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化教学对提升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意义

2018-05-14 17:20尤凡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实验研究信息化教学

尤凡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升级,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体育专业作为我国体育教育的一种形式,为我国培养各类体育专业人才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在我国大学体育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然而,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我国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对于体育理论学习的效率相对较低,甚至是会影响到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针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理论学习兴趣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从信息化教学方式入手,为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效率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体育专业 体育理论课 学习兴趣 实验研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c)-0040-02

1 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概述

1.1 体育专业理论的重要性

体育理论课是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的重点内容,是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相对来说,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对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做进一步了解和更深层次的认识,掌握体育技能原理,了解体育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不仅如此,体育理论课的学习还是培育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必要途径,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理论课学习质量的优劣不仅是会直接影响到体育专业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还会对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产生相应的影响,甚至是会决定体育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体育专业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理论课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效率相对不高的问题,在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单纯地教,学生也只是听,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被激发出来,导致学生认真听课的很少,上课睡觉、玩手机的问题也是屡见不鲜。对于部分教师来说,给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理论课的教学就是一种应付任务,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理解多少、有没有理解都不是很关心;对于大学生来说,教师的讲授内容有没有理解,有没有学会并不重要,掌握相应技能,获得更多的奖项才是其关注的重点。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体育专业大学生理论课的學习效率相对较低,甚至出现了理论课无用的消极观点。作为我国体育专业重要一环的理论课并没有得到重视,究其原因,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体育理论课学习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旨在进一步解决该问题,提升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效率。

2 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理论课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

为了对大学生体育理论课学习兴趣进行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相应的研究,为探索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理论课学习兴趣做出相应的贡献。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X大学运动体育学院相关体育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的对象,为了降低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提高调查数据的有效性,将研究对象的年级限制在本科二年级与三年级,并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进行调查。

2.2 研究方法

在本文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在开始研究之前,本文借助于中国知网文献资料,获得有关的研究文献、信息,认真参考现有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分析。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了相关的问卷,针对该专业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52份,有效问卷率为88%。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1 大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专业认知

根据调查(如表1所示),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对于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性认知水平相对较为积极,有72%的学生认为学习体育理论课很重要,这说明在当前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体育理论课很重要,这对于后期转变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提升理论课教学的效率具有较好的学生基础。当然,同样约有28%的大学生对于体育理论课的专业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对于理论课的重视水平相对较低,认为学不学习理论课都无所谓,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容易引发其他的问题。

2.3.2 大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兴趣水平

根据调查,X高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对于体育理论课的兴趣水平状况相对一般,对体育理论课课程感兴趣的水平约为57%,这也就意味着接近一半的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课程不感兴趣,这使得本专业课程的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难度。具体如表2所示。

2.3.3 大学生自学理论课学习的调查

对于体育专业理论课来说,不仅需要教师课上内容的讲授,同时还应该包括学生在课下对于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为了确定本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专业课自主学习的状况,本文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具体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该调查显示,在专业课结束之后,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相对较低,这种状况的持续存在会影响到后期的学习。

2.4 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X高校体育专业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学生理论课学习的状况进行研究,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兴趣相对不高,虽然有着六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理论课很重要,但是,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仍是不能给予相应的重视,甚至大部分的学生只有在考试周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学习的内容,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提升理论课的教学效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不仅如此,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对于体育专业理论课的认识水平也是相对较低,不能够有效认识到体育理论课中所蕴含的内容,甚至是不能够从一个较高的认知水平上实践该课程,这就导致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对于理论课的兴趣水平相对较低,认知水平无法达到学校教学的要求,这两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理论课无用或者是作用不大的认知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阻碍,难以实现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于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个人成长都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在未来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丰富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从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入手,探索适合本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理论课教学手段。

3 体育专业理论课信息化教学的改革

根据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对于体育专业理论课的重要性有着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对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本文认为当前信息化教学能够进一步丰富理论课教学的方式,并提出以下改革的建议。

3.1 制定出全新的教学目标

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关注的重点从传递知识,向着既传递知识又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方向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认为对于高校体育专业来说,应该制定出全新的教学目标。

3.2 重视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教师作为教学中主导,其采用的策略取决于他们对教学的认知,这些认知的形成又与教师的个人素质与发展紧密相关。为了进一步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理论课程的感兴趣水平,不仅需要制定出全新的教学目标,还需要从教师身上入手,将全新的教学目标落细落实。

3.3 创建“以生为本”的理论课信息化教学的情境

对于高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一言堂”也是限制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改善这个问题,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创建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环境。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策略也是日趋成熟,为国家的发展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体育人才。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当前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理论课教学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学生对于理论课的重视水平较低等问题,更是进一步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本文结合X高校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研究,并给予了相应的建议,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叶小瑜.高校運动训练专业体育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体育科技,2009,30(3):86.

[2] 孙国民,于晓东.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过程——目标偏向融合模式”及其对大学体育课程相关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526-1528.

[3] 贾燕.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4] 鲁长芬,王健,罗小兵.运动训练专业改革的问题、原因及策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1).

[5] 陆美林.江苏省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与讨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5).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实验研究信息化教学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