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与对策探讨

2018-05-14 17:05贾未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宣汉县融资困境解决对策

贾未寰

[摘要]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生存和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解决其融资难问题是推动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以宣汉县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选取的涉及不同行业的19家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它们存在融资成本高与融资渠道窄的问题,并从小微企业自身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地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最后为解决融资困境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宣汉县;农村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由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分析显示,截至2014年,小微企业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所占比重达到94.15%,其贡献的年产值达到GDP的30%。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生存现状堪忧,相比城镇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缺乏抵押物、财务管理状况糟糕、所有者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为企业的融资带来了相当大的阻碍,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农村经济的繁荣能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就业条件和生活环境,而农村经济的繁荣有赖于大批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因此解决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的发展瓶颈——融资难是关键。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国外的研究开始较早,小规模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在1931年由Macmillan在《麦克米伦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被称为“麦克米伦缺陷(Macmillan Gap)”,该理论认为影响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难易程度的因素是企业规模。在西方国家,小微企业融资难只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但是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则是小微企业自身条件和社会经济运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马胜祥,2012)。Udell和Berger(1998)指出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息统计不标准,使外界很难掌握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这加剧了小企业从外部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王朝第(2003)认为,要为中小企业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由各级财政资金出资,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担保机构,实行市场化公开运行。张夏婧和谷秀娟(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我国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对于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三农”企业,从而破解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本次调查在宣汉县农村地区进行。宣汉县隶属于四川省达州市,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户籍总人口131.19万,其中,农业人口109.41万,第一产业是重要经济支撑。据宣汉县统计局数据,截止2015年止,宣汉县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18286户,资金数额10.6亿元,从业人员28579人,私营企业3012户。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商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等。2011年宣汉县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开展以来,政府把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纳入了全县九大民生工程之一,出台了“1+3”优惠政策。此次调查的小微企业分布宣汉县东乡镇、南坝镇、下八镇等乡镇,调查内容包含了企业基本情况、资金状况、融资状况和企业对融资环境的看法四个方面。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与访谈交流等方式了解了19家小微企業的基本情况,并回收了19份调查问卷,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宣汉县农村小微企业资金及融资情况

图1 企业分布行业

3.1 被调查小微企业概况

在被调查企业中, 95%的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15年,企业存续时间短。19家小微企业均为私营企业,其中12家小型企业,7家微型企业,企业员工少,且员工多为亲戚朋友、临时雇佣的农民等,企业缺乏技术人才、专业财务人员,管理者普遍学历不高,74%的企业负责人拥有专科及以下学历,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都比较低;组织形式多为个体工商户、家庭式作坊,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随意,缺乏规范性。企业所属行业如图1所示,64%的企业集中分布于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其他行业分布较散。

3.2 企业经营及资产状况

79%的小微企业2015年的经营状况平稳,3家企业出现5%以内的亏损,1家企业重度亏损(20%以上亏损)。84%的企业预测2016年经营情况良好,个别企业面临亏损或停产,原因是产品过分依赖当地农业资源,受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容易造成损失,经营风险较大。另外,由于管理者对市场考察不细致,项目选择仓促,在经营中遇到难题束手无策,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19家小微企业中,42%的企业资产总额在500万以下,其中,26%的的企业资产总额在100万以内,企业资产规模总体偏小。

3.3 企业融资需求及用途

47%的小微企业表示目前企业资金状况紧张,100%的小微企业都表示企业有融资需求,其中,74%的企业需要短期流动资金。63%的企业资产负债率维持在20%-50%之间,6家小微企业资产负债率在20%以下。如表1所示,74%的小微企业年需求融资额在500万以下,其中47%的企业年需求融资额在100万以下,因为企业规模小,小微企业往往没有大量资金投入的项目,相比大型企业,融资需求额普遍偏低,由于资金需求量少,造成企业单位资金交易成本过高。

企业融资的用途决定了融资额度和期限, 75%的企业将融资用作“购买原材料”、“扩大再生产”和“基本建设”,这些用途决定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急、频”的特点。仅有3家企业选择技术改造,很多农村微型企业仍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生产效率低下,技术改革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4 宣汉县农村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成因分析

4.1 宣汉县农村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4.1.1 融资成本高。第一,贷款利息费用高。由于小微企业经营风险高,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在利率上往往参照上限,并且企业资金需求量小、贷款期限短,降低了银行的收益率,致使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融资过程中如涉及到需要担保公司担保,则融资费率更高。从表2可以看出,74%的小微企业年平均融资费率超过了10%,有3家企业甚至超过了20%,对于经营利润率普遍偏低的农村小微企业来讲,融资费率过高。对于目前民间借贷月息高达3%~5%显得有些离谱,74%的企业表示“很难承受”。

第二,资金时间成本高。63%的小微企业认为银行贷款手续繁杂,26%的企业曾因为银行贷款“审批时间长、手续复杂”而放弃在银行进行融资。银行对一笔贷款审批手续过于繁复,需提供的资料证明诸多,审批时间太长,短期贷款审批需要3~4周,中长期贷款则更久,导致企业不能尽快拿到资金救急,耽误了企业的经营运转,更增加了企业资金使用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4.1.2 融资渠道窄。第一,内源性融资方面。内源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积累和储蓄,二是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对于本身资产规模小、盈利能力弱、利润水平低的农村小微企业来讲,内源融资虽然是首要考虑的筹资渠道,但是其筹集的资金量非常少。

第二,外源性融资方面。95%的小微企业依靠“自筹资金”,89%的小微企业依赖银行贷款,42%的小微企业选择民间借贷,11%的企业选择“内部集资”。农村小微企业优先考虑的是从家族筹集资金,不仅筹资快,还不需要额外支付高额的利息费用。外源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目前宣汉县资本市场尚未完善,企业无法从资本市场上获得直接融资;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间接融资方式,但银行放贷条件严苛,且贷款使用期限具有不稳定性,当企业经营恶化时,银行会终止放贷或提前收回贷款。企业的“内部集资”主要依靠向员工借款,这种方式虽然手续简便、成本不高,但集资规模有限,仅能起临时救急作用。

4.2 宣汉县农村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4.2.1 小微企业自身原因。第一,资产规模小。50%的被调查企业资产总额在500万以下,企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违约成本低,难以符合银行的放贷标准;农村地区产权交易市场欠发达,难以保证抵押资产的变现,挫伤银行放贷积极性。第二,盈利能力弱。对金融机构而言,一个安全的、稳健的、盈利的企业,是其发放贷款的最优选择。宣汉农村小微企业主要从事农副产品的粗加工、家禽养殖和农产品种植等低成本行业,经营的产品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经营变数和风险较大,市场竞争能力弱。第三,管理水平低。小微家族式企业一般都具有封闭性的特征,管理系统主要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管理水平低更体现在财务管理上,财务信息严重失真,銀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金融机构需要增加成本甄别小微企业是否具有还款能力,增加了银行放贷风险,降低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

4.2.2 金融机构原因。第一,信贷投入不足。宣汉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金融服务仍然竞争不充分,县域信贷投入主要依靠农商行、村镇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入不足,地方信贷投入难以满足条件。第二,审批标准严苛,贷款手续复杂。如图2所示,63%的小微企业认为银行“办事手续繁杂”,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需要提供的材料非常冗杂,审批时间长,增加了企业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第三,对小微企业“歧视”。如图2所示,47%的小微企业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不信任”。金融机构在对小微企业放贷时对抵押、质押资产要求过于严苛,担保体系落后,没有创新性;缺乏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目前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主要是短期融资,产品单一,也应该考虑部分小微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改变现有的信贷供给结构。

5 宣汉县农村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解决对策

5.1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5.1.1 强化内部治理。首先,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记账和会计核算机制,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的交易成本。其次,坚持合法合规经营,自觉接受和配合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监管,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税费,杜绝逃废债务和挪用贷款等失信行为的发生。最后,加强对员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1.2 推进技术改造。首先,加强企业技术改革,在产品上推陈出新。把浅加工、粗放型的产品项目向深加工、集约型转变,结合宣汉当地黄牛、蜀宣花牛等特色产品产业化发展趋势,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聚发展。其次,农林牧渔类小微企业应该积极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信息共享,成员互助发展。

5.1.3 拓宽融资渠道。首先,多家单薄的小微企业可以组成信用互助联盟,以联保小组的方式申请贷款,共同承担信贷风险,降低金融机构的顾虑,实现互利共赢。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融资,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融服务的P2P融资模式,它是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与普通消费者的P2P贷款平台,农业金融服务也是依托该平台。

5.2 增加银行信贷投放,创新贷款担保方式

5.2.1 增加信贷投放。在贷款投向上,宣汉县商业银行目前的涉农贷款占比约60%,应再提高涉农贷款的占比,全面满足农村小微企业小额信贷需求,支持宣汉奶牛、生猪、茶叶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先满足实现企业技改的贷款。投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支持有技术有创新精神的先进青年回农村创办小微企业。

5.2.2 创新担保方式和金融产品。银行应该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完善财产抵押制度,扩大质押物认定范围,比如以土地流转经营权为抵押;使用活畜抵押,引入畜牧兽医局作为“第三方监管”担保;开办大型农用车辆、机械合格证作为质押等新型担保抵押贷款方式,鼓励支持小微企业自愿结合,组成担保联合体,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5.2.3 设立地方中小银行。效仿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设立地方性的、专门的政策性中小银行来执行国家对农村小微企业的扶植政策,为创建中的新企业、正在进行产品开始或者技术革新的企业或者需要扶持的农村小微企业提供贴息、低息贷款等资助,或是向那些从其它金融机构无法取得贷款资格或贷款金额不足的农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

[参考文献]

[1] 马胜祥.小微企业融资研究——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出路[J].农村金融研究,2012(4):4-10.

[2] Allen N.Berger,Gregory F.Udell.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6-8):613-673.

[3] 王朝第.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的几点思考[J].金融研究,2003(1):90-97.

[4] 张夏婧,谷秀娟.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粮食行业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3):23-26.

[5] 夏凌.重庆市涪陵区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探讨[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6] 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宣汉县融资困境解决对策
2020年宣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宣汉县宣汉脆李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四川省宣汉县招商引资对策思考
宣汉县油菜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研究与探讨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
论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应对路径选择
河南省家庭农场融资困境问题分析
德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