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及栖息生境选择

2018-05-14 08:59王洵林宝庆李连山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生境

王洵 林宝庆 李连山

摘要 对2011—2017年向海保护区境内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科研监测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在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迁入向海保护区,将于4月上旬—中旬继续迁徙,少数在向海保护内进行繁殖;秋季东方白鹳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迁入保护区,11月上旬基本南迁越冬。东方白鹳觅食及停歇主要选择在人为干扰小、有大面积的浅明水,且周围以沼泽或草甸类型的湿地为主。根据监测结果及数据分析,提出了向海保护区存在东方白鹳繁殖生境的破坏及觅食生境的缩小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保护东方白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向海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生境

中图分类号 S7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0-0057-02

Abstract The research monitoring data to Ciconia boyciana in Xianghai Nature Reserve during 2011-2017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iconia boyciana migrated in late March to early April in the spring to Xianghai Nature Reserve and continued to migrating in early April to the middle of April, few breed in Xianghai Nature Reserve;In autumn,Ciconia boyciana mainly moved to the Xianghai Nature Reserve in the middle of September and migrated to south for the winter in early November.The main selection of Ciconia boyciana for foraging and stopping was mainly caused by human disturbanc and a large area of shallow water, and the surrounding wetland was mainly swamp or meadow type.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onitoring and data analysis, some problems such as destruction of Ciconia boyciana breeding habitat and reduction of foraging habitat were put forward,and measures to solve those problem were enumerated to protect Ciconia boyciana.

Key words Xianghai Nature Reserve;Ciconia boyciana;Population quantity;Habitat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IUCN红皮书中列为濒危物种,CITES 中列为附录I,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鸟纲、鹳形目、鹳科、鹳属,全球种群数量仅有3 000只左右[1-2]。向海保护区是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及繁殖的重要栖息地,由于向海区的特有资源与环境为东方白鹳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理想栖息场所。笔者对2011—2017年向海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及停歇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向海保护区东方白鹳的保护提供理论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保护区基本概况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1年,是以保护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Ulmus macrocarpa)等稀有植物群落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西北部,地理位置122°05′~122°31′ E、44°55′~45°09′N,全区南北最长45 km,东西最宽42 km,总面积1.054 67×105 hm2。向海保护区有植物595种,脊椎动物300多种,鸟类29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0种,二级有 42 种[3-4]。近些年东方白鹳在向海保护区种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方白鹳的人工孵化和人工招引两方面。2000年向海保护局对弃巢的东方白鹳4枚卵进行人工孵化及育雏研究,严格按照科学的翻卵、晾卵、通风、换气等技术指标,孵化成功率达100%[5]。2013年向海保护局采用人工支架、人工巢成功招引了一对野生东方白鹳,2014年这对东方白鹳再次回到这个人工巢,并且繁殖成功[6]。

1.2 调查设备 8倍、10倍双筒望远镜各1个,20~60倍变焦单筒望远镜1架,GPS卫星定位仪3部。

1.3 调查方法 根据2011—2017年向海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实际迁徙与分布情况,分春、夏、秋三季,春季3月25日—5月10日、夏季5月11日—8月1日、秋季自9月15日—11月10日,观察并记录东方白鹳在区内栖息数量、分布、繁殖行为及栖息生境情况,样点调查取制高点,对种群采用直接计数法进行数量统计,2人同时计数取平均值。春秋两季调查栖息地类型包括芦苇沼泽、河流水域、水库、浅滩、草甸等,根据东方白鹳的生物学特性和历史监测结果,制订了付老文泡、青年坝、碱地泡、仙鹤岛、小塔甸子、盐铺水库、同发滚水坝7个监测区域。根据东方白鹳繁殖特征的不同,夏季对东方白鹳的监测涉及向海保护区全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方白鹳的迁徙动态及区内繁殖情况

综合 2011—2017年监测结果可以看出,东方白鹳主要集中在冰面完全融化的3月下旬—4月上旬迁入向海保护区,但3月初迁入的东方白鹳,最早2017年3月1日在仙鹤岛北侧的冰面上(全部冰封)观测到1只东方白鹳,2015年3月3日在付老文泡附近冰面(部分冰面融化)监测到2只东方白鹳,同时在该区域发现了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银鸥(Larus argentatus)等867只、21种水鸟。大部分东方白鹳在4月上旬—中旬继续迁徙其他繁殖地,少部分在向海保护区境内繁殖,2011—2015年未监测到野生东方白鹳在区内筑巢繁殖,2016年春季有2对东方白鹳在仙鹤岛和鸬鹚岛纷纷营巢繁殖,并成功产卵孵化。2017年春季监测发现2016年的2对野生东方白鹳再次回归向海保护区延用旧巢繁殖,并且又发现了2对野生东方白鹳在区内选址筑巢,4月初巢穴搭建成功,并孵卵、育雏。這4巢野生巢穴其中有2处巢址选择建在人为干扰较小的树顶端的枝杈上,另外2处营巢位置选择高压线塔及建筑物顶部。秋季东方白鹳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迁入向海保护区,11月上旬基本全部南迁前往越冬地。

2.2 东方白鹳在区内的种群数量

从图1可以看出,2011—2017年除2015年东方白鹳的监测数量(40只)没有达到100只,其他年份均超过了100只,分别为188、203、115、144、124、240只,以2017年最多,2012年次之。迁徙种群数量不稳定的原因可能与监测期间的风速、气温、降雨等天气条件及湿地生境变化等因素有关。种群出现一般为10只以内,占东方白鹳总出现次数的81.54%,单独1只分散行动的东方白鹳出现频率最大,占总出现次数的26.15%。超过20只种群的有12群,最大种群出现在2012年9月25日青年坝沼泽浅水水域,数量达到128只。与东方白鹳伴生的水鸟种类较多,主要以雁形目、鹭类、鹤类为主。

2.3 东方白鹳的主要分布区域及觅食生境的选择

从表1可以看出,东方白鹳在向海保护区觅食及停歇与繁殖地大有不同,主要选择在人为干扰小、有大面积的浅明水(水深一般不超过30 cm)且周围以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苔草(Carex leiorhyncha)、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等为主要植物群落的沼泽湿地为主,其中同发滚水坝、小塔甸子、付老文泡、青年坝、碱地泡、仙鹤岛6片区域集中连片形成了水域、沼泽、草甸穿插分布的湿地条带,并富有东方白鹳喜食的鱼、蛙、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及种类繁多的植物性食物,为东方白鹳的迁徙和繁殖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同时这片湿地条带也集中分布了数量庞大的涉禽、游禽及岸边鸟。从表1也可以看出,由于湿地的不稳定,状态使东方白鹳在保护区内不同年份的相同分布区域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例如青年坝2014、2015年连续2年无监测数据。付老文泡、青年坝、仙鹤岛这3个浅水沼泽区域的东方白鹳的总体种群数量远高于其他监测区域,是东方白鹳選择觅食、停歇的重要性区域。盐铺水库是保护区最北端相对较为独立的湿地,明水面主要是水库,浅水区域小,其他多为沼泽化的草甸,偶见少量的东方白鹳短期停留,为东方白鹳分布的一般性区域。据调查,东方白鹳在向海保护区海力营子、新兴屯附近湿地也有少量分布。

3 东方白鹳栖息地存在问题

3.1 繁殖生境的改变与破坏

东方白鹳繁殖区域的选择以人为干扰小、靠近湿地的疏林为主,而且对巢穴的高度有一定的要求[7-8]。为了更好地保护东方白鹳的繁殖生境,向海保护区内曾设立了3447hm2的东方白鹳核心区,该区域临近一场水库、二场水库,主要生长有蒙古黄榆及家榆等高大灌木,觅食湿地与巢址相临,是东方白鹳筑巢繁殖的良好选择。但是由于近些年核心区周围缓冲区、试验区居民数量的增多,生产经营活动、捕捞和放牧等人为活动对繁殖的东方白鹳产生了巨大的干扰,使东方白鹳被迫选择弃巢另寻其他繁殖地。历史资料显示,2003—2015年连续13年在向海保护区未监测到野生东方白鹳在区内筑巢繁殖,东方白鹳繁殖种群在向海保护区趋于绝迹。而2016、2017年监测到的4对野生东方白鹳在保护区内繁殖地点均不在东方白鹳核心区境内,说明该核心区已经不适宜东方白鹳筑巢繁殖,这可能与其繁殖地斑块的缩小及生境的变化有关。

3.2 觅食生境的缩小和人为干扰

由于向海保护区境内常年干旱少雨,水位下降,导致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浅明水区域常干涸见底,部分咸水沼泽退化为沼泽化草甸,湿地植被覆盖率逐年降低,土壤裸露化严重,土质发生板结,这对东方白鹳生存空间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是减少了觅食范围。东方白鹳是较敏感的水禽,栖息地一般选择无人区,但是由于农耕、放牧、捕捞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又进一步缩小了东方白鹳的觅食生境。

4 向海保护区东方白鹳的保护对策

当地居民在保护区境内放牧、农耕等生产经营活动是破坏东方白鹳栖息繁殖的重要因素,因此,除了要加强保护区宣传教育,让当地居民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外,还应对向海保护区特别是对核心区付老文泡、碱地泡、小塔甸子、青年坝等湿地非法捕捞、放牧、围垦等不法行为实施严厉打击,科学地按照东方白鹳迁徙规律和繁殖特性来加强巡护执法。保护区管理部门要完善补水机制,提高水资源在保护区内的合理利用,逐步恢复湿地生境,为东方白鹳等珍稀水禽营造一个良好栖息和繁殖场所。

参考文献

[1] 王禹石,阮禄章,黄鹏,等.鄱阳湖越冬季节东方白鹳栖息地选择及保护现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76-7378.

[2] 薛委委,周立志,朱书玉,等.迁徙停歇地东方白鹳繁殖生态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16(6):828-832.

[3] 林宝庆,韩晓东,杨军,等.向海湿地迁徙鸟类的调查分析与保护对策[J].吉林林业科技,2010,39(2):29-32.

[4] 白军红,余国营.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2001,17(1):17-20.

[5] 林宝庆,赵俊,乔艾楠.采用人工孵化及育雏等技术救助东方白鹳的初步探讨[J].动物学杂志,2004,39(1):45-47.

[6] 张铁成,刘蕾,王莹.我国东方白鹳生物学研究进展[J].吉林林业科技,2017,46(5):36-39.

[7] 李彦杰,李晓民,黄贤志.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1):92-93.

[8] 段玉宝,田秀华,朱书玉,等.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利用[J].生态学报,2011,31(3):666-672.

猜你喜欢
生境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城市扩张导致京津冀区域生境质量下降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贵州安龙十里荷塘4种生境冬季林鸟群落结构差异性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瓯江口树排沙湿地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宁夏白芨滩不同生境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
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
2001—2006年黄河三角洲鹤类生境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