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测背景下提高中职《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有效课堂的策略①

2018-05-14 13:52王晓霞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4期
关键词:合一陶行知工匠

王晓霞

[摘 要] 现代汽车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新月异,职业学校汽修教学的高成效成为当前汽修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基础。中职学测背景下,提高专业课的课堂效率势在必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把工匠精神融入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学中,对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有效课堂构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 键 词]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有效课堂;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044-0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主干课程,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中职学业水平测试把《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作为汽修专业的测考科目,近两年来,从汽修专业学生的专业课考试成绩来看,不太理想。目前多数学校在应对专业学测考试时,都是采取集中复习,让学生死记硬背复习卷的方式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显然违背了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中职学业水平测试的初衷,违背了职业学校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一、“教学做合一”在现实汽修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多年的汽修专业课一线教学中,发现虽然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贯彻“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把课堂搬到汽修实训车间,绞尽脑汁、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围绕创设的情境设置多项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习新知,完成任务,认为这就是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然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索”过程,完全是为了完成设置的任务而忙碌,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工作精神的培养,笔者觉得这样的教学离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是“教法要根据学法,学法要根据做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的目标是教学生学会做事的方法和感知做事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对工作和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态度,即为2016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工匠精神”。

三、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践行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崇高的职业精神,是对职业的敬畏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很多人讲究生活品位,那么“工匠精神”可以说是对工作品位的追求。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不断追求完美和精致,这就需要工匠们不断坚守自身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这样宝贵的职业精神如何培养?自然需要职业学校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并在具体的实习操作中强化训练。

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必要,是校企共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学校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条教育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四、汽修专业“教学做合一”中培养工匠精神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汽车配件坏了,直接换,又省事又省钱,学习汽车零件的维修有什么用?”相信这样的话,不但发生在学校,在各大汽修厂应该也屡见不鲜,“换件”似乎俨然成了一种常态。这种现象的产生正是汽修工人缺乏工匠精神的体现。

如何在汽修专业课的“教学做合一”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呢?下面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例进行阐述:

(一)精剥,在“教”的内容上深造“工匠精神”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中教的内容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现在我们有的汽修专业老师还是在死啃教材,教材上有的内容就教,没有的就不教,导致一些已经被更新的零件教不到,一些早已被淘汰的零件却讲得头头是道,当我们的学生真正面对实际问题时,显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细剥,在教学内容上深造“工匠精神”。如国家规定2000年之后就不允许生产化油器式发动机,原始的化油器发动机已经渐渐被电喷发动机替代,而不少汽修专业教师还在花大量的时间讲解化油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以及其检测和维修。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实践中或许根本接触不到化油器发动机,在他们面对与化油器结构不同的电喷发动机时,何谈“工匠精神”?所以,在职业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教学内容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创新、严谨的教学内容,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打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多思,在“做”的方法上深耕“工匠精神”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中“做”是中心,做的方法很重要。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光做不思,即是蛮干,光思不做,即是空想,两者都不现实。教师在做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思考,更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深度探索和深度认识的习惯,在方法上深耕“工匠精神”。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有关气门磨损的测量,多数老师都是边做边教,学生边做边学,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很少让学生去思考量缸表为何这么装?测量时为何要选择三个截面?气门磨损超标后对发动机的工作有何具体的影响?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和自己的模仿学习下暂时性能完成任务,但时间一长,知识又完全还给了老师。我们不妨在“教学做合一”的基础上,多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既掌握测量气缸磨损的方法,也让学生体会深度思考的过程,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潜移默化地培養了学生深度思考、多次思考的工匠精神。

(三)细润,在“学”的思想上打造“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老师在引导学生做的过程中慢慢滋生,形成一种精神,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可根据内容安排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及实习指导教师对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内容包括:学习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制定个人如何成长为一名称职工匠的职业生涯规划;观看实习企业的录像,简要介绍其特点、位置、环境;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实习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比如,在学生顶岗实习的前职业指导活动中,可以邀请合作汽修企业的优秀工匠进校,请他们现身说法地宣讲在工作中依托技术、技能和技艺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典型事迹,帮助学生认识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立志成为优秀工匠。

此外,人文教育类的课程必须重视,如很多中职学校把汽修专业的《汽车文化》作为选修课程,可开可不开,其实不合理,《汽车文化》课程中,有很多汽车名人、名车的介绍,处处渗透着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是成功路上的奠基石的观念。我们要不断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创新创业来不得浮夸,要用扎扎实实、精益求精的技术解决发展难题,回归“工匠精神”。

五、解决师资困境,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以上几点我们不难发现,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师肩上都扛着很重的担子,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当下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职业学校教师大多数都是大学一毕业就直接进入职业学校任教,普遍缺乏企业的实践锻炼,在职阶段又缺乏专业实践的有效途径,工匠精神的培育很难实现。如何解决师资困境?笔者觉得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在职培训,安排专业老师去企业进行实践,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2)允许职业学校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支持从企业聘请名师到职业学校任教。名师不仅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不断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建立教师职业素养标准和评价体系,规范和提高教师素质,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培育学生具备工匠精神。

六、结束语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往的能力。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學做合一”教学模式中,让其有了“灵魂”,真正将道德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的思想和素养,力求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的同时,培养适应当前汽车维修行业生产需要的工匠人才,逐步摆脱汽车零件的“换件”现象,促使“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曹毓民.弘扬工匠精神 创新职业教育[N].中国科学报,2017-04-18.

[3]孔宪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合一陶行知工匠
90后大工匠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三线合一”用法多
人剑合一
光影视界
陶行知夜归
工匠神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