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杨梅栽培情况简析

2018-05-14 11:32寇琳羚杨灿芳胡黎华王玲利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低产生产管理杨梅

寇琳羚 杨灿芳 胡黎华 王玲利

摘 要 杨梅是一种适合山地种植的常绿树种,重庆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和山区小气候,为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截至2015年,重庆市杨梅种植面积达3 720 hm2,产量约为4 350 t,其中种植规模超千亩的区县有涪陵、渝北、奉节、南川、万州、江津、永川七个。分析影响杨梅产量的因素。提出建议:引进良种,发掘地方资源;加快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

关键词 杨梅;低产;品种;气候;生产管理;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S667.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4.009

杨梅作为常绿乔木,其树冠圆整,枝繁叶茂,生长旺盛,喜温暖又较耐寒,喜湿又耐阴,其根有放生菌共生形成的根瘤,较耐粗放管理,可生长于相对贫瘠的土壤,是一种非常适合山地种植的树种。

重庆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區,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 ℃,最热月平均气温26~29 ℃,最冷月平均气温4~8 ℃,极端气温最高43 ℃,最低气温-3.2 ℃,≥10 ℃积温4 200~6 150 ℃,年日照总时数1 000~1 350 h,无霜期200~350 d,年平均降水量1 000~1 450 mm,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1]。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和山区小气候资源,为杨梅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重庆市各山区均发现有野生杨梅,种质资源丰富,其中南川区的骑龙乡有野生杨梅生长,数量多达1 000余株,部分大树的干周长大1.4 m以上,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2]。

1 概况

在20世纪80代以来的二十几年内,重庆本土的杨梅基本没有发展,境内基本只有处于半野生状态的野生杨梅品种。近10多年,在国家三峡移民工程下,在杨梅主产区江浙地区对口援助下,重庆不仅引进和培育了相关的杨梅生产企业和业主,还引进了杨梅商业生产品种和技术。

目前主栽品种以四大良种中的荸荠和东魁为主,其中东魁在重庆市的栽培面积已发展到1 333 hm2,荸荠为667 hm2。截至2015年,杨梅种植面积达3 720 hm2,其中种植规模超千亩的区县有涪陵、渝北、奉节、南川、万州、江津、永川七个,面积占全市杨梅总面积的94%,产量占全市杨梅总产量的95%(见表1)。目前投产面积超过26.67 hm2的区县有涪陵、渝北、奉节、万州。

据统计,目前重庆杨梅产量约为4 350 t,重庆市有人口3 300万,本土产杨梅的人均占有量仅为130 g,远不能满足本地消费需求,更无法为加工企业提供原料,故杨梅产业在重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几年,重庆市的杨梅产业虽然有了快速发展,销售价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经济效益良好,但是根据统计杨梅平均单产仅为82 kg·667 m-2,远远低于浙江、福建等地杨梅平均单产1 500 kg·667 m-2,主要原因是杨梅从幼树定植到进入结果期需要5~6年的时间,重庆的大量杨梅树都是近年来才栽植的低龄幼树。

2 影响杨梅产量的因素分析

根据生产实际及调查发现,影响杨梅产量的因素主要有几个。

2.1 品种

重庆市各山区均发现有野生杨梅,种质资源丰富,但当前栽培杨梅品种单一,结构简单,良种率不高。

2.2 气候

重庆全年气候情况见表2。早春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长阴雨,雨热同季。6月是全年雨水最多月份,降雨量高达178 mm。生产中的杨梅多为中晚熟品种,6—7月正值杨梅成熟季节,大量的降雨导致采前落果严重,影响产量。重庆市2013年降水量略低于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 071.5 mm,略少于同期(1 125.3 mm);2014年降水量为1 327 mm,较常年偏多近2成。重庆市杨梅总产量2013年为4 900 t,2014年总产量为3 800 t,大幅减产,有可能是降雨量的多少影响了杨梅的最终产量。

2.3 苗木质量

苗木是果品发展的基础,但重庆缺乏健全的苗木良繁体系,不能严格保障苗木质量。目前全市年杨梅育苗能力在10万株以上的育苗企业有4家,总育苗能力达到300万株[3]。育苗企业为加快苗木的繁育,接穗大多在尚未进入投产盛期的杨梅树上采取,从而使杨梅苗木的幼年期延迟,变成8~10年幼年期,最终10多年才开花结果[4]。

2.4 栽培管理

劳动力缺乏是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多为中老年,对新技术和新材料认知度和接受能力较差。大部分杨梅园因管理粗放或根本不加管理,任其自然生长,鲜果的产出“靠天吃饭”,必将导致树体衰弱,投产迟且产量低而不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4-5]:1)放任自长,没有进行整形修剪。重庆市果农无修剪杨梅树习惯,加之杨梅树体较大,不易操控,树冠内枝条重叠交叉较多,不利通风透光。树形非常不合理,有的栽下后就没有整枝修剪过,大多是根据自己经验,随意乱剪,毫无科学规律性可言,从而造成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严重失衡。2)严重缺肥或偏施氮肥。重庆市杨梅大部分种植在贫瘠山地,传统管理经验认为不用施肥,即便施肥也只是施氮肥(碳铵和尿素)。但杨梅正常生长需要氮、磷、钾等多种元素,偏施氮肥使树体旺长,树枝抽发多而细长,扩大树冠快,树冠内膛郁闭,影响正常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2.5 病虫害

杨梅的病虫害相对其他果树较少,常见的有褐斑病及金龟子、介壳虫、果蝇类,在生产上很多果农还没有防治其病虫害的概念,采后防治和冬季清园工作实施不到位。此外,杨梅果实食用部位是裸露在外的肉柱,没有果皮包裹,在杨梅果实成熟期间,高温多湿的天气,雌果蝇产卵于果实肉柱,孵化后的幼虫蛀食为害,常导致病虫果率较高,受害果实凹凸不平,果汁外溢和大量落果,使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影响鲜销、贮藏、加工等。

3 解决措施建议

3.1 引进良种,发掘地方资源

从2000年初开始,重庆市农技推广部门和相关科研机构开始从浙江、福建等地引进东魁、黑炭、荸荠、早荠蜜梅、晚荠蜜梅、丁岙梅、大叶细蒂等品种,通过观察、比较试验,筛选适合重庆地区的栽培良种,其中东魁、黑炭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均有良好表现。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应加强地方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提高良种比例。

3.2 加快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

农技推广部门应针对重点产区,加强对果树技术员、果农的培训,以提高杨梅的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已有生产实践表明,通过安装避雨设施(见图1),实施绿色防控措施(防虫网、杀虫灯、糖醋液诱杀器等)促进杨梅增产增收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灿芳,米凤鸣,吴小平,等.重庆市葡萄栽培的探索与思考[J].当代农村,2013,17(10):16-20.

[2] 易永文,宋明华.重庆市涪陵区杨梅产业发展前景与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2,6(9):81-83.

[3] 武峥,谭平,杨丽,等.重庆市杨梅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 2013,44(7):1233-1236.

[4] 王丹凤.舒洪镇杨梅低产原因的分析及对策[J].丽水农业科技,2006(3):14-15.

[5] 龚洁强,陈旦蕊.杨梅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J].浙江柑橘,2001,18(4):35-36.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低产生产管理杨梅
林下种植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杨梅
走进新余市仙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的要点
茉莉老树低产改良技术研究
那坡县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
日本企业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发展概述
浅谈当前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践应用
试论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