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县花椒产业发展的优势、困难及其对策探究

2018-05-14 16:03王宏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产业花椒对策

王宏

摘 要 为全面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助推脱贫攻坚,贞丰县结合自身地理优势,狠抓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加快花椒产业发展。基于此,针对贞丰县目前花椒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优势、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贞丰县发展花椒产业的对策,为贞丰县发展花椒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椒;产业;对策;贞丰县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3.060

贞丰县是全国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全县总人口4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有5.78万人,占总人口的13.8%,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脱贫摘帽,任务十分艰巨,如何从真正意义上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是贞丰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关心的问题。近年来,贞丰县狠抓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把花椒产业发展作为实现巩固全县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以自身地理优势,改变经营方式,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加快花椒产业发展。提出“到2020年,完成花椒基地建设任务10万亩”,使之成为贞丰县李子、核桃、无患子、茶叶之后,又一支柱产业。为此,通过调研,结合贞丰县发展花椒产业进行分析,仅供县委、政府领导和发展花椒产业的公司、合作社、个人决策和参考。

1 贞丰县发展花椒的有利条件及优势

1.1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

贞丰县处于广西低山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状逐级上升,东南角洛帆河汇入北盘江处,海拔375 m,为全县最低点,多级台面的西部龙头大山主峰公龙山,海拔1 966.8 m,为境内最高点,相对高差1 591.8 m。在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下,由于地层岩性不同,地貌在境内就形成了多样化,形成的因素分为岩溶盆地与低山丘陵、山原糟谷、河谷山地三大形態。山原槽谷地貌是以剥蚀为主的中低山,分布于县境内西北部的木桑、小屯、大长田一带和挽澜河流域与西南部龙头大山。低山丘陵是以溶蚀为主分为峰林、岩溶、盆地、残丘、石牙等多样地貌都集中于县境中部地区。低中山河谷山地是以侵蚀为主、剥蚀次之的,集中于北盘江上沿岸和县境东南部,白层沿岸到境内北盘江上段自九盘,多为峡谷地貌。贞丰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6 ℃,夏天无酷暑,冬无严寒。年降雨量在1 000~1 400 mm。全年无霜期260~340 d,每年平均日照时间1 563 h。全县国土总面积1 511 km2,辖4个乡2个街道8个镇,森林覆盖率42.97%,花椒种植土地的资源丰富,如者相镇、北盘江镇、平街乡、北层镇、沙坪镇和鲁贡镇等乡镇均可开发利用种植花椒。

1.2 产业发展优势

1992年,贞丰县委、县政府决定发展花椒产业,以碱石漠化严重的顶坛片区喀斯特地貌区为试点,引导农民种植花椒脱贫致富。2007年,花椒产值达1.2亿的贞丰县,产量达11 000 t,花椒种植面积达1.02万公顷,挂果0.4万公顷,成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石漠化治理的重要举措。农村由原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向规模化、基地化和产业化发展。顶坛片区4个村靠种花椒实现了水、电、电视、路、电话“五通”,水土流失防治率94%,土壤石漠化治理率达92%。云洞湾村被授予“全国绿化千佳村”荣誉称号,2007年12月31日贞丰县又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花椒之乡”称号。培育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顶坛花椒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在2001年贞丰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成功注册“顶坛”商标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事实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关部门申请“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多年努力,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顶坛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贞丰县发展花椒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黔西南州首个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序列的名特优农产品。

1.3 花椒产业发展现状

由于管理不科学、粗放,花椒林逐年老化,病虫害严重,花椒产量锐减、效益差,农民看不到种植花椒带来的经济价值,导致毁椒改种其他树种,花椒面积急剧减少,目前全县花椒保存面积仅为0.13万公顷。近年来,由于贞丰县花椒麻味纯正、浓郁,深受省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销售渠道广、价格好,农民又看到了种植花椒的希望。为巩固贞丰县“花椒之乡”这张名片,让农民练好“山字经”,通过发展花椒种植实现脱贫致富,贞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花椒产业发展,引进企业到贞丰县发展花椒种植,公司通过采取流转土地、公司+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渠道发展花椒种植,分别在者相镇、白层镇、鲁贡镇、北盘江镇发展花椒种植,目前已流转土地约1 333 hm2,新种花椒面积

400 hm2。项目推进工作在有序开展,预计到2020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达6 667 hm2以上,建成集产、供、销、加工为一体的花椒产业体系。贞丰县通过发展花椒产业,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指导群众科学栽培花椒、管理花椒,引导群众种椒致富,实现科技兴农,助推脱贫攻坚。

1.4 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

贞丰县把花椒产业作为发展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花椒产业的发展,把发展花椒产业作为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来抓。各乡镇党政领导也非常重视,全力配合企业对接土地流转事宜,通过示范种植,广大群众又重新看到了种植花椒的希望,并积极参与基地建设。为抓好花椒产业建设,贞丰县全力做好花椒优质苗木生产,从源头抓起,确保苗木质量,让老百姓用上放心苗木。随着花椒企业的入住,为产品销售提供了保障,广大林农种植花椒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 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

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为贞丰县花椒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向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战略高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林业局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同时国家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以及扶贫等部门项目资金、扶贫产业子基金的资金融入为花椒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2 贞丰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栽培技术落后,病虫为害普遍,经营管理粗放

从目前现有花椒种植基地来看,花椒基地管理粗放,只种不管,看天要货,各年收入极不稳定,有的年份颗粒无收。花椒病虫害严重,又缺乏科学管理,从而影响了椒农的积极性和花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远远超过了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占花椒总产量的1/3,花椒产业化发展瓶颈的主要因素。目前,花椒的病虫害防治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花椒脚腐病、叶锈病、黑胫病、干腐病、流胶病等病害,窄吉丁虫、介壳虫、花椒桑白蚧、瘿蚊、天牛和蚜虫等虫害仍然制约着花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又加之建园、整地、栽植、施肥、锄草、修剪、病虫防治等栽培体系不健全,椒园的综合管理水平偏低,示范推广样板少,科技培训不足,生产服务滞后,严重影响着花椒的产量、质量和持续丰产。同时,除草剂的滥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加上未进行科学施肥,土壤肥力不足,椒树未进行合理修剪,营养成分严重不足,是导致花椒产量减少的又一主要因素。

2.2 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从本次调研情况看,全县目前保存花椒面积,绝大多数是2002年依托上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项目,只解决了苗木与栽植问题,花椒从造林到挂果,管理资金大约需要2 000元,加上社会资金投入不足,椒农由于不注重平常管理,投入较少,由于疏于管理,花椒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广大农民种植花椒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毁除椒林种植其他树种,导致花椒面积锐减。

2.3 资源再利用程度不高,加工环节薄弱

1)花椒采摘工作效率低。花椒生有皮刺,以手工采摘为主,制约花椒产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就是人工采摘采,用工多、摘收慢、难度大、效率低。近年来,花椒采摘工价不断攀升,广大椒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群众的栽培热情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花椒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2)花椒沿用传统的晾哂和阴干方法,落后的花椒制干工艺,自然晾晒方法受天气影响大,天晴还好,如遇阴雨天,果皮色泽暗褐无光,霉烂变质或香麻味锐减,花椒的品质直接受到严重的影响。

3)花椒进一步加工不足。产品大多以干花椒为原料,与其他调料稍加调配或加工成粉末后直接销售,产品的附加值和深加工力度较低。花椒籽是花椒果皮生产中的主要副产物,其质量占整个花椒果的50%以上。花椒皮是调味品,花椒籽却被作为燃料焚烧、堆肥使用或丢弃,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除少量用于有苗之外,几乎全部废弃。

4)科技服务力度不够,新技术成果推广受限。虽然贞丰县栽植花椒已有一定的历史,对花椒种植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但这些技术仅停留于表面上,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支撑,缺乏系统的培训,虽然通过近年来的强化培训和宣传教育,科学栽培、科学管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科技推广的服务能力较弱,科技强农富农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对椒农的培训少,还停留在发放宣传材料,没有培训,花椒产业发展的要求科技服务的力度跟不上,一些试验、示范成功的新的技术、品种、成果无法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生产管理中的目前国际化大市场与科技含量的要求差距较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需要提高。

5)龙头企业没有很强带动能力,标准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档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经济实力弱、规模小、多为初级低档次的加工产品,产业链条短,缺乏支撑经济全局的主导产品,低水平的产业化经营。带动辐射作用有限,企业在培育基地、助农增收方面还没有真正发挥出产业效益。农民利益和龙头企业衔接不紧,基地不配套是个突出的问题。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能力差,没有发挥出来在产业化中指导农户、联结市场和解决各类利益冲突的作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花椒种植加工基本仍处于传统的经验生产状态,无公害化、规范化、标准化意识不强,难以参与一体化的大市场竞争,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3 贞丰花椒产业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建立良种壮苗基地

建立良种壮苗基地的目的是保护贞丰县花椒品种纯正。1)要统一规划,加快种子园的建设,建立规范、优质的花椒采种基地,选育优良花椒品种。2)建立统一的花椒种子苗木生产经营管理,实行花椒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实行规范的经营管理,加强新技术推广,主要有两项措施,①花椒新品种的嫁接技术,把新品种接在成年树上,第二年受益,缩短品种更新换代的时间。②结果枝组的更新复壮技术,通过精细修剪,提高花椒数的单株产量;这样可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2 推广开展花椒丰产栽培模式,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做大做强贞丰花椒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离不开政府的部门联动和扶持引导,进一步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组织科技人员常年进村入户。1)针对多数椒农会栽不会剪、会摘不会管的问题以及广泛存在的“广种薄收”的情况,可将规模不大、收益高和规模大、收益高而稳的椒农树立成当地椒农学习的榜样,并在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建立栽培技术强、管理水平高的先进模式,加以示范推广。2)针对花椒生产中存在的易大面积发生冻害、果摘难和晒制无保障等突出问题和产业发展要求,在技术上进行联合攻关,在科学管理上进行研究指导,规范综合配套管理技术,大力推广花椒涂白、修剪、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为主的实用技术,使花椒生产管理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作业。

3.3 建立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多渠道融资。1)加强与农林、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省级项目资金、努力争取国家,千方百计增加投入。2)充分运用财政投入的杠杆效应,综合利用市场、税收、信贷和奖励等多种激励机制,大力招商引资,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资金投入花椒产业,鼓励社会资金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参与花椒产业基地建设。

3.4 花椒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要提高,经营发展模式要创新

1)鼓励并扶持林农建立专业合作社或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开展多渠道、多领域联合与协作,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实现建设成果多方共享。2)依托科研院(校)单位、专业科技服务小组,积极推行校(院)企联合、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入股、转让、承包等方式参与花椒产业开发,提高产业经营管理水平。3)加强花椒良种选育,积极推广使用良种壮苗,营造良种示范林,精心组织科技攻关并及时转化技术成果,从而为花椒产业跨越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5 以发展地方优势品种为主,适当发展其他优良品种

贞丰顶坛花椒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路旁、地边、房前屋后、荒山、荒地等空闲土地栽植。在山地建椒园,一般光照充足、排水良好、产量高、品质好。山坡地中下部的阳坡和半阳坡,平缓地、梯田坎边、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石灰质土也是栽植花椒的好林地。花椒抗干旱但不耐涝,长期积水地带可导致花椒樹苗死亡。适宜温暖不太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喜光、砂壤土,萌蘖性强,耐旱,耐寒,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贞丰顶坛花椒品质优良,适应种植范围广,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好。但贞丰县花椒品种单一,也成为影响花椒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当引进其他花椒优良品种,以适应在全县范围内种植花椒,满足全县广大群众种椒的需求,从而达到种植花椒使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产业花椒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花椒铺就致富路
花椒用得好医生不用找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如何识别假花椒?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