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银行合规管理

2018-05-14 12:12蔡汝洋
今日财富 2018年1期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管理

蔡汝洋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为了强化地方建设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这三家政策性银行对于社会经济资金的应用以及资源配置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有效的推动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在本质上来说政策性银行也是金融机构,因为其具有政策性以及商业性的特征,导致政策性银行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为了强化金融监督管理,必须要了解政策性银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规范政策银行的经营。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策性银行必须要综合市场经济特征,创新银行的业务模式,拓展银行的各项职能。在政策性银行的范围拓展中必须要转变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理念,调整业务管理模式,强化管理。因此,在实践中要对政策性银行的经营风险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其实际状况,为政策性银行合规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为今后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管理明确方向。

一、政策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一)政策性业务以及商业性业务混乱

在政策性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政策性银行业务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其中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资金就是来源与国家的财政资金,其整体的成本相对较低,这也就导致了政策性银行在资金利用过程中更愿意将其用在利润相对较高的商业性贷款中,这样就会提升其内部的经济效益,这样就导致了其压缩了一些政策性的业务资金问题的出现。同时,政策性银行对于行业银行的经营业务并不了解,在经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风险问题,导致亏损问题的出现,而一些政策性银行就会将商业性的业务亏损转移到政策性的业务中,这样就增加了监管的困难。

(二)内部治理机制有待完善

在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其内部的人事管理制度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具有一定的行政特征,现有的治理机制以及内控制制度不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管理运作以及业务经营等领域中相对较为复杂,存在诸多的风险问题。

(三)监管职责不明确

因为政策性银行的特征因素影响,相关部门都有权对政策性银行进行监督管理,因为不同行政部门监管方式与手段、内容的不统一,导致政策性银行在工作开展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策性银行的发展。

(四)政策性银行面临诸多风险问题

1.政策风险。政策性银行经营管理主要就是基于国家政策要求为主要目标,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在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中,虽然不断的调整了相关政策手段,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了增加了政策性银行的信贷风险。

2.道德风险。政策性银行的服务对象较为单一,在发展过程中与一些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在发展中将政策性银行贷款作为“政府拨款”的行为,缺乏还款意识,这种问题的存在就导致了政策性银行贷款无法有效回收的问题出现。出现此种问题的主要成因就是因为政策性银行的信贷人员承担的责任要小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责任,这样就导致了贷后管理工作缺乏监督管理。

3.法律风险。政策性银行必须要通过独立的法律对其进行约束管理,但是在我国的政策银行中,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约束管理,导致政策性银行的运行管理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一些监管部门也存在着无法可依、监管弱化的问题。

4.政府信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政策信用对于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中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在整体上来说,因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导致其还款压力的增加;同时地方政府馆员工作调动相对较为频繁,导致贷款账目积压问题的出现。这种问题直接导致了贷款风险问题的出现。

5.商业经营风险。在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呈现着商业化的发展趋势,政策性银行综合现有业务的基础之上,拓展了营业范围以及规模,这种状况虽然可以推动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但是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政策性扶持信贷的重视,导致竞争不公平的问题出现,存在着“监管套利”的风险问题。

二、浅谈政策性银行合规管理的方式与手段

政策性金融服务是一种对商业性金融的有效补充,对于国家经济的建设以及社会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国际发展的角度来说,政策性银行在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凸显,相关政府部门提升了对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一些国家通过政策的调整推动了政策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在发展中要想有效的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合规管理,强化经营,必须要综合以下几点开展:

(一)完善政策性银行立法,规范管理

政府部门必须要综合市场发展状况,以及政策性银行的实际问,颁布各项法律规定与制度,为政策性银行的经营以及监管提供一定的法律支持。通過专业的、针对性的政策银行法律规定的构建,明确政策银行在我国信用机构中的重要性质、地位以及营业宗旨、资金来源、运用、强化内部治理,通过相关政策手段的优惠与倾斜,强化政策性银行的内部监督管理,完善自我管理,进而推动其健康发展。

(二)明确政策性金融发展趋势,确定界限

政策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政策性金融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了解其工作业务的范围与界限,进而合理开展工作。在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系统的完善与发展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逐渐的出现了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行业银行以及民营银行,这无疑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但是政策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在整体上来说无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对此,政策性银行必须要始终明确其自身的性质,坚守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方向,凸显政策性的地位,合理确定政策性的业务范围以及内容,明确比例;集中有效的资金,整合各项资源实现其政策发展的既定目标;要对政策性的业务以及商业性的业务进行系统分析,明确界定,通过清单方式对于各项政策性业务范围进行及时调整完善,综合政策性银行的实际状况,凸显其内在优势,进而推动其长足发展。

(三)强化资本约束管理,构建多元化的资金筹划机制

通过对现阶段国际经验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实践中基于资本充足率作为一项基础的试穿约束机制可以有效的防范各种风险问题,保障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安全。在国际中,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显著的高于商业银行,这样充分的彰显了政策性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市场机制,强化认知以及信用机构的构建有着积极的作用与价值。要想有效的规避政策性银行的各种经营风险问题,保障整个银行系统的持续发展,凸显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主体,必须要构建完善的资本、资产负债以及资金拨款等约束机制与模式,要综合实际状况以及需求通过地方财政强化对政策性银行的注资管理。同时,要构建完善的政策性银行资本约束管理机制,要综合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既定标准,适当的提升对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督管理,避免政策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盲目扩张的问题,强化风险监督与管理;构建稳定的、成本低廉的政策性银行资金筹集机制,通过对各项资金的筹集处理,适当的政策倾斜,通过对吸收存款范围的拓展、通过对现有的财政借款、创新债券品种以及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发展,加强对于其他金融银行的合作,拓展现有的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强化管理,推动政策性银行的长足发展。

(四)构建完善的决策机制,加强政策性银行的监管

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构建科学、规范以及有效的政策性银行管理机制,进而为政策性银行的各项政策定位发展,持续发展明确方向。完善的决策机制,可以明确各项责任、有效制衡各项经济业务,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以及既定的原则,对政策性银行的股权、债权以及经营权进行系统整合,通过董事会领导模式的行长负责制的构建,加强对财政、金融等相关领域的管理,整合各个方面的需求以及意见,彰显国家政策意图,进而实现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目标。

同时,必须提升对政策性银行的监管工作的重视。综合政策性银行的各项政策性定位以及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探究完善的管理标准与方式,综合政策性银行的实际状况,构建我那时的内外部监督管理模式,提升政策性银行监督管理的针对性,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价系统、完善的评价模式,对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管理、资金运转等状况进行系统管理,真正的实现政策性和财务管理的统一性。

(五)完善财税扶持政策,规范信贷风险防控机制

通过政策性银行各项财税扶持政策的完善,明确政策性银行的业务管理、财务实施以及自营性的分账管理,通过分类核算的方式强化管理质量与效果;通过对各项补偿机制的明确制定,加强对政策性银行的风险控制与管理;适当的增强政策性银行政策性业务的风险提取比例,通过再贷款以及再贴现等相关货币信贷政策工具,拓展资金来源。

同时要对政策性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机制进行规范。必须要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系统,通过信贷资产质量评价制度的构建,明确分工,加强对政策性银行的信贷风险的监督、处理、預测以及评估;构建完善的信贷风险预警模式,通过信息数据库、资料库的构建,综合国家的各项政策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发展形式,明确贷款的质量,进而实现预警信贷风险。构建完善的信贷风险责任追究模式,强化贷款的评估、审批以及贷款管理监督,通过内部的机制的完善,构建严谨的“审、贷、查”三权分离的管理系统,加强对各个业务活动的监督与管理,进而规范政策性银行的各项业务经营活动。

三、结语

在实践中,政策性银行要想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必须要了解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了解自己的风险问题,合理规避,通过科学的方式与手段,对其进行系统的监督管理,通过对政府、社会以及政策性银行的内部管理,利用法律监约束、内部控制以及外部监督等方式加强管理,进而保障其各项业务活动合规管理,这样才可以推动政策性银行的长足发展。(作者单位为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

猜你喜欢
政策性银行管理
政策性担保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分析
政策性小微担保业务创新案例分析
失独家庭扶助政策供需差异性研究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