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建构

2018-05-14 09:57王小英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7期
关键词:建构知识点计算机

王小英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在信息化课堂的全新理念下,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要求全新的课程形态与教学模式。微课基于个性化教学理念思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程学习越来越具有现实感。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正积极参与到这一全新教育模式的建构中。

[关 键 词] 微课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048-02

在大数据时代里,对中职院校来说“微课程”是一线教师和各级科研部门普遍关注的话题,但目前微课建设还处于碎片化状态,而将整门课程做成微课型课程的实践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微课程建构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课程概述及其对传统课堂的突破

(一)微课的概念

我国对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的定义有不同版本,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絡视频课程;焦建利的微课定义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个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在线教学视频;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定义为,微课的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1]。

(二)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三)微课的主要特点

一个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2]。但是微课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的特点有:(1)主持人讲授时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5分钟。(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9)制作简便实用,多条途径和多种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四)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

根据我国中职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五)微课对传统教学的突破

微课成为人们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首先,突破传统课堂的时间限制适应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的需要。其次,打破了传统课程内容的不可重复性、主题单一特点。最后,微课还促使传统融入现实可生成适用性强的真实情景。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建构的现实依据

一个微课资源一般只阐述一个知识点,要想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建立专题微课课程,并将其与信息平台相结合,与实际教学相联系,实现中职教学真正的变革。

(一)中职微课程建设的意义

1.对中职学校的意义

中职院校推进微课的建设能够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数字教学资源。同时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整合微课与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中职院校还可以利用微课开展培训、继续教育,增强学校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2.对中职教师的意义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微课开发,教师能够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完善和改进教学技能,并且能够促进同行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教师的角色由教育者转变为引领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对中职学生的意义

微课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由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微课能为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可能,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学生在课堂中没听明白或者忽略的地方可以通过微课复习巩固和自学。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适用于微课教学

在当前互联网不断普及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微课教学发展势头强劲。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关于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由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其课程覆盖范围较广,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且许多知识点之间有着某种内在联系,一般采用“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特别适合项目驱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开展[3]。教师通过网络技术,结合课程特点,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将知识点细化,并制作为微课资源,不断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课课程建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也方便了学生的在线学习和下载保存,较好地满足了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学习需求。

三、微课程建构的实践

做好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建构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大纲要求及学生特点,确定知识点谱系,进行微课程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建构要有效进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团队组建分工协作

微课程开发的核心是主持老师的创意,即将知识进行数字化重构。如何构建微课程,需要系统化考虑。因此,微课程建构需要团队各成员互相配合协作。课程策划人员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教师团队人员完成脚本的撰写以及实现微课程的课例讲解录制;技术团队人员实现界面设计以及视频、音频后期制作剪辑,最终形成微课;后勤保障组人员负责微课内容在线的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团队成员分工合作促进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内容的可行性建构。

(二)选题策划

选题是微课制作的重要步骤,合适的选题既需要教师对知识的教学目标和难易程度有很好的把握,也需要教师能对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好的把握,从而设计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学生学习生活接近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好是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资源建构首先将课程资源分成7大模块,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知识、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多媒体技术应用、Power Point演示文稿,然后对每个模块进行知识梳理,选出其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最后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设计出能涵盖知识点的微课案例[4]。每个模块根据内容精选出5~10个左右的选题作为微课制作的单元,制作出微课视频。

(三)微课设计

首先,设计微课要进行知识点的选取,将这门课细分为最小的知识单元,满足一节微课的内容。其次,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微课选择重点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整个讲述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设计。选题后进行每个微课的设计,微课设计包括教学目标与思路设计、确定教学目标与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与思路设计是微课制作者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和过程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难点设计则是每个微课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设计一般包括问题引入、知识点讲解、操作演示、总结、作业布置等过程。

(四)微课制作

微课制作的主要环节就是拍摄或录制,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少、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特点,大多采用“PPT+录屏”的形式。一般采用可汗学院微课教学的方式,他们使用的是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手写板(Wacom Bamboo Pen Tablet)+绘图软件的方法(SmoothDraw)[5]。对微课进行设计之后,打开软件并进行相应的讲解,同时录制声音。录制结束以后技术人员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增加字幕或聲音等,常用的编辑工具有绘声绘影。

四、应用效果及反馈

微课程内容开发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微课作为移动学习资源提供给学习者,仅有教学视频是不够的,还应该配有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学习交流、学习评价与答疑辅导等辅助功能。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专家点评、集中展播、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新模式形成。只有推广和应用微课,才能发挥微课对中职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能够使开发者愿意开发,学习者愿意学习。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个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当然,在微课建构的过程中也需要得到教育教学部门的支持,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培训制度、激励制度。其次,应配套相应的硬件设施。通过学校的服务器校园网助学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方便教师上传微课的同时实现学生随时学习,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最后,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引领指导,规范微课资源建设与持续更新;教学行政部门应制定保障机制,推动微课共建共享;帮助老师解决微课制作的视频拍摄、录制、制作、编辑、合成、发布拍摄等核心技术问题,倡导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刘万辉,微课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等.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0):31-35.

[3]张青,谢妞妞.高职微课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8(3).

[4]林鹏.微课的概念辨析与意义探究[J].高教论坛,2014(6):22-24.

[5]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95-96.

猜你喜欢
建构知识点计算机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建构游戏玩不够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