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港城互动经济协调性及其评价

2018-05-14 09:06邓洁罗思妤孙书盛崔利刚
丝路视野 2018年5期
关键词:港口重庆

邓洁 罗思妤 孙书盛 崔利刚

【摘要】随着港口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与城市的互动作用逐渐引起重视。本文尝试从宏观量化数据角度,探讨城市经济发展与港口发展中间的关系。首先,立足重庆城市经济发展现状,选取港口吞吐量和国民生产总值为指标,建立回归模型,验证重庆城市经济与港口发展互动关系;其次,运用数据包络法对重庆城市经济发展与港口运作有效性进行评价和分析;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三点关于重庆港城互动经济协调性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重庆;港口;区域经济协调;数据包络法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港口设施建设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港口是靠港城市对外经济的对外沟通的窗口,对城市经济运行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助推作用,并且港区范围、功能和服务设施的完备性等的协同作用能够带动所在城市和更大范围港口腹地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港口发展与城市经济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以港兴城,以城促港”逐渐被认为是现代港口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因而国内学者开始研究港口与靠港城市经济的关系,以明确港口定位,理清港口与区域经济关系,为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港区功能发展、港口物流体系、港口建设建议以及评价港口对城市、区域经济的贡献等几个方面。

有学者以港口建设情况及城市发展现状为对比,通过分析两者协调发展的程度差异,提出针对性建议。如冉修竹分析了重庆港口对城市发展的作用问题,指出重庆应实施港城一体化战略,并建立港城耦合发展机制,才能实现重庆港口与城市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朱周巧和蒋曜州综合重庆港的定位及发展方向、港口地理位置、交通环境优势,指出重庆港在重庆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部分学者运用科学评价方法,对重庆市港城发展协调度进行评价。郝雅璇指出重庆在“一带一路”新经济发展倡议形式下,表明重庆港口发展没有与城市经济形成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闫乔华和杨兴礼利用重庆市港口1997-2008年吞吐量和GDP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认为重庆市经济增长与港口发展呈现正相关性。因此,港口已经成为重庆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增长极,利用港口的天然优势,建设临港产业体系。

还有学者从港城协调发展角度出发,分析港区与港口腹地、所在城市经济关系。如徐玲玲和李文君整理了近年来保税港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指出该领域缺少从协同视角探讨二者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作者通过建立系统有序模型对重庆保税港区港口物流和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的进行分析。张国桥和董旭采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连云港港城关系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指出港城的功能演化规律和空间演化规律。

综合以上研究,本文拟对重庆地区主要港口和重庆城市经济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利用相关系数量化港口吞吐量与GDP相关关系,建立一元回归模型,说明重庆港口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利用DEA评价重庆2005-2015年经济发展与港口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两者相互促进发展中的不足和提出可行的协调发展建议。

一、港口经济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港口经济是产业集群、港口企业和服务机构依附于港口天然地理位置,进而能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因此,港城共生互利就要求港城二者能够有机的融合而实现快速发展。将沿港地区的产业资源进行整合,港口天然成为交通枢纽,向外辐射形成物流通路。

重庆港位于长江上游,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水运枢纽港口,主要从事港口装卸、客货运输、水陆中转、仓储服务、物流配送、酒店旅游等多种综合性经营服务,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临港企业,不仅带动重庆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带、发展沿江航运旅游、构建沿江城镇体系,同时促进了重庆以及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选取港口吞吐量作为反映港口经营状况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以重庆市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利用这两个指标建立一元回归模型来研究重庆市港口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助力作用。

二、重庆市港口吞吐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性

本文将利用相关系数来刻画重庆市港口吞吐量和國民生产总值的相关性。相关系数δxy,其中,X表示重庆市港口吞吐量,Y表示重庆市GDP值,进而算出δxy=0.991。按照两变量的线性相关三级划分(δxy<0.4为低度线性相关;0.4≤δxy<0.7为显著性相关;0.7≤δxy≤1为高度线性相关),重庆市GDP与港口发展之间有高度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接着,我们通过一元回归模型Y=g+aX刻画重庆市GDP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利用SPSS软件计算,得出结果如下。

根据结果,F检验值为892.381,可知一元回归方程式显著的,R2=0.981,表明一元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十分好,于是可以得到一元回归方程为Y=1.018X-1355.44。由此可以表明重庆市城市经济与港口发展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港口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重庆港口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数据分析

(一)模型建立及指标选取

本文为对重庆港口和城市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有效性评价,建立了两个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经济评级指标主要由国民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就业人数四个指标组成,输入数据如表4所示。港口评价指标主要由港口货物吞吐量、码头泊位数和集装箱吞吐量三个指标组成。

注:数据来源于2016年重庆市统计年鉴

(二)模型计算结果

下面分别以港口评价指标为输入变量、经济评价指标为输出变量,以及经济评价指标为输入变量、港口评价指标为输出变量,运用DEA对这些指标进行有效性评价。将数据输入Lingo软件,结果如表5所示。

表5中,在2005-2015年期间,重庆市城市经济与港口发展有效性指标都在0.9到1之间,说明期间重庆城市经济发展和港口发展基本有效,虽然协调性没有达到最优,但是整体上看协调发展关系有效性很高。以经济评价指标为输入变量、港口评价指标为输出变量来评价重庆城市经济和港口协调发展时,除2010年其余年限均有效;以经济评价指标为输出变量、港口评价指标为输入变量评价重庆城市经济和港口协调发展时,除2011、2013和2014年,其余年份都显示有效。说明2005-2015年期间,重庆市城市经济在快速发展带动了港口发展,两者协调性较好,但仍有发展空间。

四、重庆市港口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建议

(1)优化港口资源配置,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全面整合港区交通设施、产业集群等发展资源,出台政策调节重庆各港口间的恶性资源竞争和盲目扩张,根据各港区功能定位、货物吞吐量、经济发展情况、设施建设情况,合理分配各港区资源、实现各港口之间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综合性功能港口,整合简陋的小码头泊位。

(2)加強港区的基础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建设。重庆位于国内西南片区,具有带动西南片区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强港区自身设施设备建设有利于提高港区作业效率、吸引临港产业进入;加强港口集疏运交通运输体系(水、铁、公联运设施等)建设有利于重庆及周围腹地互联互通,拉动腹地经济发展,同时获取腹地的经济、货物支撑。

(3)切实落实“无水港”功能,降低服务成本和贸易周期。“无水港”(干港)是指依托港口,建在内陆腹地、设有港务机构,具有和港口基本协调功能,可直接办理物流业务,进出关方便又能降低成本的物流中心。通过加强口岸通关建设,具备提前报关、检验检疫、仓储、运输等环节的服务功能,提高重庆港口综合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冉修竹.浅议港口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4):13.

[2]朱周巧,蒋曜州.充分发挥港口作用建设重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版,2007,7(06):12~14.

[3]郝雅璇.“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7.

[4]闫乔华,杨兴礼.港口经济对重庆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发展措施[J].对外经贸,2010(11):83~85.

[5]徐玲玲,李文君.重庆保税港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22~26.

[6]张国桥,董旭.港城关系发展阶段及协调程度分析———以连云港为例[J].港口经济,2010(10):29~33.

作者简介:邓洁(1983—),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管理;罗思妤(1993—),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孙书盛(1992—),男,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崔利刚(1983—),男,满族,河北唐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港口重庆
《威海港口》
2020年重庆成绩单
Fog
重庆之旅
为什么摩尔曼斯克港口永远不会结冰
港口上的笑脸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去港口走走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