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六齿小蠹发生规律研究

2018-05-14 08:59咸文荣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6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青海省

咸文荣等

摘要  {目的]研究六齿小蠹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坎布拉林场对油松六齿小蠹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青海省六齿小蠹年生活史为1代,前后2代在夏季有部分重叠,成虫在9月下旬转至新的濒死油松树干蛀坑,在韧皮部下越冬。次年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选择数势衰弱或濒死的油松,在树皮与边材间筑交配室繁殖,产卵期始于5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结束,6—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卵期6~12d。幼虫发生于5月下旬至9月下旬,7—8月为幼虫活动高峰期,幼虫历期30d左右。6月底有少量幼虫化蛹,蛹发生期从6月底至9月底,蛹历期6~10d。新成虫于7月中旬羽化,最晚为10月初。{结论]该研究为有效防治六齿小蠹提供最佳时期。

关键词   六齿小蠹;发生规律;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S  7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36-0140-02

近几年由于气候连续干旱等原因,蛀干性小蠹类害虫在青海省发生严重,因蛀食树木韧皮部及边材而引起树木枯死。2003年在尖扎县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和尖扎县冬果林场首次暴发性危害,发生面积达800hm2,占油松面积的45.3%;2004年发生面积1361hm2,占油松面积的77%,病虫害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导致林木成片枯死,对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巨大威胁,严重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正常发挥。

六齿小蠹(IpsacuminatusCyllenhail)是小蠹类主要害虫{1-3],属次期性森林害虫,主要危害树势衰弱或受到其他病虫感染的树木,寄主计5属21种针叶树,青海主要危害油松(P.tabulaeformis){4-5]和云杉(Piceaasperata)。在林区与其他小蠹(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minorHartig{6-7]、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Linnaeus{8]、云杉八齿小蠹IpstypographusLinnaeus、天山星坑小蠹PityogenesspessivtseviLebedev等)共同侵害树木,造成树木枯死。为了掌握六齿小蠹的生物学特性,有效防治其害虫,笔者于2005年在坎布拉林场对油松六齿小蠹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在坎布拉林森林公园驻点对六齿小蠹的发生危害进行室内、野外详细调查。5月13日在时可沟1号样地山脊处发现一棵六齿小蠹危害濒死的油松,树直径10.4cm(距地面150cm处测量),从基部砍下带回场部,分成2段:第一段,从基部向上90cm处,每2~3d剥皮调查六齿小蠹的各虫态、交配室、母坑道、卵室、子坑道、蛹室等发生情况,最终确定六齿小蠹在坎布拉林区的生活史;第二段,从90~200cm处(110cm),每隔3d调查成虫的扬飞数量,确定扬飞期。

2结果与分析

2.1六齿小蠹的交配室大小和繁殖期雌雄虫比

越冬成虫选择新鲜寄主,雄虫先蛀孔侵入,并在韧皮部与边材之间咬一近圆形的交配室,随后雌虫相继被诱来,交配产卵。4月14日—5月24日调查交配室大小,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六齿小蠹交配室的大小为0.5~1.3cm×0.5~1.1cm,平均为0.836×0.686cm,形状近圆形或圆形。

从表2可以看出,六齿小蠹属多雌一雄型,雄雌虫数目不等,平均为1雄5雌。

2.2六齿小蠹母坑道数量及延伸长度

雌雄虫交配后,各雌虫从交配室向上、下分别穿蛀母坑道,内塞满黄褐色蛀屑。由于雌虫在产卵过程中多次交配,还沿母坑道向树皮表面蛀一系列交配穴和开口,与外来的雄虫交配,以致在每一条母坑道内包含有雌虫与外来的若干个雄虫交配后所产生的后代。雌虫在蛀母坑道同时产卵。由表2可知,母坑道数在2~11条,平均为7.65条。在剥皮调查过程中,5月14日母坑道长度向上最长为8.7cm,向下最长为8.7cm,5月24日母坑道向上最长为11.2cm,向下最长为12.3cm,说明自交配室雌虫上下母坑道长度随蛀食时间的增加而增长,母坑道宽为2mm。

2.3六齿小蠹卵室间距

5月14日发现卵一粒,为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透明,雌虫在母坑道两边蛀孔产卵,每次产卵21~57粒,平均为30粒;5月14日至6月30日调查坎布拉林场均有卵发现,卵期为6~12d。卵室间距差异较大,6月5日测量28个卵室间距在4~19mm,一般在7~11mm,平均为9.97mm。

2.4六齿小蠹幼虫、子坑道及子坑道间距

幼虫共3龄,初孵幼虫呈乳白色,幼虫孵化即可蛀食,且蛀食方向与母坑道垂直,蛀食后韧皮部与边材间留下子坑道,子坑道随着幼虫长大而逐渐增粗加长。5月24日第一次发现六齿小蠹一龄幼虫3头,6月5—16日二龄幼虫居多,随后三龄较多。子坑道长度差异较大,为3~14mm,一般在6~10mm,平均7.56mm,幼蟲历期30d左右(5月24日发现1龄幼虫至6月28日发现蛹)。幼虫老熟后,在子坑道末端蛀一椭圆形蛹室。

2.5六齿小蠹蛹及蛹室大小

第一段油松蛀干剥皮调查中6月28日发现第一粒蛹,7月14日、7月21日蛹较多,至6月30日发现第一只羽化成虫,即蛹期在林区为6~10d,蛹体长0.25~0.50cm,蛹初呈乳白色,眼点、翅芽端部和口器逐渐呈深棕色,蛹室卵圆形或椭圆形。由表3可知,蛹室大小在0.3~1.2cm×0.3~0.7cm,一般为0.6~0.8cm×0.4~0.6cm,平均为0.8~0.5cm(表3)。

2.6成虫羽化和扬飞

6月30日剥皮发现刚羽化成虫,体色为棕黄色,活动能力较弱,7月21日、8月8日羽化成虫数量较多,体色逐渐从棕黄色变为黑色。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2~3d,随后通过蛹室上方咬食的羽化孔爬到树皮表面。新成虫多在有阳光时爬出树外,10:00—16:00出现数量最多。套袋观察扬飞期的第二段树干,从5月14日开始,每隔3d开袋调查六齿小蠹成虫扬飞数量,5、6、7、8月成虫扬飞数分别为0、49、23、93,9月1—22日为407。

六齿小蠹成虫7月初从羽化孔爬出至树皮表面开始扬飞,后随时间的推移,扬飞成虫逐渐增加。第二段树干(长110cm,直径10.4cm,面积为2939.04cm2)4月14日至9月22日共抓获成虫572头。其中在9月1—14日共扬飞成虫338头,平均每3d扬飞67.6头,1d扬飞24.1头,因此9月为扬飞高峰期。6月成虫数量比7月多,主要原因是六齿小蠹属多雌一雄型,雌雄虫在交配室中交配结束后,越冬代雄虫爬出侵入孔至其他交配室与别的雌虫交配。

9月22日成虫扬飞调查结束后,进行第二段蛀干剥皮调查,结果虫道中成虫458头,其中活成虫250头,死成虫208头;幼虫4头;在直径10.4cm、长110cm、面积2939.04cm2的蛀干上共有六齿小蠹成虫1028头,其中雌虫527头,雄虫501头,雌雄比为1.05∶1.00。

2.7六齿小蠹生活史

在青海省坎布拉林区,六齿小蠹年生活史为一代,越冬代成虫和当代成虫在夏季有部分重叠(表4)。

六齿小蠹成虫在9月下旬转至新的濒死油松树干蛀坑,在韧皮部下越冬。次年越冬成虫4月中旬选择树势衰弱或濒死的油松,在树皮与边材间筑交配室繁殖,产卵期始于5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结束,6—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幼虫发生于5月下旬至9月下旬,7—8月为幼虫活动高峰期。6月底有少量幼虫化蛹,蛹发生期从6月底至9月底。新成虫于7月中旬羽化,最晚为10月初。

3结论

(1)青海省六齿小蠹年生活史为一代,前后两代在夏季有部分重叠,成虫在9月下旬转至新的濒死油松树干蛀坑,在韧皮部下越冬。

(2)成虫在树皮与边材间筑交配室繁殖,产卵期始于5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结束,6—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卵期6~12 d。

(3)幼虫期为5月下旬至9月下旬,7—8月为幼虫活动高峰期,幼虫历期30 d左右。

(4)蛹發生期从6月底至9月底,蛹历期6~10 d。新成虫于7月中旬羽化,最晚为10月初。

参考文献

[1] 彩万志,庞雄飞,华保祯,等.普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执中.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3] 蔡振声,史先鹏,徐培河.青海经济昆虫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

[4] 张登峰,咸文荣,杨君丽,等.坎布拉林场油松小蠹科害虫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07(4):21-24.

[5] 李彦霞.油松小蠹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甘肃农业,2013(22):47-48.

[6] 叶辉,吕军,LIEUTIER F.云南横坑切梢小蠹生物学研究[J].昆虫学报,2004(2):223-228.

[7] 薛永贵,丁启含,华藏加,等.横坑切梢小蠹生活史及危害规律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154,186.

[8] 张登峰.青海省坎布拉林场纵坑切梢小蠹发生危害特性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13,32(1):15-17.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青海省
人物志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青海省生态系统定位站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