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笔写厚土

2018-05-14 09:56代稳强
名家名作 2018年3期
关键词:黄土地窑洞山体

[摘 要]黄土高原以其宽广辽阔、博大厚重的姿态横亘在我国的大地上,绵延千里的沟壑山茆层层叠叠、气势恢宏。在那纵横交错的山山茆茆中孕育出朴厚坚韧、耿介深沉的黄土地性格。一个个偏僻的山间旮旯里,那些勤劳朴实的农民和这片厚重苍茫的土地一样,让人们的心灵为之激荡、为之崇敬。通过对黄土高原的写生考察,简要阐述山水画写生的几点训练方法。

[关 键 词]写生;黄土高原;笔墨语言

[中图分类号]J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3-0130-02

丁酉仲夏再次踏足这片厚土时对黄土地更加敬畏!极具西北代表性的地貌特征,沟壑纵横,山势起伏跌宕,土质干结而疏松,结构丰富、气势磅礴;山地、丘陵、平原与开阔谷地并存。黄土塬平坦开阔、黄土茆起伏和缓、黄土墚奇绝险要。山间旮旯里的窑洞更像是从这片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一样,隐蔽在黄土墚、茆之下,疏散错落、星星点点;或依着沟谷坡地自然展开,或顺着山茆土崖蜿蜒而筑,成为这片高原上特有的人文标签。

整天在山沟山墚间游走、体察、速写、拍照、观摩。大至气象意境,细至结构纹理,反复观察,慢慢体会到了黄土地带给我真情实感的原点。浓厚、凝重、朴实的陕北老农,强悍、粗犷、坚韧的土地,人文元素与自然元素都是那么强烈,那么深刻。

要很好地描绘这片厚土的特点,绝非易事!不仅仅需要对这里的山、树木、窑洞等具体物象进行把握,更要体会这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里笔者就自己描绘黄土地的一些系统的训练方法进行简要阐述。

一、实时感受状态训练

在较长一段时间的体察与分析中感受到黄土地朝暮之景的不同、阴晴之景的不同。正如郭熙所云:“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晴看又如此,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清晨的黃土地,和煦的阳光洒在山间,照耀着窑洞,格外明亮,树木杂草却显得分外沉郁,有几分幽寂清冷之感,山体结构呈现大的起伏转折。此刻写生要把握住清晨山间之景所传达的意境。窑洞格外明亮、树丛分外沉郁、山体结构线条粗犷。大自然已经把画面的黑白关系、形状分割得非常完美,这时只需仔细地经营图式,将山体形态、树丛、窑洞、山间小径通过笔墨转换到纸上。

黄昏时分阳光并没有像清晨那么强烈,显得几分黯淡,这时山体结构是细碎的,干结而疏松的土壤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杂草,短线条的转折聚散很像雨点皴,疏松的土质和层理结构又有几分王蒙的笔意,浓淡聚点,短笔横斜,充满着一种高度和谐统一的纯净气息。在这种疏松枯秀、简洁明晰的笔致下更要仔细地驾驭笔墨的表现力,才能更好地营造与传达暮色下黄土地的那份古朴和安详,那份苍茫辽阔、朴厚的真实感受。

雨后的黄土地处处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山间小径上细细的黄土已经变成暗赭色,只留下远去的车辙印,宁静的院落格外整洁,山谷间笼罩着层层淡淡的薄雾。这时的山体结构只有起伏跌宕的轮廓,不见细致的凹凸,山体、窑洞、庄稼、院畔浑然一体,顾盼相惜、参差有致,写生时要更加抓住结构的聚散和体量大小,用线简洁凝练,夸张概括。

二、写生中单独元素的训练

黄土地的山墚垂直、节理很强,能千尺峰峦,拔壑而起,要很好地表现这般复杂的结构特点实在太难,但在考察中发现有很多山体表面肌理很接近点皴的皴笔,藏头护尾,线条短直蜷曲而连贯,显得钝秃而质朴,疏松而厚重。抓住黄土梁“松”的结构特点用笔宜干,毫厘锋颖之间往复皴擦,指实掌虚借以手腕的力量表现疏松的质感。黄土梁“厚”的结构特点用笔宜淡,逆顺提按要沉定,“如高山坠石”。墨色淡润层层皴擦反复叠加,才能表现“厚”的意味。

山石山体凹凸起伏,纹理结构自然呈现出浓淡干湿的不同墨色变化。凝眸细察山墚迎风与背风处皴笔也有所变化,迎风处风蚀强烈,山体更加枯涩苍茫,土块细碎干结,用笔用墨须干淡反复皴擦;背风处坡缓杂草灌木丛生,形态圆浑温润,用笔须较湿润的方笔皴之。皴笔与勾皴的线条墨色有强烈的对比,皴笔宜浅,勾皴的线宜重,方笔短线的用墨往往较淡较干甚至很干,这样用力擦出来的皴笔会有强烈的厚重感和质朴感。

树木元素在写生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树木的线条沉稳有韧性,画面的骨架看上去也依赖着树木的支撑,在黄土高原上很少有“攒三聚五”生长的丛树,大多是单株,对于单株树的深入观察写生更要注重笔墨结构。山水画将树石基础归纳为各种勾勒法、皴法,如双勾法、没骨法、折带皴、雨点皴、披麻皴等,这些方法既是物象结构原理又是笔墨节奏。树枝的繁简、大小、粗细、强弱、枯荣、疏密等的关系需要细心经营画面,通过笔法的运用达到画面最佳效果。枣树遒劲老拙、柳枝纤丝细巧、杨树清秀挺拔,不同树枝的质感应用不同笔法表现才能画出意韵。我更喜欢宋人画树的方法,用深墨勾出外轮廓线,以淡墨衬出树身凹凸盘旋的结构,结疤处与树根处最为仔细,转折、凹凸、穿插、遮挡,都应考虑其生长规律,要把黄土地上的树木的精神内涵表现出来,需要对笔墨有很强的控制力。苍劲老拙、姿态万千,它们坚韧、顽强、敦厚、粗糙,这便要求塑造过程中对于线条有很好的把握,以笔为刀,力透纸背。中国画是线条为主进行造型的艺术,线条最具有抒情达意的性能,最能锲入自然物象的表达与作者内心的意味。

在黄土高原上,处处可以看到一种特别的院落形式——陕北窑洞,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是陕北人民的象征,人文景观和自然和谐共生。在写生过程中,要注重窑洞院落的选景与表现,郭熙所云:“山之人物,以标道路;山之楼观,以标胜概;山之林木映蔽,以分远近;山之溪谷断续,以分浅深。水之津筏桥彴,以足人事;水之渔艇钓竿,以足人意。”自然不是外在物象的堆积而必须是对客观事物更具典型、更加准确的把握,是对众多素材内容的提炼的经营,有取有舍的表现,这样才能有一定高度的表达。窑洞在黄土地虽然处于山谷或是山墚的位置,是固定的,但构图却非绝对,在写生之中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物象提炼、移动、重构,使之画面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意境表达明晰;利用蜿蜒曲折的小径、院墙的分割、树木的掩映,重构画面空间;“移步换景”,使之连续、疏密、空间的组合更加遵循山水画寄情、造境的美学意味。

三、画面的意境表达

山水画写生要做到既是描绘客观自然,又能表达主观体验,用笔的情绪与节奏使笔墨随物形而发,物形由笔墨而彰显,如此这般才能笔到意到;而意境的营造与传达,更应时刻捕捉对物象的认知与感受。充分利用笔墨的表现力将自然元素转换成主观符号,使不同景物表达出不同的意味。在写生中时刻要明确提炼什么,表达什么。如:构成窑洞的元素、黄土的节理特点、院落的布局等等,时时刻刻观察环境,目识心记,提炼笔墨语言,画出有生活气息的写生作品。

在写生中的训练应保持动态的、活跃的思维训练,而不能固守书本中的程式。主动的观察、逆向的思考是很重要的。“绕树一匝”“观象悟道”,仔细分析体味生活的味道,逐渐发现适合表现客观物象的笔墨语言。拔壑而起、树木繁复、村舍错落、犬吠鸡鸣、柴秸散堆、袅袅炊烟,这些来自生活中细微的元素体现着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本质状态。每一种物象都能归纳出特定的笔墨形态,象征性的摹写在精神上更好地“接近”自然物象,使纵横交错的点线富有一种对生活深厚的意味。

长期的写生训练有助于我们储备更多的素材,锤炼传统笔墨表现,开掘笔墨形式语言之变。张璪有言:“外师造化中的心源。”写生中入微的体会、感受和较系统的训练方法能使我们逐步掌握表现自然、抒发情感的能力,更有助于在创作中主观强化审美意象,把客体物象与主观感受融为一体,“寂神凝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达到表现“心源”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张谷旻.从写生走向创作·山水画[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1.

[2]童中焘.中国画画什么[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

[3]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代稳强,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2016级山水画创作研究专业硕士。

猜你喜欢
黄土地窑洞山体
牛年感怀(诗)
《黄土地》画报
弯腰的谷穗
对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陕北窑洞民居
大西北的窑洞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
恋恋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