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对举重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影响

2018-05-14 17:20彭根萍李赛琴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2期

彭根萍 李赛琴

摘 要:目前尚无文献报道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对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影响。举重是力量、体能主导的项目,需在极端时间内完成大重量练习,因此良好的体能和恢复是有效训练的基本保障。研究基于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探讨8周训练对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关节肌力、专项力量、专项成绩以及专项成绩稳定性的影响。为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助力举重项目训练、提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举重 EMS电子肌肉训练 专项力量 血液指标

中图分类号:G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c)-0023-02

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具有独特的无线自由性,方便在室外或室内的运动员或健身爱好者使用。该产品应用功能广泛,能配合力量训练、康复理疗等场景,是一款真正全方位且安全快速有效的肌肉训练产品。包括一台主机可供10位使用者同时使用,能同时管理调节10位使用者的数据。可分别针对任意一位使用者受到脉冲的系数与峰值进行调节强度。同时对一名使用者9块肌肉群进行脉冲数值的设定。在国外该产品被职业康复师和体能教练广泛使用,能保障训练效果。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每天只需使用20min,非常适合运动员群体,具有加快人体关节肌力的增长、促进运动后的疲劳恢复等作用。目前尚无文献报道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对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影响。举重是力量、体能主导的项目,需在极端时间内完成大重量练习,因此,良好的体能和恢复是有效训练的基本保障。本研究基于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探讨对举重运动员竞技表现影响,为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助力举重项目训练、提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

招募某省二梯队16名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纳入标准:(1)正在训练的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2)运动等级为一级或二级;(3)能够完成本项目全部测试;(4)了解本次测试的目的,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明显的肩、肘、腰或腕关节损伤;(2)近3个月未能系统训练。最终16例受试者被纳入,分成年龄、级别和专项成绩相匹配的实验组(n=8,年龄(16.0±2.6)岁,身高(146.2±6.3)cm,体重(46.2±11.3)kg,训练年限(4.5±3.3)年)和对照组(n=8人,年龄(15.8±3.2)岁,身高(145.9±7.1)cm,体重(45.7±8.9)kg,训练年限(4.4±3.0)年)。组间年龄、身高、体重和训练年限无显著差异(P>0.05)。

2 研究方法

2.1 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干预

在日常训练结束后,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5次的EMS电子肌肉训练干预,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穿戴并对相关肌肉刺激20min。选取肌肉包括双侧肱二头肌、背阔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和腰部多裂肌,共9块肌肉。期间两组受试者,其他常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训练组数和次数)完全一致。

2.2 干预效果衡量指标

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如下测试,衡量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干预效果。

(1)身体机能指标测试:每周测试1次静脉血,分析CK、血乳酸、睾酮以及血常规指标。

(2)肩、肘、腰背和下肢肌力测试:采用德国Iso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0周和8周两组受试者腰背和下肢绝对力量、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3)专项力量和专项成绩测试:测试0周和8周两组受试者专项力量(高抓、高翻、前蹲、后蹲、硬拉和下蹲翻)和专项成绩(抓举和挺举)。

(4)专项成绩稳定性测试:统计受试者完整的抓举和挺举一堂训练课,抓举和挺举的成功率,统计有效重量(成功举起)和无效重量(失败)比例。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对两组受试者测试数据进行平均值±标准差±s处理,组间相同时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水平α=0.05。

3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结果见表1至表3,我们主要发现:(1)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对青少年女子举重運动员CK、血乳酸以及睾酮浓度有积极影响,表现为降低了日常训练后CK浓度、血乳酸浓度(P<0.05),增加了睾酮浓度(P>0.05)。(2)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提升了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关节绝对力量、爆发力和肌肉耐力水平,但是这种变化不显著(P>0.05)。(3)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提升了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和成绩,但是这种变化不显著(P>0.05)。(4)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对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专项成绩稳定性有显著影响(P<0.05)。

本研究基于购置的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实验对象为该省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团队包括运动训练、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损伤、运动生理以及运动生化方面专家和实验人员。能够满足所有实验的测试条件,保证课题顺利实施。本项目通过对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的EMS电子肌肉系统训练,理论成果包括: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能够降低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CK和血乳酸浓度加速疲劳恢复速度。增加睾酮浓度增加力量。增加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关节绝对力量、爆发力、肌肉耐力、专项力量、专项成绩,专项成绩的稳定性。为此能辅助举重项目科学训练,提升训练和比赛成绩。

4 结语

8周的EMS电子肌肉训练系统能辅助举重项目科学训练,提升训练和比赛成绩的效果,提升了竞技表现值得推广到运动队。

参考文献

[1] 熊维志,程亮.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成绩与运动学参数的相关回归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78-82.

[2] 余利容,张乾伟.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成绩与下肢等速肌力相关回归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6):89-94.

[3] 何国华,常书婉,程亮.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动力学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3(6):75-77.

[4] 程亮.邹凯单杠并腿马凯洛夫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87-91.

[5] 林长地,程亮,林晞.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和下肢关节肌力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6):57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