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24年,胶卷铺就的“一带一路”

2018-05-14 15:16谷疏博
山东画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遗产地丝路一带

谷疏博

24年来,王琛飞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近100个地区和国家,创作出大量的优秀摄影艺术作品,特别聚焦了“一带一路”的人文纪实和自然景观。“24年,我拍摄的不是风光和历史,而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王琛这样总结他20余载的丝路摄影历程。

当摄影邂逅“一带一路”

说起拍摄丝绸之路的初衷,王琛说:“当年我还在做编辑的时候,经常会在工作中接触到丝路文明的信息,它就像是有一种魔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从那时起,我就对丝绸之路有着莫名的好感。上世纪90年代初,我选择下海经商,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渐渐开始聚焦丝路。 ”

从1993年开始,王琛开始拍摄丝绸之路。他追寻着古代丝路的线路,一路前行。直到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即“一带一路” )的概念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有意无意地几乎走遍“一带一路”所涵盖的所有国家。24年间,陆地丝绸之路上的从北京、西安,一路到意大利、土耳其、伊朗;水上丝绸之路从泉州起,经北部湾、南海、西沙群岛,一路到马六甲、马来西亚、印度洋的眼泪——斯里兰卡、肯尼亚、波斯湾……都留在了王琛长长的胶卷里。

“摄影艺术是靠时间和文化的堆积,我现在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丝路上的一些国家我去的天数比较少,不够深入,还有两三个国家还没有去过,这是我自己非常不满意的。所以我计划再次出发,重新把那些没有深入了解过的国家和地区走一遍。水上丝路,我准备把以色列和约旦这两个红海国家再走一趟,陆上丝路暂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这三个国家。 ”王琛说。他表示,重拍丝路主要是想重温并组织更加具体的拍摄,充分展现中国的发展和世界进步的紧密关联。如果说,已经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历史,那么,今后要用手中的相机去捕捉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国计民生的正能量。

用胶片讲述丝路故事

摄影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光鲜,每一幅作品的背后,同样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还有不被外人所知的辛酸与惊险。

在2010年至2011年期间,王琛为了能够真实、客观地记录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有“死亡之地”之称的阿尔金山,先后两次带摄影队深入腹地,克服高原反应,跋山涉水进行忘我的拍摄,并坚持使用林浩夫(Linhof) 617大画幅、全景胶片拍摄,背着摄影器材像“苦行僧”一般坚定地行走在贫瘠的、没有人烟的阿尔金山地区,只为呈现阿尔金山令人震撼和敬畏的自然奇观。两次进出阿尔金山的经历,对于王琛来说更像是一次“摄影探险” 。回首2010年8月,正值阿尔金山雨季,王琛和拍摄队伍首次进入山区就遭遇山洪,道路被淹,暴雨如注,天气恶劣,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还需要在野外扎帐篷生存;但是,这却激发了王琛创作的灵感。也正是在这种天气不佳的情况下,他拍到了东昆仑山和库穆库里最精彩的日出日落。那种摄影探索的经历,对于他来说是珍贵的历史。

胶片是他丝路摄影经历的最好见证者。王琛带着相机定格了东南亚“水上出租车”的身影,记录了泉州崇武镇供奉着第二十八军27名烈士的解放军庙,穿越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的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及周围的老城区,定格了地球上最为壮观的鸟类栖息地非洲肯尼亚拉库鲁湖的盛景,拍摄了欧洲奥地利阿尔卑斯山上的小镇、土耳其卡帕多奇亚世界文化遗产地基督教避难地……他用航拍技术,以人文纪实的方式从不同视觉将“一带一路”的自然景观和人的生存状况真实地反映出来,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抑或在情绪及思考上,他的作品都有厚重感。

用镜头传播丝路文化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不是施舍更非利益攫取,而是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或许几幅摄影作品无法帮你发现所谓的商机,但假如它能带给你几分对比和观照,引发对“改变”的向往,对同享一个美好世界的追问……那这便是王琛的初心和摄影的方向。“可能很多人认为我是在记录,可是我很想强调影像存在的语言方式,那是一种文化。 ”在“一带一路”的40多个国家中,90%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他们的产生、发展都和丝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王琛说:“我想用最中国的方式,表达丝绸古国最中国的文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他坚信用摄影的“艺术”和“技术”,传递根植在中华大地,辐射到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深厚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方面,展示中国丝路对世界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更为系统地将信息通过影像传递给观者,以人类文化的认知、亲近、包容去诠释“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涵。

2016年,深圳文聯举办了“一带一路”重要思想意义的专展,王琛精选了自己丝路摄影作品中100多幅作品,最终展览67幅作品,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聚焦了“一带一路”的人文纪实和自然景观。王琛说:“我非常想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经济发展等,更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企业家抓住机遇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大潮中来。”

(编辑/崔秀娜)

【人物简介】

王琛,男,1965年生于广州,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文化部国家一级摄影师(正高),高级工艺美术师(副高),深圳市政协常委。

三次荣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协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作品多年来在“大理国际影会”等几十个摄影节展出近100场,出版摄影著作三十余本,其中关注环保系列著作丛书《地球主人》等多次荣获美国“班尼”印制大奖。用影像艺术创作展现“一带一路”主题思想,近24年来,使用胶片相机和近50多种飞行器航拍了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并以《飞越丝路 艺术同心》为专题在近两年间进行全球巡展、出版大型画册。

猜你喜欢
遗产地丝路一带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科学发展 遗产强国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