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技术在农民合作社中的转移效果研究

2018-05-14 17:05刁广付王健郑小六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刁广付 王健 郑小六

[摘要]为了评价沧州市农业新技术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转移效果,运用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了农业新技术转移平台、财政支持政策和农业生产主体3个主要影响因素,评价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的增粮节水效果。研究表明: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影响转移效果的主要因素,农业新技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取得了较高水平的转移效果。除此之外,根据农业技术专家的评分,发现完善农业中介服务组织体系、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有助于增粮节水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河北省渤海粮仓工程;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新技术转移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为缓解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深入挖掘粮食增产的潜力,2013年科技部、中科院联合河北、山东、辽宁和天津共同启动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目標是到2017年增粮30亿kg、到2020年增粮50亿kg,大幅度提升环渤海中低产区粮食增产能力和效益。沧州市作为渤海粮仓项目的发源地,是项目实施的重点区,评价沧州市农业新技术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转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对农业技术转移效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Anil K(2013)研究表明类似于种子新品种的推广、土壤肥力测试和配方肥的施用等技术在农民合作社中的转移效率依赖于现有的生产系统和农业技术转移模式。Oluwaseun Kolade(2014)认为政府机构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创新部门、社会资本部门和技术推广机构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农业技术转移的效率。杨万宏(1993)认为农业技术供给方、农业技术转移中介组织和农业技术需求方三者之间技术、物质与资金关系的总和构成了农业技术转移机制的全部内容。沈贵银(2002)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具有公共物品属性,政府部门应该成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供给主体。黄洁荣(2012)从省级农科院的社会公益性出发,认为省级农科院可以搭建起政府部门与农业经营主体的桥梁,传输政策信息与提高转化技术成果。李国祥(2013)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的主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且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卢国华等(2013)认为我国农业发达地区农业科技成果技术转移效果主要受农业科技转化资金、科技人才培养、农民合作社建设、风险投资机制等方面的影响。李新(2014)认为要提高农业技术转移效果,需要良好的农业技术转移平台做支撑,需要有效的公共财政政策做支持,也需要完善的农业技术转移法律做保障。朱斌(2014)认为沧州市地处黑龙港流域、九河末梢,是河北省惟一没有地表水的城市,属严重干旱地区,自然降水持续偏少,上游客水几近断流,造成“十年九旱”的局面,微灌节水技术的采用节省了宝贵的淡水资源。柳平增(2015)在环渤海低平原区盐碱地采用大数据和物联网协同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提供科学的技术措施和决策方案。

2 农业新技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转移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针对影响农业新技术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转移效果的关键因素,构建了多层次指标体系。

在评价新技术转移效果中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并且各影响因素对转移效果的影响大小不一。以单位面积产值为例,有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产量、农产品品种等指标,农产品价格与产量是可以量化的因素,农产品品种是不可以量化的因素,若所有影响因素都构建指标体系,会加大效果评价的难度。为降低评价的复杂度,可以综合农产品价格、产量和品种指标,对3个指标进行前期数据处理,计算出综合指标农产品产值的评价值,其他指标也做同样处理。为了使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合理,本文研究了中科院南皮生态试验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介服务和政策等多个方面因素,构建了包括农业新技术转移平台、财政政策支持、农业生产主体3个方面的转移效果评判体系。

2.1 农业新技术转移平台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在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和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科院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环渤海地区增粮节水技术的研发,储备了大量的农业技术成果,推进了农业新技术的转化与推广。沧州市通过农业局、农林科学院、农业新技术协会等农业技术中介服务组织搭建科研单位与生产者之间的桥梁,使信息传输的渠道更加顺畅。通过设立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和托管中心,给与技术成果持有人报酬,激发科研人员研发技术的积极性。依托“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强园区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将土、肥、水、种等关键技术与农业信息化深度融合。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作为农业技术转移的主体,承担着农业技术研发、转化与推广的重任,其在沧州市主推的十项增粮节水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2 财政政策支持

农业技术转移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公共财政支持的重要地位。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市财政厅、科技厅、农业厅、水利厅等部门提供的专项资金与优惠政策支持。优化财政支持结构,通过资金向技术服务中介、粮食产业化经营、新技术研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面倾斜,加快农业新技术转移步伐。同时,针对科研人员、科研单位、农技推广人员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按贡献大小给与物资和精神奖励。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对合作社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税收给与减免,对合作社统一采购的生产资料给与补贴,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合作社的收益,提高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2.3 农业生产主体

沧州市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骨干等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与社会服务性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培育对象,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并给与职业农民培训补贴。沧州市鼓励农民合作社对“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区和辐射区农田进行集中流转,规模化经营,对集中连片流转的合作社给与补贴,并优先申报农业、水利、科技、土地整理等项目。创新金融支持,对“渤海粮仓”项目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与贷款支持和利息减免。农民合作社在种子、农药、化肥、农机、信息、政策、服务等方面得到技术部门的指导,印发纸质版和电子版的技术服务手册,开辟微信、短信等多种服务途径,加强了技术专家、农民合作社、政府机构的联系。并且,以中科院南皮生态试验站为平台,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培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为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合作社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合作社成员的资源禀赋、参与行为、风险分担与盈余分配机制对新技术转移都有明显影响。

3 农业新技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转移效果的评价模型

农业新技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转移过程涉及到农业科研单位、中介组织和农业生产者多种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多级指标体系,可以清晰反映各层次间的隶属关系。通过对各层次指标权重的排序,可以确定对转移效果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设置专家评语集,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将其量化,可以得出沧州市新技术转移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转移效果的综合评价值。

3.1 层次分析法

首先,建立一个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其次,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以A表示目标,表示评价指标,(i=1,2,3,···,n)。表示对的相对重要性数值(j=1,2,3,...,n),的取值采用1~9标度法。判断矩阵的定义形式如下:

最后,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使用的公式为CR=CI/RI,其中,CI=/,表示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对于1~9阶判断矩阵的RI值见表1。当CR<0.10时,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此时所得的计算结果较准确。

3.2 模糊综合评判

相比较于其他算法,加权平均算法精确度较高,因此本文中均采用此算法。

首先,对作一级综合评判,评价向量为;然后,对作二级综合评判,评价向量为;最后,对作三级综合评判,评价向量为,表示农业新技术在合作社中转移效果高低的比重,最大值对应的新技术转移的效果。其中,为评语集的个数,T,T。

4 农业新技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转移效果评价

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是“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主体,沧州各县市优先获益于农业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所以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农业局、南皮试验站、农业科技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农业新技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

4.1 构建层次分析结构图

4.2 模糊综合评判-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表2指标体系包括三级指标,因此采用三级指标模糊评判。参与评价的合作社带头人以及社员共120户,数据整理结果如下。

①三级模糊综合评判

在进行重要性评价时,根据对评价主体的影响程度分极其重要、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5级,评价集的标准隶属度V=(100,90,70,50,30),对合作社重要性程度进行模糊评价的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对应的各评价等级隶属度如表3所示。

同理可得至的模糊评判矩阵。

②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和层次分析法求得的各指标权重,利用公式求解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准则层对应的模糊评判矩阵如表4所示。

同理可得与。

③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和层次分析法求得的各指标权重,利用公式求解一级综合评判结果,目标层对应的模糊评判矩阵如表5所示。

④总目标的综合评价隶属度向量

根据求得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矩阵以及准则层的权重向量可得综合评价效果:

5 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5.1 结果分析

由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可知,对农业新技术在农民合作社中的转移效果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的5级评价中,依据专家的评分河北省渤海粮仓地区农业新技术在合作社中转移效果属于高水平程度的为0.3016,属于较高水平程度的为0.3431,属于一般水平的为0.2569,属于较低水平程度的为0.0700,属于低水平程度的为0.0140。如果从不同级别专家意见的隶属度来看,认为较高水平程度的高于高水平程度和一般水平,应该判断为较高水平。并且,评价为较高水平程度的专家人数仅略低于一般水平程度的专家人数,因此采用加权平均型算法把专家意见进一步整合,得到综合评价值T约为83分,那么,就可以肯定的做出结论:河北省渤海粮仓地区农业新技术在农民合作社中的转移效果属于较高水平。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强政府对“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政策支持力度。农业技术较强的公共产品性质确定了政府在农业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当前“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初期、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巨大,产出较小,尤其是在小麦和玉米价格略有下降的情况下,获取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是非常必要的。沧州市示范工程位于贫瘠盐碱地、淡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有限,需要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相关政府部门设立农业技术转移平台,搭建科研单位和农业经营者之间的桥梁,创建高效的农业技术转移机制。

5.2.2 做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发展规划,保证项目落实。从大量的研究资料可以发现,农业信息服务、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以及水利设施管理等行业从业人员偏少,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能不明确,特别是在生产条件差的农村地区,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水平较低,所以沧州市各县区农业节水增粮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各县区制定短、中、长期规划,并且地方规划与国家规划基本一致,形成规范的政绩考核机制,从制度上保证项目规划保质保量的完成。

5.2.3 加强农业技术转移法律制度建设。科研单位研发土、肥、水、种等关键技术,包含着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这就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去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同时,农业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也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大规模应用新技术带来的预期收益不稳定,会阻碍农业新技术的转移,所以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完善农业技术转移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农业新技术在农民合作社中转移。

[参考文献]

[1] Anil K.Choudhary,S.K.Thakur & V.K.Suri.Technology Transfer Model on Integrated Nutrient Management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Crop Production in High-Value Cash Crops and Vegetables in Northwestern Himalaya [J].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2013 (11):1684-1699.

[2] Oluwaseun Kolade,Trudy Harpham.Impact of cooperative membership on farmers uptak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Southwest Nigeria [J].Development Studies Research,2014,10(16):340-353.

[3] 楊万宏.中国农业技术转移机制研究[J]. 科研管理,1993(6):13-24.

[4] 沈贵银,顾焕章.农业推广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2(12):30-34.

[5] 黄洁荣,刘建峰,陈栋,等.省级农科院农业技术转移工作浅析——以广东省农科院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95-98.

[6] 李国祥,杨正周.美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政策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3(5):93-97.

[7] 卢国华,杨海芬,赵瑞琴.我国发达地区农业科技成果技术转移的经验及启示[J].北方园艺,2013(2):198-200.

[8] 李新.建立健全农业技术转移机制[N].人民日报,2014-04-02.

[9] 朱斌,刘会云,王静,等.实施综合战略,盐碱地变粮仓——关于沧州市盐碱地改造调查[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45-47.

[10] 柳平增.农业大数据平台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以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大数据平台为例[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5):68-71.

猜你喜欢
农民专业合作社
破解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 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
隆阳区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基于流通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
关于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余霞萍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