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草莓安全生产的建议

2018-05-14 17:05刘剑陈敏陈金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规模经营质量安全草莓

刘剑 陈敏 陈金晶

[摘 要]草莓产业是成都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从历年监测的情况来看,草莓的质量安全问题堪忧,为了提高成都市草莓质量安全,必须从生产抓起,笔者从有机理念生产、规范农药施用、建立投入品使用制度及发展规模经营等4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草莓;质量安全;有机理念;规范施用农药;投入品规章制度;规模经营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成都市草莓的主栽面积超过3万亩,其中双流和天府新区2万余亩,金堂3000余亩,龙泉驿1500余亩,彭州1000余亩,崇州800余亩。主栽品种为红颜(约占80%)、章姬(约占10%)、丰香(约占5%),其他品种还有醉侠、京香、燕香、鬼怒甘、法兰帝、幸香、甜查理、红玫瑰、明晶、宁宇、左贺清香、森研99号等近100余个品种。草莓产业已成了成都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近几年的草莓产品的监测情况来看,草莓的质量安全已成为了阻碍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2016年,我们在调查了成都市草莓产区常用农药后,确定了70余种农药参数对100多个草莓样品进行了检测,基本上涵盖了我市草莓生长期常见的杀虫剂、杀菌劑、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从检出情况来看检出农药残留26种。从各种农药残留的检出率看,排名前十名的分别为:腐霉利、嘧霉胺、异菌脲、多菌灵、醚菌酯、吡虫啉、螺螨脂、矮壮素、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检测出的26种农药残留,其中有克百威、啶虫脒、噻虫嗪、炔螨特、螺螨脂5种农药是杀虫剂,矮壮素和多效唑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余19种均为杀菌剂,没有除草剂检出。由此可见我市草莓上的农药主要是用来防治病虫害,防治病害的的农药品种占绝对多数,说明草莓上病害很严重,生产者往往用轮换施药来避免单一施药可能带来的农药超标。

虽然从食品安全指数的角度来看,成都市的草莓处于安全状态,但大量农药在草莓上的施用却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保证生产出的草莓产品的安全性,不仅仅只靠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测,必须要从生产抓起。经过两年的调查研究,笔者整理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1 草莓生产要有有机理念。

草莓由于经济效益高,农户舍得投入,所以以有机种植理念来防治病虫害应该可以实施并推广。

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等。草莓适应性广,平原、丘陵都可栽培,要求隔离条件好,不受化学农药的漂移和化肥的污染。基地的环境经相关资质部门检测后应符合以下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2012中一级技术标准和GB9137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168—1995中的一级技术标准;农田灌溉用水符合GB5084—2005的三级标准。有机草莓上发生率较高对产量影响较大的病虫害有灰霉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等,应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草莓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孳生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从而保持草莓田的生态平衡。此次调查发现,成都地区一般在7、8月份是草莓的闲茬期,有的地方5-8月是闲茬期,完全可以利用夏季的高温进行土壤淹水,并用秸秆拌酵素菌等还田覆盖盖双膜,在50度高温下闷棚10-15天,可杀灭害虫卵和土传病害,这种方式除了杀虫治病,还有效地利用了农作物的废弃物秸秆,秸秆在土壤的分解既能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复种指数,还能使土壤更肥沃。

栽培措施上要合理调控肥水,做好开沟排水。及时清除病株、病叶、病果并集中烧毁。栽前进行土壤消毒,条件好的可采用基质栽培来避免枯萎黄萎等土传病害及一些虫害。可利用设施栽培的优势,通过人为调节设施中的环境气候,制造不利于病菌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并及时采取措施,把病菌控制在发生危害之前,如冬季大棚易滋生灰霉病,大棚中可采用全地膜覆盖,使土壤的水分锁死在地膜内,从而降低大棚空间中的空气湿度,有效地预防喜湿的灰霉病的发生;对于我市草莓生产中的另一常见病害白粉病,易在3、4月大量发生,可在这个季节加强棚室通风,具体做法是揭边膜、减去老枝叶等。再如物理防治措施,可采用人工捕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剂诱杀或糖醋液诱杀等方法,减轻蚜虫等害虫的危害。调查中发现,昆虫的性引诱剂是一个很好的杀虫方式,使用引诱剂吸引害虫,然后用杀虫杀螨剂一网打尽,这里的杀虫杀螨剂无需喷到草莓上,而是让害虫自己送死,这种诱杀还有一个作用,能容易地了解到捕获到的害虫的数量,通过统计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情况。杀虫灯诱杀害虫也可以测报虫害,杀虫灯诱杀害虫是利用害虫趋光特性,引诱害虫扑灯,再以灯外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物理防治技术,对鳞翅目、鞘翅目等夜出性害虫均有很好的诱杀效果。

如果农业措施和物理措施效果不明显,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控措施保护和利用草莓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蛙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最后才考虑喷洒农药,但不能使用和混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参考施用绿色食品用药目录中的生物源农药和天然物质农药,如哈茨木霉菌可以以菌治菌,用来防治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等;除虫菌素是由除虫链霉菌产生的一组具有抗虫活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虫效果也非常好,草莓上的蚜虫、螨类都可以使用其进行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还可以喷施0.5%印楝素800倍液,或0.3%苦参碱500倍液,或3%除虫菊酯800倍液等植物源农药,或使用辣蓼、黄杜鹃花、杜博回、烟叶等土农药防治;当田间有灰霉病、白粉病等少量病害症状出现时,还可以每隔10~15天,每667m2人工撒施石灰10kg+草木灰10kg(结果期停止使用),或喷施大蒜液、辣椒液等。类似的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不胜枚举,只要都有机理念来思考,化学农药在草莓生产上就会越来越少。实地调研中发现我市有些地方草莓生产上采用释放白僵菌、胡瓜钝绥螨,安装杀虫灯和悬挂黄板来物理杀虫,非常值得推广。

2 草莓的农药施用要规范

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采取非农药的综合防治措施无法消灭病虫害时,农药将成为一种补充,但一定要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规则,此次调查中发现草莓生产上的安全问题主要就是在农药的使用上不规范。

首先是农药品种的选择。应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有选择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这些农药主要有:(1)杀虫剂类,如Bt系列,阿维菌素系列,除虫菊酯类,植物提取物类(印楝素、辣椒碱等),昆虫激素类(虫酰肼、氟虫脲、氟啶脲等),少数低毒的有机磷农药(敌百虫、毒死蜱、农地乐、吡虫啉等)。(2)杀菌剂类,如波尔多液、多氧清、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氢氧化铜、百菌清、氟菌唑、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嘧霉胺等。(3)除草剂类,如禾草克、盖草能等。(4)烟雾剂类,如硫磺熏剂、腐霉利、灭蚜烟剂等。在草莓整个生产过程中,一定要禁止使用甲胺磷、克百威、杀虫脒、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五氯酚钠、克线丹、氯化苦、除草醚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其次是要适量、交替和科学用药。调查发现,一些生产者存在着某些用药误区,他们认为用药量越大,杀虫或治病效果越好,其实这样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也易造成药害。因此,用什么药,用多少剂量,都应该严格掌握适量的原则。另外,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两种以上的农药,而且要注意交替选择没有交互抗性的药剂使用,如需用混配农药的,应现配现用。

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安全间隔期问题。防治病虫害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时,一定要等到安全间隔期过了之后才采摘销售。草莓鲜果农药残留量与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时间的长短关系密切。间隔期短,则农药残留量多,反之则少。因此,生产者一定要严格掌握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一般在草莓采收前或用药后间隔10天左右才能采收上市,对残效期长的农药,应在用药后15天以上才能采收鲜果上市。由于目前草莓上各类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文献很少,根据最近几次各种农药在草莓上的检出率,检出率较高的生产上应该在已有的经验上再延长几天上市。实验室检测中发现,检出率较高的农药品种有腐霉利、嘧霉胺、异菌脲、多菌灵、醚菌酯、吡虫啉、螺螨脂、矮壮素、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烯酰吗啉、噻虫嗪、嘧菌酯、咪鲜胺、啶虫脒等。

3 要建立草莓安全使用投入品的规章制度

投入品包括农药(杀虫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肥料、农用薄膜等,对于规模化经营的草莓公司、专合组织和家庭农场等应该制定投入品使用管理规章制度来规范草莓的安全生产,其中农药和肥料的规章制度必须详细规定,其他投入品可以只记录采购和使用情况。

此次调研发现草莓最大安全风险在于农药,所以建立合理的农药使用规章制度是最为重要的。应该包括(不限于)以下内容:(1)需要有一份草莓的最新农残标准及允许用药清单。国内判定可向相关农业监管部门索取,需要出口的应查询出口国的草莓标准。(2)采购应在允许用药的清单内选择农药,优先选择农残限量标准中允许残留比较高、安全期短的农药。(3)对选定的农药进行评估和验证,以确保购买的农药不存在假药或成分不明的情况,最好填写一份《农药评估表》。评估验证完成后,制定出本次或本季的施用农药清单,特别注明安全间隔期,并填写《购药/用药申请》,经负责人审核签字批准后实施。(4)购进的农药储存在农场专用农药库中,由专人保管管理,还应对库存农药建立动态的《农药管理登记台账》,农药的领用也要有相应的程序和记录,农药的配制也应有专门的配药员负责并有相应的程序和记录。(5)配制好的农药由专人负责组织喷洒,用药情况也应有相应的记录。(6)草莓需要采收的前3周应确定收获前的用药安全间隔期管理,并从收获前两周开始不使用任何农药。(7)收获的草莓,每批都应附有该批次草莓的用药情况记录。在收获结束后,须将所有与农药有关的记录归档并保存,以备追溯。

肥料的规章制度可以比照农药来制定,也可以加进农药的规章制度中。

4 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

规模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规模大了,就容易建立自己的快检室,也容易搞各种形式的生产过程可追溯体系,监管和技术指导都会变得很容易。

如家庭农场这种经营形式,各区县政府应该好好引导,经国外经验证明,这是一个很适合农业生产特点的经验形式。中央反复强调要“守住一条底线”,即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绝不能动摇,家庭农场就是传统农户家庭经营模式的升级版,不仅保留了农户经营的特点,同时也克服了小农户经营的弊端。家庭农场有三个特征:一是家庭经营;二是专业务农;三是规模适度。各区县应该根据本地的特点制定鼓励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重点培育若干户有实力、有干劲的生产草莓的家庭农场。由于家庭农场相当于是有适度规模的企业,要以做企业的思维去发展家庭农场,有几点就必须注意。一是土地流转,各地区应该优先把高标准的农田流转给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的生产者。二是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新增补贴应该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可在土地流转、土壤改良、设施建设、投入品、非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溯源系统建设等有利于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体系发展、有利于农田地力提升、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具体方面给予补贴。三是财税和金融支持,针对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的投入高、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政府应在税收、支付地租、购买农资、改良土壤等有利于家庭农场等科学持续性发展的资金需求上给予解决。实地调研中发现,双流区有许多草莓基地搞家庭农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不仅让生产者得到了实惠,也让政府对草莓质量安全的监管和技术服务变得容易,各草莓产区有类似情况的基地可以借鉴双流经验。

相比家庭农场的新(近一两年的才发展起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合组织)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它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力量、是带领农民闯市场的主力军。要继续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上,成熟一个培育一个,帮助个体农户加入合作社;另一方面要促进规范管理,帮助农民合作社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和章程。除了给予农民合作社类似家庭农场的优惠政策外,还应促进政府投资项目与农民合作社广泛对接,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及三农的项目由农村合作社承担的规模;还要建立合作社的信用档案,开展合作社的信用评定,从而使信用贷款引入农民合作社。双流区前几年牵头双流合江镇1300多户果农成立了世达冬草莓专业合作社,负责收购、销售社员生产的草莓,并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采取“业主+基地+农户+市场”的运作方法,实施统一栽培标准、统一指导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配方药肥、统一产品销售的管理模式,按照有机草莓技术种植的业主和农户均享受政府多项激励政策,在产销对接服务方面,设立了专门果品经营部,与家乐福、伊藤洋华堂等大型超市的对接,并与省外市场的合作,该合作社水果经营部年销售各种水果总额达1200多万元。该合作社还利用为国航西南公司代办空运的优势,做好航空代办运输、信息反馈、运价协调、市场调查和短途运输等五项服务,成功搭建了双流果品面向成都、走向全国的销售平台。目前成都市草莓专业合作社集中在双流区,其他草莓产区很少,应向双流实地汲取合作社的经验。

還有一种经营形式就是完全市场化的现代农业企业。好的开放政策吸引了很多农业企业在成都落户生产草莓,他们以参股、并购或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给成都的草莓产业带来了新的管理经验。一些企业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企业,参与带动当地草莓标准化生产的制定和技术服务,直接带动了当地草莓产业的发展。项目组调研了我市新都区马家镇,引进了久森现代农业公司,马家镇政府打造了公司+政府+农户模式,由公司向草莓生产者提供草莓生产的全程服务,包括标准化生产技术、脱毒草莓苗、田间管理服务、病虫害的防治服务、安全检测等全程服务,政府负责把握战略方向,并大力宣传“状元”草莓的品牌。我市各草莓生产区应多引进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技术水平的实力企业来增强市场竞争并带动当地草莓产业的良性发展,但是也要注意不要盲目引进,如果引进了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的不负责任的企业也许会对当地后续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灾难性的后果。

[参考文献]

[1] 刘剑,方晓燕,刘菊才,等.利用IFS法和风险系数评估成都市草莓中农药残留的风险[J].陕西农业科学,2016(12).

[2] 温庆文,钟霞,曹娟.草莓安全生产技术要点[J].西北园艺(蔬菜),2016(05).

[3] 赖德才.有机草莓生产病虫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16(05).

[4] 耿安静,赵晓丽,陈岩,等.草莓的农药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6(05).

[5] 刘丽丽.中国农业现代经营模式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规模经营质量安全草莓
草莓
湄潭土地改革实验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状况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甘肃农业规模经营个案解析、梯度划分与对策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