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路径探析

2018-05-14 17:05龙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

龙婷

[摘要]传统旅游业衰落,乡村旅游业兴起,各地乡村旅游项目遍地开花,迎合市场基本需求同时,环境、产品产业结构等问题日益突出,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急需深化,太白县作为中国西部一个落后山区县,在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作为成功案例,其经验值得分析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太白县;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识别码]A

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2015年11月10日)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明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15条论述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紧迫性。然而我国当前乡村旅游产品质良莠不齐,照搬复制现象严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制约着乡村旅游优化升级。

1 太白县乡村旅游建设机缘

太白县作为陕西107个县中最年轻的一名“小伙子”,成立于1961年,全县耕地面积6666.67hm2,大部分为山地森林,养育着7镇66村,总计人口5.2万。20年前的太白以粮食种植为主要产业,气候条件不适宜使得小麦产量低下,群众生活清贫,上山伐木,打猎、采集野生药材,成为当地农民普遍副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之后发展蔬菜种植,常年的不休耕种不换耕种方式又导致目前根瘤病肆意蔓延,耕地僵化,农民收入预期差。产业发展受阻导致它成为国家新一轮重点帮扶对象--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全面脱贫的号角已吹响,当地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在国家政策的导向及县委县政府的精心探索下,发现太白是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地方。太白县突出特点可以用“四最”形容:一是最鲜绿的肤色。太白林地面积26万hm2,森林覆盖率89%左右,基本到处山水相绕;二是最高的身高。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县城位于海拔1543m处,为全省海拔最高县。秦岭的两大名山太白山、鳌山坐镇境内。三是最冷俊的脾气。太白夏无酷暑,冬日嚴寒,春秋相连,无霜期短,常年以冷峻面孔示人。四是最清奇面貌。太白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分水岭,其风俗既有关中的豪迈质朴、又有陕南的清秀艳丽。褒斜古道作为翻越秦岭最平缓的通道,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于是县政府结合县情,把乡村旅游建设与城乡统筹、脱贫攻坚、产业升级、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同时统筹推进,把每一条河,每一处景,每一条川都纳入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中来,为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崛起夯实基础。

2 太白县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有益实践

2.1 颜值高起来——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以前的太白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上山伐木,打猎、采集民贵药材为村民日常收入方式。导致许多野生动植物数量急剧减少。近年太白县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强基础做起,偏远村组、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农业园区、河道水系等全部纳入环境整治范畴,加大环保宣传的同时从村贫困户中选出护林员,环卫工等,村民环保觉悟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其次,坚持“紧扣自然本色,彰显文化特色,保持乡土本色”的工作方针,建设乡村旅游,把全县66个村,按示范村、重点村、推进村进行划分,依次推进。尤其是今年大地景观绿化、塘口村千亩花海等项目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全域皆景——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再次,开展环境卫生竞赛,发动村民的积极主动性,村村相比、组组相比、户户检查评比,机关干部、志愿者深入村庄讲政策,搞宣传,鼓励村民积极进取,营造了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和谐景象。打造了世外桃源六家村、栈道明珠新中明、梦里故乡魁星楼、梦幻山水黄柏塬、金色唯美兴隆村等一批千姿百态的美丽景点村落。一改从前山村的落后形象,不仅露出了青山绿水的天然模样,还淡妆浓抹出让游人赞叹的“高颜值”。

2.2 口袋鼓起来—旅游产业搭建脱贫新载体

太白县把乡村旅游建设与脱贫攻坚任务联系起来,认为搞旅游不能脱离县情,打好经济基础,群众基础,路才会好走。2016年末投入2.5亿项目资金,按照乡村旅游建设标准对贫困村吃水用电、交通、通讯、住房、各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从而形成乡村旅游建设与扶贫相互促进的局面。对境内的四条主干公路(姜眉公路、潘太路、太洋公路、凤太路)进行了重点改造,沿路发展起民俗农家乐、滑雪场、度假村、蓝莓树莓、木耳花菇、土蜂蜜等一大批产业。截止2017年6月,已有民俗客栈250多户和40多家电商网点,累计新发展油用牡丹、野生菊、芍药经济苗木400hm2,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旅游与产业扶贫相结合,既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又为全域景区化的建成添砖加瓦。半年时间全县接待游客量达160万人次左右,收入11亿元,以农促游、以游带农成为太白发展新方式。

2.3 精神焕起来——文化建设提升旅游软实力

在乡村旅游建设中,太白认为文化建设为重中之重,乡民诚实淳朴善良与众不同的乡土气质是活的广告招牌。异于都市的静谧乡土社会让人返璞归真,忘却浮躁社会带来的疲劳。政府倡导各村挖掘有意义的村史民俗、文化典故,节日庆典、因地制宜建设农业丰收体验园,传统农具展、传统小吃节、村史馆等,弘扬质朴乡风。此外乡村旅游产业上倡导诚信经营,提供高精尖旅游产品,打造了一个具有知名度、舒适度、认同归属感的乡村环境,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身心愉悦感受。

3 太白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成果喜人

虽然太白县乡村旅游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农家乐经营者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相关旅游APP、电子支付等应用使用率较低,旅游供给主体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导致接待能力受限等问题。但成就大于问题,但其取得的成绩已是有口皆碑。从2016年太白县公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报告数据来看,全年GDP值209126万元,同比增长10%,第一、二产业所占比下降而第三产业贡献比上升。全年累计游客来访量212万左右,旅游综合收入接近1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0%和40%。太白县乡村旅游建设成果脱颖而出,一举拿下“2016西北最美避暑胜地”、“第四届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最美中国”、“大众休闲圣地”、“健康养生旅游胜地”、“推动全域旅游示范目的地”,黄柏塬镇荣获“中国最美乡镇”、柴胡山村荣获“中国最美乡村”、桃川镇灵丹庙村荣获“宝鸡最美乡村”称号。

4 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实现路径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全面兴起,遍地开花,自然建设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为了加快我国旅游业走上高端化,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建设顺利发展,旅游产品质量提高,发挥第三产业中旅游业在GDP中的比重,我们要借鉴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有益经验,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业向高水平发展。

4.1 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要合理科学规划,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深层次挖掘乡村的传统文化内涵;保持农村风貌,突出乡土社会的独特气质。以效率为原则,优化旅游产品要素配置;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精品意识。整合扶贫资金改良交通水电,住宿环境等基础设施,通过引进外资、低息贷款等形式为农户,项目负责人提供的经济援助,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把太白建设适合短期景区油、农家乐游的快乐驿站外,还要都市人心目中适合定下来休养身心、健康医疗圣地。

4.2 呼应当地经济建设主旋律

乡村旅游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开放产业与民生产业,在扶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大有作为。近年中国乡村旅游之所以发展速度快,主要刺激了农村经济,农民、项目建设者从中得到实惠,自然积极性更大。但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经济结构发展,注重自己经济发展的强项,与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相协调。太白县作为国家贫困县,将乡村旅游建设与扶贫相结合,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因此,以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建设、从而推进旅游消费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使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中国一些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4.3 科学规划,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据调查,中国绝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都是以“农家乐”为原型发展起来的,除重复性突出,千篇一律没特点之外,還兼具有自发性,盲目性,规划不合理等特点。有些地方,卫生状况,经营管理问题都令人堪忧。同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主要是当地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又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接待量低,服务差状况,在旅游旺季经常能听游客吐槽抱怨。甚至有的地方时常发生“蒙客”“宰客”现象,严重损害了旅游地形象,导致乡村旅游供给质量与效率低下。乡村旅游要健康持续发展,“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道路是其必然选择,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重要保障。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先调查,在规划,与农村抚贫攻击、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村镇建设规划等相呼应,农闲时开设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请专业人士作指导,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科学合理开发,走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相协调发展的路子。

4.4 因地制宜,挖掘内涵,突出地域特色

乡村旅游的特色突出地反映在“乡村性,差异性”,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鲜明标志,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农村更是姿态各异,各有千秋。以独特的山川地貌、自然生态、农业资源与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是把旅游实现做大做强的前提。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展现”英雄本色”把“土”“新”的风格呈现给看腻了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城市人。太白县依托特殊气象地理条件,冬天赏雪滑雪,夏日避暑休闲吸引游客的同时,注重对当地民情民俗的开发,吸引游客无数。当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自我认识不清,没有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盲目效仿,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特色埋没。因此,乡村旅游开发应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为乡村优良自然生态风光融入活的灵魂——乡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声啸.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6(33).

[2] 廖军华,李盈盈.以供给侧改革助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J].世界农业,2016(10).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