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8-05-14 17:05张舒仪石小亮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措施

张舒仪 石小亮

[摘要]发展旅游业对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环境和统筹城乡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都市居民都选择乡村旅游活动,以放松和调节情绪。以凤城市为例,简要阐释乡村旅游的涵义,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1 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1 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是指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乡村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习俗等作为吸引城市居民的吸引物,用以城市居民享受农村,欣赏农村风景,体验农业生产劳动,了解民俗风情,回归大自然的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叶,外国发展比较早。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就开始发展现代乡村旅游。在20世纪80年代后形成了规模,然后逐渐延伸出国门。现在世界上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发展前景良好。

1.2 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2.1 增加农民收入。在乡村旅游中,农民通过开饭店和酒店,出售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可以从中获得收入和利润。

1.2.2 促进农民就业和产业调整。有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比如乡村酒店、乡村餐厅、农家乐等需要大量劳动力。它可以直接或间接的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如成都“农家乐”的开展,使直接和间接从业者达到2.2万人。现在很多的乡村,原来村民以种植业或以外出打工为主,现在转为开餐馆或旅馆,成为旅游服务从业者。

1.2.3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为当地人开展旅游活动提供基础资源,不损害人民群众的旅游活动的正常文化需要,保护现有的旅游资源的生存和发展的战略。

基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组成旅游活动的多种生产要素发展之一。资源配置在各个范围内可以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能满足后代人的需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继续保持吸引力,是保护旅游业生存环境资源的基础。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始,为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了新农村建设“百村千户”的研究活动。十年后,为了总结新农村建设成果和面对新形势而面临的新挑战,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再次组织了新农村建设“百村千户”研究活动。此次调研方式、问卷设计、各乡镇村户的抽样方式与十年前基本保持一致。在两次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新农村建设10年的成果,分析了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以下将对辽东地区凤城市的调研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2 研究区域概况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近黄海北岸,为省辖县级市。北邻本溪满族自治县,南與丹东市振安区和东港市接壤,东靠宽甸满族自治县,西与辽阳县和岫岩满族自治县毗连。南距丹东市区71km,北距沈阳217km。全市总面积5513 km2,户籍总人口近59万人,全市共有满、汉、蒙、回、朝等24个民族,满族人口占75.1%。全市辖3个经济管理区、18个镇,201个行政村。

凤城地区属辽东山地丘陵地貌类型,北部是海拔1000m以上的侵蚀构造地形。凤城市处于中湿带湿润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7.9℃,平均最高气温14℃,平均最低气温2.6℃;无霜期最多为173天,最少为138天,平均无霜期15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044mm,最大年降雨量1509.4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372.2小时。

成功举办过乡村游、海岛游、海鲜文化节,观鸟节、赏花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游客接待量增长15%,再创历史新高。新增旅游专业村4个,獐岛村荣获“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称号。东北亚商贸城、北黄海温泉度假村、鸭绿江湿地国际观鸟园等商贸旅游项目顺利进行。以下数据是通过对凤城9个村的调查

2.1 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根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农户家庭收入在30000元以上的占到总数的70.37%,而十年前农户家庭收入在3万元以内的占到94.95%,说明农户的家庭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见表1)。2014年农户家庭生活性支出在1万元以上的占到67.90%,十年前农户家庭年生活性消费支出1万元以内占到91.64%(见表2)。相对于支出的增长,收入的增长显然快于支出的增长,总体上,农户的经济状况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2 农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水平上升到新的水平

近几年来,有25.93%的家庭有家庭旅行,比十年前增加了1.88个百分点。农村生活富裕,消费水平提高到新的水平(见表3)。

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人们产生旅游想法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凤城近十年的数据显示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思想变化较大,其中就包括旅游(见表4),这表明物质生活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好时机。

2.3 乡风文明

“乡村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旅游建设的重要前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素质提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4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以电视为主,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上升了3.67个百分点,村庄中的公告、通知、广告下降19.11个百分点,利用报刊获取信息的农民下降了21.55个百分点(见表5)。

与十年前相比,看电视、听广播依然是主要的休闲娱乐项目,然而农村村民参加健身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十年前仅有10.13%的村民选择参加健身活动作为平时休闲娱乐活动,如今有20.99%的村民开始参加健身活动(见表6)。

2.5 农村社会氛围良好

从表7至表9可知,农村社会风气比以前改善很多,邻里关系和谐,治安状况良好。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是离不开该地区的风土人气,和谐的民风可以促进当地更加蓬勃的发展。

2.6 村民居住环境日趋改善

2.6.1 村民对生活居住环境满意度提高。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当地居民的幸福感和对其生活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村民各方面的满意度越高说明该地区发展程度越高,尤其对生活居住环境方面的满意度。通过调查可以得出2006年农村居民对所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占56.96%(其中包括满意、比较满意及很满意三者之和),而2015年三者之和为95.06%,远大于2006年的生活居住环境满意度。由此可以看出,相當部分的居民对农村居住环境还是比较满意。

2.6.2 居民生活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备。十年前后对比发现,2006年农户对街路状况选择“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41.77%,2015年提升为81.49%。通过调研得出,在2006年,调研地公共厕所的数量有限,仅有39.24%的农户介绍说村里有公共厕所,而2015年提升为61.76%,说明经过十年的发展,农村公共厕所得到很大改观。

2.6.3 居民环保意识有待提升。农村固体废弃物的随意堆放不仅影响农村的面貌整洁,更重要的是会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破坏。通过调研得出,2006年村民到村指定的垃圾倾倒地点统一处理的占总调查数量的24.49%,而2015年村民到村指定的垃圾倾倒地点统一处理的占到89.80%。垃圾统一处理的比例在大幅上升,但对于农药瓶子的处理仍很随意,2015年统一处理的比例仅占3.80%,随用随扔的比例很高,占到75.95%。

3 凤城乡村旅游现状与问题

虽然中国已经有大量鲜明的地方特色,当地旅游地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新的旅游休闲空间,为农民带来富裕和为农村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但现在还有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中国的乡村旅游仍然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广泛的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不明确,同一产品不能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乡村旅游发展深度还不够,游客难以真正体验乡村旅游,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

3.1 凤城旅游经营理念低俗

运营商的经营理念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旅游景区的地位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一些运营商的经营理念和游客的需求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缺乏对景区概念的了解,建立区域形象感不强,思维保守,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且学习性不强,旅游产品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

3.2 凤城旅游产品品牌定位雷同

建立凤城乡村旅游品牌有很大的作用,可以确定凤城旅游的竞争优势。现在凤城旅游对品牌的差异、旅游产品的购买价值、媒体管理与技术服务创新等内容是趋同的,根本没有特色。

3.3 凤城乡土文化有城市化的倾向

城市游客进村,给农村带来了城市文化,如果农村人民盲目迎合城市人民,农村文化盲目照顾城市文化,那么农村文化就会越来越“城市化”,极容易导致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最终没有什么区别,农村对城市游客的吸引力将会丧失。

3.4 管理模式混乱

凤城乡村旅游因各级政府部门的一些职能和责任不明确,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和问题。对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规范和监督不全面,事故发生后相互推卸责任,管理模式混乱。

3.5 凤城旅游产业组织未形成规模

凤城目前的乡村旅游是自发的,规模小,较为分散,所以造成乡村旅游产品单一,质量不能保证,制约了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4 凤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1 以都市为依托

在凤城开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如果只到凤城乡村发展,那么会有很多限制。例如,在旅游旺季,凤城乡村酒店供应量不大,但是如果与城市周边的大城市建立联合路线,供应不足的问题就会得到很好解决,并且可以带动周边旅游经济发展,这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案,效果非常好。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成都“农家乐”就是成都周边农村与成都组成旅游合作伙伴关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成都农家乐比2003年增长了25%,直接从业人员和间接从业人员达到22万人,年收入超过10亿元。

4.2 提高凤城服务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的凤城乡村旅游管理组织,制定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有效利用社会检查人员和舆论力量进行监测,并充分利用凤城农村居民、社会和政府、组织监督机构的作用,以提升整个凤城员工的服务管理水平。

4.3 全力打造凤城特色品牌

让凤城乡村产生旅游品牌效应,将大大提高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声誉。为此,必须利用凤城村的旅游资源特点和文化内涵,打造凤城品牌。

4.4 保护好凤城环境

保护好凤城的环境是做好凤城乡村旅游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保护好了环境,才能吸引人们到那里去旅游。

4.5 保护好凤城民族文化

乡村旅游为了发展,必须保护自己的文化。凤城独特的风土人情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本,对此必须加以保护。

4.6 在节日旅游上多做规划

节庆活动是旅游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的黄金时期几乎都在每年节假日的期间。如长沙周边的“农家乐”。这种旅游企业在劳动节期间床位的出租率高达94%,远远高于相同时期的全市住宿设施平均出租率的77%。

4.7 提升当地居民素质和文化水平

旅游社区人员素质水平对游客影响很大。为提高凤城旅游胜地的吸引力,必须提高凤城当地居民的素质和文化,如开展培训课等。为了促进居民对待游客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在价格和待遇上要公正合理,诚实诚信,并引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陶冶道德情操。

4.8 旅行社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在普通乡村旅游项目中,积极推广涉及新市场发展的其他极少数领域和项目。关注凤城乡村旅游项目的延伸,乡村旅游不仅限于农业旅游,还包括林业旅游,畜牧业旅游,渔业旅游等。

5 凤城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5.1 凤城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非常可观

21世纪是环保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与生态,对乡村旅游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节假日去享受农村风光,这必将会促进乡村旅游快速發展。

5.2 凤城乡村旅游拥有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凤城乡村旅游有一个城市旅游区,地势广阔,农村简朴独特,农村村民热情好客,有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中国有8亿农民,需要建设和发展的农村市场众多,而乡村旅游为广大农村人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形式。只有坚持不懈地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为农村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从长远目标来看,只有发展乡村旅游,才能做到这一点。

6 结语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已超越了从农家乐的形式到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复合型变化。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旅游大国,农村风格不同的地方很多,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因此,旅游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坚持开展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抓住机遇,及时创新,打造优良的乡村旅游市场,建设长期的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为农民创造更多收益,使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黄震方,陆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08):1409-1421.

[2] 石小亮.吉林森工集团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及预测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

[3] 陶玉霞.乡村旅游需求机制与诉求异化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5(07):37-48.

[4] 石小亮,张颖,单永娟,等.云南省高原典型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功能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08):1366-1372.

[5] 李莺莉,王灿.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5(06):29-34,110.

[6] 石小亮,张颖.世界林产品贸易发展格局与预测[J].经济问题探索,2015(01):140-150.

[7] 王莹,许晓晓.社区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基于杭州的调研[J].经济地理,2015(03):203-208.

[8] 石小亮,张颖,毛宇飞,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伊春林区主导产业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5(01):93-98.

[9] 石小亮,张颖,段维娜.碳关税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4(10):37-47+56.

[10] 廖慧怡.基于《里山倡议》的乡村旅游发展途径初探——以台湾桃园地区对乡村旅游转型的需求为例[J].旅游学刊,2014(06):76-86.

[11] 张祖群.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4(08):307-314.

[12] 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 资源科学,2014(01):200-205.

[13] 邓爱民,黄鑫.低碳背景下乡村旅游功能构建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3(02):105-109.

[14] 王琼英,唐代剑.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价值再造[J].农业经济问题,2012(11):66-71,111.

[15] 张树民,钟林生,王灵恩.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地理研究,2012(11):2094-2103.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