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型构建研究①

2018-05-14 09:57崔仲平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文模块素质

崔仲平

[摘 要] 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高职大学生特点,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人文环境创设、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构建相关模型,探索符合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提升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丰富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理论指导性,创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形式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高职;人文素质;模型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6-0101-01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工作。2005年,李艳萍发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对策》;2006年,郝春生发表《人文素质教程》;2007年,任聪敏发表《高等职业教育综述》等论文,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了人文素质内涵、教育现状以及改进方法。期刊论文众多,但公开发表的专著、丛书却屈指可数,人文素质教育理论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现有的理论并未完全付诸实践。国外人文素质的研究相对成熟,实际教育教学形式也多样化,多以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主要手段,值得我们借鉴。

根据调查发现,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不足,理念落后,定位不准,重视专业技术技能的“功利化”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部分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质缺失的现象,如传统文化匮乏、道德滑坡、心理承受能力差、价值观扭曲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一、高职大学生素质能力调查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的教育工作,深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素质状况,掌握大学生的发展倾向,从而针对学生特点制定相应教学管理计划,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引导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此,我们针对学生素质能力开展了调查。

针对学生行为习惯、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价值观念、个人能力、意志品质、职业素养、学生教育需求七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大学生存在着以下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公德习惯等;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安于现状、没有积极进取心态、没有人生目标和规划;学生的个人能力有待提高和培养,包括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在集体认同感和适应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决定了生存于社会的易难,因此,学生必须具备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为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學生的综合竞争力,我校成立了课题组,结合高职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为重点,以体验式教学为第一选择方式,构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型。

二、人文素质培养模型的构建及运行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为指导,本课题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发展的人文素质培养模型。

通过课题组不断研究、探讨、专家指导、优化等过程,我校初步建立了人文素质培养模型,本模型共建立哲学与道德、社交、文学艺术、科学素养、生活5个模块,共计23个课题。模型包括以下5个模块:(1)哲学与道德模块:主要包括哲学、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教养、励志成才专题教育等内容。(2)社交模块:主要包括仪表装束、言行举止、社交方法、社交礼仪、普通话、语言口才等内容。(3)文学与艺术模块:主要包括文史知识、艺术修养、应用文写作、硬笔书法等内容。(4)科学素养模块:主要包括科学素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内容。(5)生活模块:主要包括心理素质、体育知识、生活技能、习惯养成、实用法律知识等内容。

通过前期的研究,自2016年9月起,人文素质培养模型的哲学与道德及社交两个模块的课程已在我校机电一体化、冶金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会计电算化、电气自动化、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6个试点专业的18个班级中试运行,并取得良好成效。

当代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靠理论课程的学习,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等。在我校素质模型运行过程中也呈现出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不够活跃、部分课程学生参与率低等问题亟待解决,我校将多形式、多途径探索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人文环境创设、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内容,切实提升人文素质培养模型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J].中国大学教育,2002(10):10-14.

[2]赖得胜,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研究,2002(7).

猜你喜欢
人文模块素质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人文社科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