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渔民增收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8-05-14 17:05刘龙腾高宏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纯收入渔业渔民

刘龙腾 高宏泉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渔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渔民增收仍然面临较大挑战。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积极应对渔业发展主要矛盾,培育渔业发展新动能,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渔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渔民收入的特点表现为基数高、来源单一,出现“前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后不断被农民收入追赶”的境地,新时代需要多措并举增加渔民经营收入、拓宽渔民增收渠道。

[关键词]渔民增收渠道;渔民经营收入;收入差距   [中图分类号]F326.404[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渔业快速发展,渔民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渔业资源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美贸易摩擦增大水产品出口压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致产业调整变动等新问题凸现,渔民增收面临较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新时代做好渔业渔村工作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而千方百计增加渔民收入则是关键。如何在新时代实现渔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十二五”渔民增收概况

1.1    渔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内陆渔民增收形势更为严峻

2011年以来,我国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2015年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94.83元,与2011年相比,增加5583.8元,增长55.76%,年均增长11.71%。自2015年开始,重点渔区渔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明显减缓,据对全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和青海)1万户渔民家庭收支情况调查,2015年渔民人均纯收入15590元,同比增长8.1%,增幅比“十二五”前4年平均增幅低4.8个百分点,渔民增收幅度放缓,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难度加大。

通过对全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和青海)1万户渔民家庭收支情况调查,2015年内陆地区渔民人均纯收入为12616.78元,与2011年相比,增加4833元,增长62.10%,年均增幅15.25%。2015年沿海地区渔民人均纯收入为18128.73元,与2011年相比,增加5656.63元,增长45.35%,年均增幅10.91%。2011年沿海地区人均纯收入是内陆地区的1.6倍,2015年沿海地区人均纯收入是内陆地区的1.44倍。由此,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渔民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內陆渔民增收形势更为严峻。可喜的是,内陆地区渔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快于沿海地区4.34个百分点,两者差距在逐年缩小。

1.2    渔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来自渔业经营收入,亟需拓展增收渠道

从渔民收入结构看,渔民家庭总收入主要由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构成。渔民收入在组成上与农民家庭收入来源类似,但是在构成上相差悬殊,突出表现是经营收入“一枝独秀”。2015年,渔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渔民家庭总收入的89.93%,比2011年下降了0.9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5.09%,比2011年提升了1.08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占0.54%,比2011年降低了0.4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占0.91%,比2011年提升了0.16个百分点;其它收入主要包括生产性补贴,占比3.54%,比2011年降低了0.1个百分点。在渔民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渔业经营收入占93.31%。2011~2015年,可以看出,渔民收入结构在逐步微调,家庭经营性收入在降低,工资性收入得到提升,随着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渔民转移性收入在逐步提升。另外,2015年开始实施了十年的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开始调整,对渔民的生产性补贴收入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渔民收入主要来自渔业经营收入的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财产性收入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仍然比较单一,亟需拓展增收渠道。

1.3    渔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民相比优势明显,但增长率低于农民

2011年以来,渔民人均纯收入一直高于农民,两者相差绝对值变化不大,2011年渔民人均纯收入比农民收入高3034元,两者之差到2015年提高至4173.13元,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到渔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低于农民。2015年农民可支配收入11421.7元,比2011年增加4529.9元,增长63.69%,年均增幅13.11%,比渔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出1.4个百分点。

1.4    渔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渔民增收刻不容缓

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31194.8元,比2011年增加9385.8元,增长43.03%,年均增幅9.36%,低于渔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2.35个百分点。2015年渔民人均纯收入15594.83低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5600元,而这一差距2011年为11798元,可以看出在绝对差距上,两者收入差距在持续拉大。

综上可见,“十二五”期间我国渔民收入的特点表现为基数高但来源单一,前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后不断被农民追赶,新时代促进渔民增收刻不容缓。

2    新时代渔民增收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经济运行稳中有变,渔业供给总量平稳,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到了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表现在渔民增收上则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2.1    挑战

2.1.1    渔业发展受市场和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渔民经营性收入增收后劲不足。国际上看,经济形势低迷、市场需求不振,加之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水产品加工和水产品贸易面临较为困难的环境。国内看,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持续推进,沿岸、城郊的养殖水域、滩涂大量被占用,渔业资源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态势尚未得到有效改变,渔业发展空间急剧压缩。同时,渔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持续深化。

2.1.2    渔业扶持政策不完善,渔民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增长难。渔业的扶持政策类别少,渔民受惠最多的渔业油价补贴也已经实现了重大调整,直接发放给个人的部分将逐步减少。渔业生产成本高、风险大,但是仍未实质性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广大渔民还不能与农民一同享受保费补贴。渔业用水、用电、用地等纳入农业优惠政策范圍需进一步落实。渔民“上岸无地、下海无权”,渔业养殖权和捕捞权权能还没有得到体现,在抵押质押及流转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

2.1.3    渔民社会保障不足,工资性收入增长难。渔区基层组织不健全,渔民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严重滞后于城乡居民和农民,教育、医疗、低保、养老、就业、救济等方面游离在城乡之外。由于普遍受教育程度低、难以融入现代社会,渔民转产就业比农民更难,大多在渔业内部流转,难以转移到渔业外部和非农领域。

2.1.4    渔业正处于结构转型期,渔民增收面临不稳定性。当前我国渔业发展正处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品种结构、区域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交织将影响渔民增收的稳定性。如何在渔业发展转型期,降低渔民增收的不确定性,保持渔民持续增收,是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2.2    机遇

2.2.1    中央高度重视“三农”为渔民增收提供强大政策保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央连续13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并在2016中央一号文件中要求,到2020年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党的十九大更是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提供了强大政策保障。

2.2.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渔民增收创造了新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我国现代渔业建设、渔区繁荣、渔民增收创造了新环境。

2.2.3    全面深化改革为渔民增收释放了新红利。随着渔业各领域改革的持续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渔民增收新红利得到逐步释放。推进养殖权和捕捞权证抵押质押及流转方式,提高渔民资产性收入来源。实施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改革,调动各地财政投入渔业,也将会逐步构建起完备的渔民社会保障体系。

2.2.4    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为渔民增收提供了新支撑。随着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渔业也开始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渔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盐碱地池塘养殖模式、山泉流水养鱼、受控式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等多种立体、复合、循环、生态养殖模式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水产品质量品质得到提升,渔民收入显著增加,取得了良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    千方百计提升渔民渔业经营收入

新时代实现渔民持续增收,首先提高渔业产业内部增收动力,拓展渔业产业内部渠道。渔业经营收入占渔民家庭总收入的80%以上,新时代实现渔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关键要千方百计提高渔业经营性收入。

3.1    转变养殖发展方式

我国渔业发展以养殖为主,养殖业贡献了70%以上的渔业经济产值,转变养殖发展方式对提高渔民经营收入至关重要。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实现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在积极推进湖泊围网拆除的同时,大力推广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节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拓展养殖业发展空间;研究设定水产生态健康养殖补贴,从制度上鼓励和引导渔民升级改造传统养殖设施和养殖方式,促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同时,调整、引导、优化养殖结构,调减结构性过剩品种,推广特色养殖品种,实施渔业种业提升工程,提高良种覆盖率,提高渔民养殖综合效益。通过这些措施,提升养殖生产力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渔民实现绿色增收。

3.2    促进捕捞转型升级

积极推进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改革,进一步完善柴油补贴政策,提高油补退坡资金的利用效率,通过制定休禁渔补贴等政策弥补由于柴油补贴降低带来的减收效应;积极引导渔民转产,逐步压减近海捕捞能力,清理整治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保证合法有证渔民的渔业收益;实施渔业领域“一带一路”战略,鼓励渔业捕捞走出去,积极拓展渔业发展空间;花大力气建设渔业经济区,促进捕捞、加工、补给等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增加渔民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式,吸收转产渔民为园区工人,为渔民增收拓展新的空间。

3.3    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渔业中的实践,开展渔村环境整治,提升渔村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生活保障条件,为实施休闲渔业提供物理空间和环境保障;大力发展休闲垂钓、旅游餐饮、观赏渔业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渔业,积极开展渔业文化遗产普查与挖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渔业,大力拓展渔业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持续推动渔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广大渔业家庭共享渔业多功能带来的收益。

4    多措并举拓宽渔民增收渠道

实现渔民收入增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努力提升渔业产业内部的增收动力,还需要明晰制约渔民增收的深层瓶颈,积极提高渔业外部的增收动力,具体而言就是,还需要多措并举拓宽渔民收入渠道,提高渔民财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猜你喜欢
纯收入渔业渔民
农业农村部等两部门:全面开启渔业互助保险系统体制改革
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农民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
中国渔业经济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基于1999—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前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