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05-14 12:19王雪芹
山西农经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王雪芹

摘 要:作为中国福利保障体系中的一大重要分支,中国保险制度一直备受国家以及国民的关注。如今,在人口老龄化形式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更是人们关心的重点。总之,“老有所养”一直是中国亿万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分析我国农村养老现状以及寻找农村保险制度存在的弊端是极其有必要的。下面,我将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以实现制度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合理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9-000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42.6 文献标志码:A

1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中国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六十岁以上人口大约是2.1亿,可以预测到,至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会达到19.3%,2025年,其占比将达到38.6%,这无疑会给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带来无比大的压力,改革势在必行。就我国进入老龄化的速度来说,外界对于我们国家老龄化速度的评价是“未富先老”,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速度远远比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初期,现代化发展的程度比不上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虽然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出现的时间不长,发展速度却远远高于这些国家,同时也一直处于老龄人口自然增长水平之上,这就决定了我国老龄人口增长属于典型的“急速增长性”。由于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比很大,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比更是让人望而却步,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显示,2002年,在7.72亿农村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6 305.7万,占比约为8.1%,这不仅仅是中国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足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发展一大阻碍。自1971年以来,国家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新生人口增长速度快速下降,更是加剧了老龄化进程,在如今这个以小核心家庭为主流形式的家庭系统中,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只会使他们的压力增大,同时也增加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的压力。因此,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人口现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也是造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至今成为国民最关注的国家事务之一的主要驱动力,改革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更是整个国家以及全世界关注的重点,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标志。同时,在2018年党的十九大中,也提及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不断探索改革的方式,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本。

2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2.1 养老保险制度没有渗透到基层人员中,农民对此的信任度不高

受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影响,老人以及年轻人不能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中转变过来,他们认为,即使养老保险能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但不能依赖其之上;而且对于父母的赡养自古以来是子女的义务,老年人不仅仅需要生活的资金来源,更需要家人的陪伴与关心。因此,中国年轻的一代人承担着很大的压力。根据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如果将中国的人口分为三类,即:16岁以下、16岁至59岁、60岁以上,第一类占比为17.5%,第二类为67%,第三类老年人口的占比则为15.5%,老年人口的数量是16岁到59岁人口数量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5个年轻人共同赡养1个老人。但是,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会是年轻人口的一半,2个年轻人需要养1个老人,这种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因此,在目前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会出现挣钱不敢花的情况,这不仅仅会降低消费者的生活水平,也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2.2 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足

由于农村人口收入低、对养老保险的参保意识不强以及政府对此宣传力度不大等原因,我国农村地区参保的人数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1年底,全国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仅为5 995.1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仅有216.1亿元。这样的显示数据是我们极其不想看到的,参保人数低,不仅意味着老年人养老的保障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更加意味着国家更大的养老金缺口,分配到个人以及国家的压力也将会更大。

2.3 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低

此状况不仅与农村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更与农村人口保险意识不强有关。这在年轻人群中也常有出现,如今,有很多的农村年轻人口涌入大城市找工作,他们所工作的单位理应为其购买各类保险,但由于其保险意识不强,或者考虑到眼前工作的利益而忽略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导致其应当享有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那么,对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老年人口来说,积极的选择尽可能维护自己的养老保险方式更是难上加难。由于农民主要依靠买卖农产品这种消费弹性不高的消费品来生活,收入来源不高,而且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很大,其手中能够用来购买保险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即使其能正确认识到参保的意义,都不太可能购买很高层次的保险额度,然而,低层次的保险额度根本不能为其年老以后的生活提供基本的生活补偿,使他们陷入两难的境地。

2.3 养老补贴在贫富地区的差异很大。国家在推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时,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中規定:”凡达到了全国和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农村居民,必须坚持养老保险;凡是已经解决温饱,且基层组织较为健全的地方,坚持政府积极支持引导和群体自愿参加相结合;凡是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地方,暂缓开展这项工作。”此文件实际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出适合中国现行国情的,但存在弊端是非常明显的。如此的规定会导致出现富裕的地区更富,贫穷地区的人群更加得不到保障的两级分化的境况,不能从根本上全面推进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而且,我国大部分农村都属于落后以及稍落后地区,根据文件中所提到的“自愿性”,人们没有来自于政府强制性的手段压迫,无能力也无动力缴纳保费,这无疑是农村地区以及政府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2.4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缺乏法律的约束和监管,保险基金不能实现合理的保管和使用

就我国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险机制来说,其管理和实施都处于建立初期阶段,国家并没有制定并颁布明确的法律对其管理实施进行知道和约束,造成了政府在实施养老保险的过程中无法可依,实施效率低下等现象。由于国家在养老保险的实施过程中起不到带头的作用,各省乃至各县市都有自己的一套实施管理办法,国家在对其监管的过程履行不了统一原则,不能实施统一监督和管理。关于保险基金的管理,国家没有设立或指定特定的部门对其进行保管,没有达到“专项资金,专项管理”的要求,同时,在如今通货膨胀的大趋势下,做不到资金的合理投资和利用,很可能会使资金的价值得不到保障,更不能实现其增值的可能,不符合如今社会的趋势。

2 针对农村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的合理对策

2.1 转变农村地区人民观念,提高参保意识

针对前面提出的我国农村地区人们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各地方政府应积极对养老保险的知识进行全面推广,鼓励人们学习与养老保险相关的知识,转变其思维观念,积极推动建设以社会养老为主,自我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为辅的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养老格局。这不仅能够减轻年轻人群的负担,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有效的实现保险基金的收取,弥补养老基金的缺口。同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养老保险机制,对于相对富裕的地区,激发人们购买较高层级的保险额度,如此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保障;对于发展较落后的地方,政府可以对其进行补助或者为其购买保险,随着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省级政府可以对参保以及未参保的农村地区人民进行补贴,根据农村人数基数从财政收入中拨出一部分款项对其进行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十的不同程度的补贴;同时,除了省级政府,省级以下的各级政府也可以根据财政收入能力拨出款项进行有目的的补贴,使农民以获得日后一定的生活保障。以此来弥补地区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保险补贴差异大的缺陷。

2.2 积极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一个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必然是个人、集体、政府共同出资建立起来的完整体系。就个人而言,可以购买个人商业保险,这是相对于养老保险回报更可观的一种保险,个人在有能力的情况可以考虑在此方面的投资。就集体和政府而言,其是相辅相成的,政府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看得见的手,在推动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可以积极推进惠民的工程建设,通过建造公路、发展地区旅游经济、引进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等民生工程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造福地区人民,刺激消费,改善落后的局面,由此来保障保险基金的来源,是对政府工作实施进展的一种反推力。

2.3 完善养老保险立法机制,加强制度实施的管理与监督

任何一项国家制度的实施都离不开法律的指导与约束,对于农村养老保险这项惠民的民生工程更是缺不了法律的专门指导与约束。国家应加紧步伐在原先不完善的保险制度上,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遵守的原则、主要内容、管理体制、资金来源、支付标准、基金的运营情况、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督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等。国家应强烈意识到自身应该起带头作用,积极深入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各方面,指导各省级政府制定符合自己省情的具體实施细则,最终进行统一监督和管理。

2.4 合理保管和安排保险基金

对于收取的保险基金,首先应该成立相关的部门或者指定特定的人员对其进行保管,确保其安全,实现“专项资金、专项保管”,同时为了弥补资金贬值的不足,相关人员可对其在风险不高且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上进行合理投资,以获得较稳定的收益,提高基金本身的价值,实现其保值和增值。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可以投资的金融工具有:国家发行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发行的工具、法人债券、可转让债券、公开法人股票、公开房地产法人股票、投资基金股份、公司发行的可协商工具以及外国政府的金融工具。就美国利用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其主要采取分散化的的长期投资方式,即使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其长期的投资回报率依然能够达到10.6%,有效的实现了资金的保值增值,值得我们结合自身国情加以借鉴。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险30年[M].人民出版社,2018.

[2]韩良诚,施明才.社会保障基金管理[M].中国劳动出版社,1996.21-23.

[3]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章晓懿.社会保险:制度比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房价波动与银行稳定性关系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老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