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兴衰与蹴鞠发展

2018-05-14 17:20苗议丹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蹴鞠发展

苗议丹

摘 要:世界上经历了两次的思想大解放大发展,第一次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各个学派的思想相互激荡带来了众多领域的繁荣,体育项目也没能例外,与此同时兴起的竞技蹴鞠运动就是最好的体现。但是随着蹴鞠的竞争性的逐渐减弱,中华民族也逐步退出了世界领先的舞台。第二次发生在公元前14世纪至16世纪的西方,文艺复兴所推崇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兴起,与其同步的不仅仅是现代经济的萌芽与繁荣,还有现代体育的大飞跃。各项体育运动的兴起繁荣,不仅仅培养了人们敢于拼搏竞争的顽强斗志,还赋予人们遵守规则严于律己的品格信念。民族的兴衰与体育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蹴鞠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完善于汉魏,唐代达到高潮、宋代走向巅峰,随后由盛转衰。这样一项土生土长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起起落落。

关键词:蹴鞠 发展 民族兴衰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c)-0219-02

1 蹴鞠的起源

相传,蹴鞠起源于远古时期。西汉刘向在《别录》中记载:“蹴鞠者,传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时记黄帝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1]。但由于当时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对于蹴鞠的起源也不可考证。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战火纷争不断,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使得此时的蹴鞠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刘项在《战国策·齐策》中记载:“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描绘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农具的革新,解放了部分劳动力,蹴鞠又称“蹋鞠”,作为一种人们劳作后从事的群众性运动流传于民间。

2 蹴鞠的完善与蓬勃发展

到了秦汉时期,蹴鞠的规则与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规范。也是在这一时期对于蹴鞠的具体形式有了相应的文字记载。蹴鞠在民间与宫廷之间广为流传,甚至在宫中出现了“蹴鞠舞”的形式,许多女子从事这项运动。蹴鞠的规范化则表现在它有了自己规范化的场地——“鞠城”,用于训练士兵。东汉李尤《鞠铭城》中记载:“圆鞠方墙,仿像阴阳;发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有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平心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2]。对于“鞠城”的概况和蹴鞠的规则作出了详细的描述。

3 蹴鞠的繁荣

到了唐代,伴随着大唐空前的荣耀与繁荣,蹴鞠的发展达到了高潮。在此时的蹴鞠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唤做“白打”,注重表演性,形式类似于今天的花式足球;第二种是“双门蹴鞠”,顾名思义,在场地两侧树立球网,双方球员带球突破、防守抢断,射门得分;第三种是“隔网蹴鞠”,在场地中间设立一个网,双方对垒,最终过网数多者为胜。此时蹴鞠在宫廷里成为了皇宫贵族们娱乐消遣的形式之一,甚至在宫中成立了“皇家女足队”。唐代的繁荣不仅仅体现在蹴鞠由一种军队训练方式转向民间的活动,也使得许多文人骚客将蹴鞠作为自己的诗词歌赋的题材纳入作品当中。唐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与民族的兴旺为蹴鞠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4 蹴鞠的巅峰

“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民不聊生,宋朝统治者一统天下,实行“仁政”“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为蹴鞠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宋仁宗时期,更是打破了“坊市制”的商业限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为蹴鞠引入了商业性质。在这个时期蹴鞠的工具进一步革新,对于工具的要求有所提高,渐渐形成了蹴鞠的商品经济。宋朝蹴鞠的形式也有所变化,唐代的隔网蹴鞠在宋朝唤做“筑球”,是宋代蹴鞠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形式相较于两网蹴鞠,由直接对抗转变为间接对抗,减少了对抗性,这与儒家尚和之道不谋而合。此外更是出现了“齐云社”“圆社”等民间蹴鞠专业组织,“齐云社”负责组织比赛、制定规则,“圆社”则对蹴鞠运动员进行等级评定。宋朝,蹴鞠运动达到了巅峰,但后期,由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盛行与蹴鞠所提倡的个性发展相悖,加之宋朝后期政治动荡、社会不稳,蹴鞠这项运动也开始由盛转衰。

5 蹴鞠的没落

元朝起,蹴鞠演变为杂技性质的表演活动,甚至成为妓女招揽顾客的手段之一。过于商业化的发展和蒙古族与中原文化的冲突,使得人们更崇尚游牧民族擅长的骑射反而轻视蹴鞠。“重文轻武”的思想也抑制了蹴鞠的发展。到了清朝,满汉文化的巨大差异进一步遏制了蹴鞠的发展。到了乾隆年间甚至连极具表演性质的“白打”都禁止了。蹴鞠这项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伴随着清朝末期现代足球的传入也寿终正寝了。

6 民族兴衰与蹴鞠

简单回顾了蹴鞠发展的历程,与时代背景一一对照,不难发现蹴鞠的兴衰与时代发展的起落是相对应的。当政治清明、物阜民丰时,包括蹴鞠项目在内的文化娱乐活动自然是社会的热点;反之,政治动荡、民不聊生时,民众更加关心生存问题,对于体育项目自然无暇顾及。

陈独秀先生在自创报刊《新青年》中这样说道:“余每见吾国曾受教育之青年,手无缚鸡之力,臂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以如此心身薄弱之国民,将何以任重而致远乎”?当所有人将中国的衰落归结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时,陈独秀先生一语中的,反思国民之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是几千年来国人“重文轻武”的思想使人们忽视了强健身心的重要性,让国人丧失斗志,使国人逐步沦为“东亚病夫”,这个称呼与国人的体育素质是密切不分的。

7 结语

蹴鞠作为一个深深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体育项目,自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且现今更具有发展的前景。知史可明兴替得失,从蹴鞠千年的发展史中不难得出其与大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学人现今对蹴鞠发展历史进行研究,不仅是为了使蹴鞠项目在新时代中蓬勃发展,更重要的是启发广大民众对于民族兴衰与体育项目的紧密联系。民族的兴盛为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体育项目的衰落则导致“民弱”进而限制民族的整体发展。蹴鞠的发展历史就是上述观点的最好注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我们应以此为指导,在伟大祖国昌荣繁盛的今天,应当更加重视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自身的体质,助力全民族的前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炳坤.古人都玩哪些“时尚”运动[J].人才资源开发,2017(23):48.

[2] 易铭.宋朝的足球是这样的[J].高中生,2017(34):48.

[3] 雨山.中国古代足球的祖师崇拜[N].中国民族报,2017-10-27(8).

[4] 郇宇.中国古代蹴鞠文化内涵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33(5):81-86.

[5] 宛霞,邢淑英.宋代蹴鞠运动对中国现代足球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7(8):174-178.

[6] 牛智伟,王华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社会文化选择[J].林区教学,2016(9):100-101.

[7] 王淑琴.蹴鞠與中国古代社会[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蹴鞠发展
蹴鞠
体育杂技
历史上有一个大转折点是谁决定了古代足球的兴衰?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蹴鞠的文化价值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蹦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