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人”生命教育视角的体育教育研究

2018-05-14 17:20梁永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生命教育

梁永华

摘 要:近年来全人教育思想不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逐渐深入,“全人”生命教育理念认为,人是自然生命以及价值生命的统一体,有生命的人也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对象。 在全人生命教育视角下,需要人们对体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相应的重新定义,进行新一轮、适应时代观念的体育教育改革及发展。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全人”生命教育的内涵, 然后对当前体育教育的情况进行解读,最后根据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基于“全人”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体育教育策略进行了相应分析探讨,为今后进行科学高效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程度的思路。

关键词:全人 生命教育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c)-0184-02

伴随全人教育新教育理念的迅速传播,人们在不同方面纷纷对其进行推广和实践。然而伴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同样也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传统上“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为重心”的体育思想仍然没有转变成现代“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倡导“教育为人”,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为让人的全面发展、进步,达到人与自我、社会和自然协调进步、发展的全人教育也没有能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被切实施行。而体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对体育的科学学习也对人身心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为贯彻落实“全人”生命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焕发生机和和谐成长环境,需要对体育教育事业进行相应的改革措施。

1 “全人”生命教育的内涵

全人化教育就是要在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其开展教育活动,在学校素质教育中,教育的具体对象是全体学生中的每一个学生。作为全人教育中的一种,生命教育内容涉及的具体内容非常大,包括着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导人们去了解生命、尊重生命、赞美生命、享受生命、珍惜生命,然后去不断地探索生命的内在价值与涵义,最终将生命价值实现的历程,或者说是面对人的生死和生命的问题,经过这种教育,让人们去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天、人、物、我几者间的联系,进而去健康、积极地进行生活,同时不断记录、呵护、分享、感恩生命,进而得到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最后能把自身生命价值进行最大化。当前学者对生命教育的见解类型较多,各有不同,但主要有三种观点:①注重生命教育包含的具体内容,认为生命教育有着不同层面的内在涵义,其中又包括着许许多多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同内容的表述不同,但是其本质都是学会对生命认识、尊重、敬畏以及热爱的教育;②觉得生命教育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对生命的涵义及价值有充分的了解认识,学会敬畏、珍惜生命然后最终将自我的生命价值实现;③注重于构建生命教育的体系,认为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推动生命的整体进步,提高生命的整体质量。

2 “全人”生命教育和体育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体育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全人”生命教育视角来看, 体育教育目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根本就是体育教育的过程种没有注重“完整的人”的观念,忽略对生命的实际体验,不注重生命的进步发展。

2.1 “全人”生命教育的体育教学思想陈旧

虽然体育教育有所改革,但是传统体育中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为重心”的教学思想仍然没有转变成现代“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思想。没能在“生命”建立的前提下,将让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生命焕发生机作为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的目的。

2.2 “全人”生命教育的体育教学主体模糊

现在学校的体育教学还没有将学生作为教育的生命体,进行的主要是无“人”教育,没有联系到学生的生命和生活, 也没有以学生生命的发展进步作为教学目的、过程以及结果的评判标准。偏离生命主题,结果造成现实教学上的体育教育忽略“人”的内容,将身体和心理、情感、社会的联系所分离,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行教育,没能提现体育教学中应有的生命养护观。

2.3 “全人”生命教育的体育教学目标错误

当今体育教学的目的没有体现“全人发展观”,没有重视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历程,只注重预先设定,没有重视生成结果,虽然新课标中“关注个体差异”、“以学生发展为重心”的理念提现了对生命的关注,但程度不足,在教学中缺乏实践;此外,体育教学主要注重了对运动技术的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觉及体验,缺少“人性”关怀。

当今体育教育主要注重于如提高学生体能,没能落实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内容注重对运动技能和技术的教学,没有切合學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终身性及延伸性较差;教学中,学生被动,没有对有能力、兴趣、习惯等个体差异的学生予以个性化培养,没有对其心理健康和品德上的提升。

2.4 “全人”生命教育的体育教学方式不合理

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思想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观念落后,没有对新时代体育教育的指导精神和培养目标进行理解,只是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及技能,没有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探究性锻炼,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没有进行能力、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教学方式落后,考核形式单一,评价指标都较为落后陈旧,不符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 基于“全人”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体育教育改进策略

3.1 生命化体育教学目的

进行基于基于“全人”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体育教育,首先就要明确其教学目的。确定体育教学的目标为让体育运动来推进学生生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终提升学生的生命生活质量。确保体育教学能够保证学生生命可以自由发展同时生理和心理和谐发展。

3.2 生命化体育教学内容

生命化传统片面的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实实在在的生活,将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社会事实相关联,让学生活泼自由的天性尽情展现,让其发挥想象力,身心健康发展,感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3.3 生命化体育教学方法

作为达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全人”生命教育的观念下,应该在运用中,考虑学生生命成长规律,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确保体育教学方式的选择及应用均切合生命教育的育人目标。

3.4 生命化体育教学过程

生命化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运动水平、学习相关知识、能够集体学习、思考、体验运动趣味。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需保证学生能学会学习、主动发展,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做人、学生存、学合作。

3.5 生命化体育教学评价

为提现生命教育观念,要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重视学习过程,在评价中提现对生命教育的考虑,展现出“生命为本”的思想。

3.6 生命化体育教学中的师生配合

师生联系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人际关系,对教学效果可产生直接影响。生命化的师生配合即为生命与生命的联系,让师生进行共进和分享、合作和沟通,共同提升双方的生命质量。

4 结语

在“全人”生命教育基础上评价体育教育,可以看出体育教育在“全人”生命教育上有很多的不足,亟待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探究和实践。最终目的需将“生命”的体育教学一定要归于本心,针对生命来追寻生命的特性,让生命个体能够自由、综合、个性化地生长进步,讓生命的创造性能够展现。

参考文献

[1] 李娟娟.在“全人化教育”理念下建立生态的体育课堂[J].搏击:武术科学,2010,7(2):93-94.

[2] 吴绪敏.“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2):100-102.

[3] 王永生,束景丹,邓毅明,等.全人教育视角下体育教育对于人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166-167.

[4] 段丽梅,戴国斌.基于“全人”生命教育视角的体育教育逻辑起点新论[J].体育科学,2015,35(6):78-82.

[5] 陈土发.学位评估通过下广东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基于生命教育的视角[J].运动,2014(16):80-81.

[6] 杜洪军.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体育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0):121-122.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生命教育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