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脚步移动程式的根据与击球动作结构的关联

2018-05-14 17:20盛颖洁曲晓波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2期

盛颖洁 曲晓波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不同乒乓球运动相关文献中最常出现的5种步法的细致观察和解读,找出了一种乒乓球运动脚步移动程式的根据,通過其可辨别各种乒乓球步法的操作方法、特点和对比效果。除此之外,文章对乒乓球运动中击球的动作结构进行了分析,又将其与乒乓球运动各种步法进行结合,透过两者的衔接模式,揭示出比较乒乓球运动各种步法的途径。

关键词:各种步法的异同 脚步移动程式的根据 击球的动作结构;衔接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c)-0206-02

在不同的乒乓球运动相关著作或教材中,乒乓球的步法已经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分类,有的名称相异,有的描述不一,还有的用法不明。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乒乓球爱好者或练习者在参考或学习的时候不清楚各类步法的区别以及正确的操作方式。并且,由于没有乒乓球运动步法做对比的依据,人们在使用步法的时候不知其优缺点,也不容易根据不同来球的需要,去选择适当的步法种类。本文的思想精髓在于对主要的乒乓球运动步法种类进行详细解读和分类的基础上,发现不同的乒乓球运动步法在使用时的优劣势,并创新性地将移动中身体重心所在位置作为对它们之间进行比较的依据,给乒乓球练习者以指导。

首先,笔者选取了几本自2003年至2017年间出版的著作,它们都是讲解乒乓球运动或讲解内容包含乒乓球运动的著作,其中也都涉及到乒乓球运动的步法分类方面。在《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中,乒乓球步法包括7种:单步、跨步、并步、跳步、交叉步、小碎步、小跳步[1]。在《乒乓球运动教程》及《球类运动·乒乓球、手球、垒球、羽毛球》中,乒乓球步法包括5种:单步、跨步、跳步、并步、交叉步[2-3]。在由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编的《乒乓球》中,步法包括8种:单步、跨步、跳步、并步、交叉步、侧身步、小碎步(垫步)、不同打法的步法[4]。在2017年出版的《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中也涵盖了乒乓球运动步法的内容,包括4种:跨步、并跳步、并跳侧身步、交叉步[5]。由此可见,不同的著作对乒乓球运动的步法分类都不尽相同。

1 乒乓球运动中的5种步法

笔者选取了在各种文献中最常出现的5种乒乓球步法。第1种是单步,操作方法是:“以一脚为轴,另一脚视需要向某一方向移动,移步完成时身体重心也随之落到移动脚上”。第2种是跨步,操作方法是:“以远离来球的一脚蹬地,靠近来球的脚向移动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重心随即落到该脚上(攻球时可落脚、击球同时进行),蹬地脚迅速跟上半步或一小步”。第3种是并步(或称滑步),操作方法是:“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先向另一脚移(或叫并)半步或一小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再向来球方向移一步”。第4种是交叉步,操作方法是:“近来球方向的脚尖先向来球侧转向或略移半步,将身体重心移至此脚;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再向来球方向跨一大步(在体前瞬间与近来球方向的脚成交叉状态),近来球方向的脚再跟上一步”。第5种是跳步,操作方法是:“以来球异方向的脚用力蹬地为主,使两脚同时或几乎同时离地向来球的方向跳动,蹬地脚先落地,另一只脚跟着落地站稳”。

2 脚步移动程式的根据

题目中出现的“脚步移动程式”即是步法,前者是对后者的分解,预示着本文将对乒乓球运动的步法做更深层次的解析,因此文中常用“脚步移动程式”来代替“步法”一词。那么,要区别这些已有的乒乓球运动的步法种类,就需要一个对比依据,这个依据被笔者称为“脚步移动程式的根据”。经过对各种乒乓球步法的仔细观察和对其使用方法的分析,笔者剖析出一种脚步移动程式的根据,即:在步法运用的过程中,身体重心所在位置的特点。根据上述文献对单步、跨步、并步(滑步)、交叉步、跳步这5种乒乓球步法的移动方法的解释,5种脚步移动程式与身体重心所在位置的关系如表1所示。

3 击球的动作结构

人们在打乒乓球时,无论使用哪种步法,势必会与技术动作的运行产生连接或重合。这种衔接模式与击球的动作结构紧密相关。“乒乓球击球的技术动作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方法要领各有不同,但在击球动作的结构方面,却有共同的规律”。虽然前人对乒乓球运动击球的动作结构方面也秉持了各自的见解,比如有分为:(1)选位,(2)引拍,(3)迎球挥拍,(4)球拍触球,(5)随势挥拍,(6)身体协调和击球后放松动作;有分为(1)引拍动作,(2)击球动作,(3)结束动作;也有分为(1)引拍,(2)挥拍击球,(3)随挥并还原。笔者在对乒乓球运动脚步移动程式的根据与技术动作的衔接模式进行分析时,主张采取将击球的动作结构拆分为3部分:(1)引拍,(2)挥拍击球,(3)放松还原。不论任何乒乓球运动技术都包含了这3部分。

4 脚步移动程式的根据与击球的动作结构的关联分析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上述5种乒乓球运动脚步移动程式的根据与击球的动作结构的关联进行解析。一、单步:引拍和挥拍击球时,身体重心始终在同一只脚(迈出脚)并在这只脚上向击球点方向(相对于身体的方位)转换,另一只脚保持不动,放松还原时,身体重心回到两脚中间。二、跨步:引拍和挥拍击球时,身体重心始终在一只脚(跨出脚)上,放松还原时,身体重心回到两脚中间。三、并步(滑步):在引拍到挥拍击球的过程中,身体重心在两脚间有转换并一直处在两脚中间。四、交叉步:在引拍到挥拍击球的过程中,身体重心在两脚间有转换,随后在挥拍击球与放松还原之间,引拍时身体重心所在脚落地,最后放松还原时,身体重心回到两脚中间。五、跳步:在移动完成后进行击球,引拍到挥拍击球的过程中,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视挥拍方向转换,放松还原时,身体重心回到两脚中间。由此可见,这5种乒乓球运动脚步移动程式的根据与击球的动作结构的关联呈现出两种模式:一种是挥拍击球要在步法移动完成后才做出的,如单步、并步(滑步)、跳步;另一种是挥拍击球与步法移动同时做出的,如跨步、交叉步。如果将上述分解用表格的方式体现,以编号(1)、(2)、(3)来代替引拍、挥拍击球、放松还原,即如表2所示。

在表中可见,单步和跨步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区别是:第一,步法与技术动作衔接中,做单步时,引拍是在移步完成后开展的,然后挥拍击球,而做跨步时,引拍是在移步的过程中开展的,移步完成的瞬间,即跨出脚落地的同时,挥拍击球完成。第二,步法与技术动作衔接中,做单步时,放松还原时将迈出脚收回,而做跨步时,放松还原是另一只脚跟进跨出脚。

并步(滑步)和跳步如表中所示也有相似性,区别主要在于:步法与技术动作衔接中,做并步(滑步)时,引拍的完成与移步的完成是同时的,身体重心在移步完成的瞬间已落到近击球点脚上,而做跳步时,由于两脚几乎一起离地、腾空、再落地,引拍无法与移步同时进行,身体重心也无法在跳步落地时落在一只脚上,因此击球的动作结构只能在移步完成后再开始。

5 结语

“步法移动的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移动快,二是便于击球,而便于击球必须重心在移动中要尽可能平稳”[6]。若以便于击球为标准来评价单步与跨步,单步在击球瞬间两脚都着地,跨步在击球瞬间只有一脚着地,另一脚腾空,在平稳性上单步更有优势。所以,用单步移动来击球较为主动,用跨步移动来击球较为被动,跨步通常被用于应急击球。若以移动快为標准来评价并步(滑步)与跳步,用并步(滑步)来击球比用跳步移动来击球节省了引拍环节的用时。所以,在用时上,并步(滑步)略胜一筹。

“击球命中率建立在重心平稳的基础之上。击球时,只有身体重心落在两腿之间,重心轨迹在人体纵向转动轴上才最稳定。”若以此为标准审视这5种乒乓球运动步法,则只有并步(滑步)与跳步符合。当然,各种步法有不同的特点和用法,本文只提供某种比较的依据和方法,无问对错。

乒乓球运动向来推崇“三分手,七分脚”,如果没有专业运动员所经历过的系统训练,一般练习者很容易在学习步法的时候误入歧途或不知所以。真正的步法精髓、步法种类和不同用法必须由专业选手或高水平球员才能传授,对步法的深入研究迫在眉睫,只有依托科学的观测和分析,才能为广大乒乓球运动爱好者们谱写更为系统的专业指导手册。笔者在文中创新出了对乒乓球运动步法种类的判别或比较方法——脚步移动程式的根据(身体重心所在位置的特点),以及脚步移动程式与击球的动作结构的关联。文章不仅明晰地划分了乒乓球运动中的步法种类,并且为未来的研究中区分乒乓球运动的有意识步法(常用步法)和无意识步法(应急步法)提供了一些方法参考或思路。

参考文献

[1] 苏丕仁.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苏丕仁.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球类运动编写组.球类运动·乒乓球、手球、垒球、羽毛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乒乓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孔祥,周杰.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

[6] 张博.乒乓球步法新观念[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