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节音乐欣赏课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8-05-14 08:59潘黎
北方音乐 2018年20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课程资源

潘黎

【摘要】利用有限的音乐教学资源,创造无限的音乐教育价值。科学、探索、主体、审美,适度地开发适用的教学资源。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不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音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同时也帮助学生将活动深入、延续。因此,要想较好地实施新课程,就要求教师懂得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而我们的主阵地恰恰就是课堂。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鼓之乐》;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鼓之乐》的设计围绕“鼓之乐”这个主题,通过“观”鼓色、“玩”鼓点、“听”鼓音、“炫”鼓技、“知”鼓语五个环节,对素材性、条件性、人本性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各个环节有机串联。进而赏析整合教材《牛斗虎》《滚核桃》,学生可在一段段节奏创作演奏中,以“三国战争军前鼓赛”进行师生对垒,生生对抗,一切在延展中拓宽。

一、素材性资源,内敛外延中有机整合

(一)将教材读薄

我们的教学素材,融汇进单元呈显性与隐形态。那么,拿到《鼓乐传情》这个单元,有欣赏《将军令》《滚核桃》、有演奏创编《黄河留下威风鼓》……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和自然资源感受生活,有效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挖掘潜在的教学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使音乐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新的生机和活力。思考:这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学生要知晓什么?如何体验?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梳理出清晰的教学目标脉络,即简约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那就是通过创设节奏氛围下的观、听、奏、创几个环节,走进鼓以及鼓文化。

(二)将教材读厚

课本教材不足以将鼓的概念立体化,多维度是体验的下的触摸。于是,由生活中的鼓及鼓的词汇至鼓乐、鼓文化。其中,“绛州大鼓”就是网络阅读的由此及彼。例如《牛斗虎》中的演奏,从缓慢的节拍开始,逐渐加快、加大打击吹奏的力度和速度,中段达到激昂、热烈的高潮,随后便在活泼愉快的慢板中悠悠结束。众多视频中我发现,一曲由民间艺术家演奏且有解释说明又有表现性的《牛斗虎》。于是,拿来一用。鼓所表现的“牛”与“虎”形象十分鲜明,学生通过听赏体验了鼓的特殊演奏方式“抓奏”和“刮奏”。主干上的枝叶拓展,让树形的知识层次得以延伸。

二、条件性资源,节奏脉动中触摸探索

整堂课,节奏是切入点。感受节奏律动是人的天性使然。它hold住了音乐课堂,也hold住了孩子们的心。找准了主心骨节奏点进行“斗、滚、戏”,利用好环境的再生等条件性资源,就地取材并用好用足。

(一)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在预设的环节中碰撞出细枝末节。这种灵动转瞬即逝,需要用教育智慧将其抓住与处理。例如教案片段:听鼓音、探玩法。

听赏鼓乐《滚核桃》片段。师:鼓的演奏方法是多样化的,小组内尝试并汇报。

(1)分组讨论,探索“花敲鼓”的演奏方法。自由探索X X X X 四种不同敲法串联。(敲边、击槌、拍面、敲面)。(2)欣赏鼓乐《滚核桃》。A.师简介:《牛斗虎》是绛州鼓乐,《滚核桃》是由绛州鼓乐改编的。集中了“花敲鼓”的精华,表现黄土高原的农民核桃秋收晾晒的场面。演员们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击奏法。小组合作思考:什么演奏形式?表现什么呢?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B.分析乐曲:a结构:头、身、尾。头——弱起,依次进入增强然后渐弱。b.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好似核桃风吹自落,沿坡坠地有声,农民欢庆丰收时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c.依次模拟核桃滚动的声音:XXXX XXXX

每组发一个腰鼓和若干小鼓,孩子们各自小组内探索玩法之后展示,并且尝试着说出所表现的核桃的动态是如何的。特别是C 部分,孩子们创编的表演手法很多。最让我惊喜的是,八个小组的联奏。鼓槌点向哪组,哪组就有备而来进入声部。从单纯的小节,至小乐句,再到两个声部的表现,孩子们表现的小核桃竟然如此形象!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受启发于《滚核桃》的技法,又延伸出了对节奏与声部的变化。

(二)身边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时候,节奏乐器不可能是人手一份,多数时候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轮换方式。这有一定的弊端,会造成部分胆小的孩子得不到充分的演奏体验。

上述教学片断的合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在敲凳子。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先试试集体敲凳子,模拟核桃滚动的情景。这样,每个孩子都能体验,还能有一种合作的齐整度呈现。于是,我出示了“XXXX XXXX”的节奏,让孩子们在凳子上自由练习。接着,我用手势扮演大风。从左吹到右并反之,孩子们则随着我的手势接力敲击,保持同一种力度、速度接力。随后,我又做出风力的强弱,让孩子们在我的指挥下渐强、渐弱随意穿插。这种变化多端、繁简有序随着音效变换,模拟的核桃真的“滚”起来了。

肢体动作、凳子甚至书本,都可以成为一种触手可及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在课堂上,都可以成为一种载体,演绎成一道风景。

三、人本性资源,游戏擂鼓中对峙助阵

(一)教师资源

教师所长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我玩过非洲鼓,中国鼓亦触类旁通。找来中国鼓的演奏教程,解决了比较难打的三十二分节奏。办公室同事们为我出主意,一同设计练习节奏呼应,再与孩子们pk了一把。不少学习架子鼓的孩子,节奏感与技巧非常棒。我和他们组成了领头方阵,其余同学呼应助威。有老师身先士卒,何愁孩子们不敢挑战呢?

(二)学生资源

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甚至是错误都是一种可以再开发利用的资源。比如,我发现小组探索中学生差异资源。花敲鼓的学习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玩出了精彩,玩出了新意,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艺术创作。

例如,教案片段第六个环节:“炫”鼓技 六、炫“鼓技”

音樂活动:跟着鼓点玩一玩。

第一条:X X X ︳X X X ︳X 0 (铃鼓)︳ X X X X

第二条:XXXX XX X ︳XXXX XX X ︳XXXX XX X︳ XXXX XX X ︳加附点

第三条: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

XXXX 0 X X ︳XXXX 0 X X ︳XXXX 0 X X ︳XXXX 0 X X ︳嗨。

《三国游戏》背景鼓乐。整体节奏处理成一种氛围。创作过程中,引导段落的区分可以用音色、节奏等对比体现。

当我将公开课完整呈现给大家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平行班积淀下很多东西了。创意一:即兴加“花”。第二条中的“加花”,灵感来自孩子们。四班是个活跃的班级,我一句“开战前夕,谁与我对垒?”三位勇士立马上阵。力度毫不示弱,下面两军的腰鼓分别敲响对峙。创意二:加入人声“威武、杀、闯”。当我和三个男生在台上对垒的时候,男生以低沉的声音齐喊“威——武——”,效果非常不错。下课后,孩子们说语数外老师来布置作业,他们就敲着铅笔盒齐声喊“威——武——”。六班在我的率领下分成“某家军”、分别喊着“杀”和“闯”字。当然,三国游戏装备、声势动作都是孩子们的杰作。

利用有限的音乐教学资源创造无限的音乐教育价值。科学、探索、主体、审美,适度地开发适切的教学资源。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不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音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同时也帮助学生把活动深入、延续。因此,要想较好地实施新课程,就要求教师懂得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而我们的主阵地恰恰就是课堂。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课课程资源
通感、联想和想象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探究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