不可。

一并重读了王富仁先生的《谈“好读书,不求甚解”》:“我认为,在语文教学的任务中,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读书趣味……你要是硬按着他的头读了几本书,学了几篇课文,而让他感到的却是读书的乏味乃至痛苦,就破坏了他读书的兴趣,而破坏了他的读书趣味,就是扼杀了他语文知识和才能进一步发展的机制。”

王富仁先生这本小书里的文章,每一篇都很耐讀,有几篇更觉讲得太好,站得高,望得远,值得语文老师多想想。他自己倒是谦逊得很,在“后记”里要读者把这些当作一个门外汉的话,“看看不妨,但不要当真。假若其中有一两句话,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我就心满意足了。”王先生自己是多么好的老师啊,怎么可能是门外汉?何况,很多时候,在门外谈,反而谈得更清爽、更有味,只是这薄薄一册《语文教学与文学》成了王先生在语文教学领域的绝响,书上版权页标注印数为5000册,太少了,太少了。要是他的很多观点,为更多语文教师知晓,一定是极好的,毕竟,能从他那里领悟到一点语文教育的真谛,真是大幸运。不过也好,书并不厚,就反复阅读吧,在阅读中汲取,在汲取中实践,哪怕用一生来推开教学之门,就像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在她的《时间之间》里写的那样:

“时间如此坚定又稳当地疾驰,却是狂野疾驰在所有钟表刻度之外。改变一生只需那么一点点时间,领悟那改变却要耗费一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评语文学读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学小说
读书为了什么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