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工程项目的现代学徒制项目化课程体系研究①

2018-05-14 09:57徐江红,王志伟,曹菁,孙玲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校企课程体系

徐江红,王志伟,曹菁,孙玲

[摘 要]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及实施,需要大量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及设计能力的设计及制造工程师。从传统的高职培养体系入手,继承其优点,分析其不足,并提出以企业工程项目为引领,采用项目导师负责制,将分层次、个性化培养模式整合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前期对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能瑞创新班)多年试点,毕业学生理论、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均受到了学校及企业的高度认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 键 词] 工程项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6-0034-02

一、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本位教育和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它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学徒制中,西方国家都越来越注重对学徒基础理论和通用技能的培养,几乎所有国家的现代学徒制都包括普通教育与通用技术理论教育。

国内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已初显现代学徒制的一些基本特征,但许多实践在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涵上践行并不到位,主要表现为:(1)“学徒”身份不够明确。(2)行业企业的主体地位不够明显。(3)“工学结合”缺乏设计。(4)工学交替的频次较少。(5)在岗学习的内容、方式等较为含糊。

二、基于企业工程项目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现有的高职教育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出的绝大部分为工业制造的熟练工人,而我国目前严重缺乏的是在一些高端设计与制造行业中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具备工匠精神及设计能力的高端工程设计人员,这使产品品质更多取决于工业制造设备,而非人的创新因素,这也是我国和本校前期职业教育过程中在推行包括“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专业和课程改革中非常现实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制造业强国以及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可靠保障。

基于企业工程项目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是以适应当地制造业发展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基本教学项目为基础,企业工程项目为推手,“专业+”为助力,开发整合该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及创新课程体系,将分层次个性化培养模式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采用校企导师负责制,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真正为企业培育具有研发能力及创新意识、适应“中国制造2025”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时同步培养一支国内一流的创新型专业教科研团队。

三、企业工程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通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研究,确定了学生所能达到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师资及实验室建设情况,以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能瑞创新班)为试点,在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上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

(一)合作企业的选择

为更好地培养高层次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本专业选择合作企业的总体要求是:(1)规模大,需要企业有较大的容量来适应学生不同课程和专业方向的需求;(2)为高新技术企业,能代表电气自动化主流及前沿技术的发展水平;(3)企业发展前景好,具有较长的合作时间和较广的合作空间,以保证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有较好的持续性。

南京能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作为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技术的代表性企业,在企业规模、产品和设备在学科分类上涵盖了上述要求,为该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公司业务围绕三大板块:(1)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板块,是国内少数具备充电设施、设计、制造、电力安装施工一体全资质企业,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新能源汽车车主、充电设施运营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2)信息采集系统与电能计量板块,广泛适用于电力行业各种用户的计量、监测、控制、管理和信息采集,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3)能效监测分析与电能质量治理板块,为客户制定节能运行管理标准值,实现合理用能,另外还包括了用于检测和生产的诸多先进设备,保证学生在“学习+实习”的过程中学习内容的广度和先进性。

(二)师资力量配备

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学团队的项目及课程负责人由理论水平高、工程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以及企业工程师担任,按照工程项目设计的要求,该团队成员包含自动化系统集成设计方面的、企业经历丰富的教师,使团队成员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满足项目开发的需求。

(三)企业工程项目的选择和课程设置

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择合适的项目载体,如何能让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工程项目有效结合,这也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中最难的问题。

工程项目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知识点组成及系统性、专业技能全面性、难易程度等方面,使之完全滿足类似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需要。而南京能瑞所生产的各型充电桩、智能电表、智能电网系统、生产和检测设备,很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在确定了企业的多个工程项目后,将整个创新班学生按兴趣要求分成与工程项目对应的小组,同时将工程项目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分解成多个子项目。

在《能瑞电力——充电桩安装与调试》《能瑞电力——智能电表的安装与调试》《能瑞电力——电量计量及智能电网组网》3门校企合作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和专业原有校内教学平台,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智能电网控制系统实训室和充电桩营运实训基地,将电气控制技术、电子及单片机技术、PLC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充分融入智能电表和电网系统组网、充电桩的安装、调试以及维护中。

(四)考核方案制订

按照整体设计要求,每个子项目以课程为节点,为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每门课程考核方案分为基本知识点考核及课程专项能力考核。

(五)课程体系的教材建设

校企合作编写适合本专业的项目化教材,现已建成包括《PLC应用技术》等10余本公开出版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按模块化进行编制,教学模块选择遵循“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原则,使团队可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选择教学内容,同时与南京能瑞校企共同编写教材《能瑞电力——充电桩安装与调试》《能瑞电力——智能电表的安装与调试》《能瑞电力——电量计量及智能电网组网》。

(六)学生创新创业建设

在这几年中,依托校企合作企业,自动化专业分别成立了自动线创新社团、机器人创新社团、电气柜社团、无人机创新社团,学生在业余时间可充分利用相关设备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并积极参加学院、市级、省级及国家级的各类技能竞赛,强化专项技能。同时借助企业工程师和本专业教师正在主持开发的企业工程项目,让有发展潜力、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在项目开发的知识准备和工程项目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培养具有个性化发展方向、高素质及高技能的工程师型人才,实现与学徒企业的无缝对接,成为该课程体系改革的有效补充。

四、基于企业工程项目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创新之处及成效

通过对2012—2014级学生的培养过程跟踪调查,该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创新之处及成效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本研究改革传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中以企业工程项目引领,运用“专业+”相关拓展课程,将分层次、个性化培养模式整合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中,真正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同时,将综合工程项目进行拆分,将企业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的相关课程,保证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不脱节,并通过校企合作,采用校企双导师负责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分成不同的项目研究方向,个性化培养学生在理论、操作水平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改變原有千篇一律培养企业操作工的现状。

(二)全面开展信息技术与项目教学整合

抓住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这个关键,强化课程及信息资源的软件建设,建设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企业生产性实训等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满足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利用信息化数字模块设计来整合教育优势,创建高技能人才、高创意人才脱颖而出的孵化基地。

(三)在理论与实践调查结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需要

在保证基本专业内容系统性的前提下,通过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在企业的工程设计开发的项目积累,将综合性工程项目拆分,融入各专业课程内容,在完成本专业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导师引领,提升学生在某个特定学科方向上的发展深度和广度。

(四)寓赛于教,赛教结合

将技能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五方位互融互哺,构建寓赛于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人参赛长效机制、生校企参赛多元利益驱动机制,扩大师生参赛受益面。

三年以来,通过在能瑞创新班的实践,在专业师资培育、学生培养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团队带领部分优秀学生在3年中完成了纵横向课题及企业课题10多项,专业团队教师近3年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北大中文核心论文、SCI、EI检索论文共计20余篇,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包括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计10余项,完成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多项。已培养的学生专项能力突出,各项技能竞赛中成绩斐然,3年来获得的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30余项,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学徒在企业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各合作企业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的规定,遵守协议,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保证了学生的切身利益,以能瑞创新班为例,2013级和2014级的学生与原企业正式员工同工同酬,月薪在3500~7000之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实习的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企业的认可,实现了生校企三方共赢。

五、结论

本专业从2012级自动化(创新班)开始进行基于企业工程项目的现代学徒制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试点研究。历经3年的研究,通过对2015—2017届毕业生及相关就业企业的回访调研,得出企业对该专业学生满意率达到95%以上,企业从所接收的毕业生在敬业态度、技术能力、7S管理、创新能力等方面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肯定,部分优秀学生不仅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同时在薪酬等方面明显高出同类毕业生一筹。在这3年的研究中,也培养了一批具有理论和科研能力俱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以后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希望为同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程宇,宋美霖.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数量变化趋势及分类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3):63-66.

[2]杨小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17-20.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校企课程体系
党建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深度融合途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