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理论教学的评价

2018-05-14 13:52黄均峰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化评价

黄均峰

[摘 要]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各种信息技术大行其道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也包括中职计算机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对教学进行评价,对突破传统教学评价单一的限制,挖掘计算机理论教学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就信息时代下,以高职计算机理论教学为例,来探索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适合于他们发展的评价机制。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雨课堂;计算机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068-02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环节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应有功能,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计算机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和难懂,加上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手段和设备局限性以及中职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使理论教学的开展困难重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也开始由之前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拓宽到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这无疑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对这些非智力因素的考查由于缺乏恰当、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往往流于形式。本文就信息时代下,以高职计算机理论教学为例,来探索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适合于他们发展的评价机制。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呼吁一种新的评价方式的诞生

目前,我们中职学校所采用的评价模式一直沿用传统单一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以计算机高职理论为例,当我们完成一个章节的任务学习后,为了能了解学生对该块内容的掌握情况,我们往往会采用单元测试这一形式,并以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以此来改进我们的教学。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等要求,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总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注重结果的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这是我们目前计算机理论教学所常用的考核学生的手段,并以此来排名,鉴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习得知识、培养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学习产生反感情绪。

以计算机理论教学为例,其中有一节是计算机硬件组装,里面有很多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懂的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常规的手段往往难以捕获这些信息,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评价的内容以考查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情感、道德、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

在我们计算机的传统教学评价中,主要内容还是智育为主,关心的是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雖然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教学,在考查方面,也不断在拓展它的范围,更多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但对这些非智力因素的考查,由于缺乏恰当、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很大程度上走向了形式主义。

目前,计算机高职理论教学的评价,仍然注重理论测试成绩。教务部门在每学期期中、期末的考后分析中,也是以此为依据来衡量半学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三)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目前,我们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主权”基本上是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在中职,有些专业课,在评价的形式上,较之前一张试卷、一支笔的模式有了较大变化,也更具灵活性。但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仍然由教师掌控着,学生永远被动地接受着老师对他们的考核。

这种由单一主体来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信息化背景下,随着各种先进的信息设备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也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评价

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科学技术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全球的经济结构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个时代中,冒出很多新的名词,其中以”互联网+”最为突出。同社会许多其他行业一样,教育受到了互联网巨大的影响,“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教育理念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和挑战。

(一)信息化背景下,让课堂教学评价从单一的课后评价向课前、课中评价的转变成为可能

智能手机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个产物,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通过智能手机,人与人之间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畅通交流,并随时连接网络,得到大量资讯,因而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机进行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资源的搜索、做作业、观看微课视频并进行相互讨论。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随时将任务通过网络推送给学生,学生将他们的完成情况实时地反馈给教师。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解决方案,它可以提供实时服务,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智能手机,让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准备、课前自主和合作学习、课堂交互、课后提升等环节更加智能化、数据化、个性化,也让我们的课堂评价从课后向课前、课中等转变。

下面,以高职班的计算机理论教学中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为例,谈谈”互联网+”模式下的两种信息化手段的合理运用,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这一章节一直是高职考试的难点,概念多,知识面广。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等到测试或默写后,老师才发现问题,然后利用自修课或者学生休息时间去补课,会让我们的教学显得被动,学生也会对学习计算机课失去兴趣。

然而,这一切,在有了上述两种信息化工具后,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利用雨课堂平台和学生寸步不离身的智能手机作为工具,教师可以将自己的PPT和测试内容随时随地进行发布,并可以实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课堂教学,让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充满活力。

课前,老师可以设计一个预习任务单,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习教师推送的慕课、微视频和微课资源来完成预习任务单,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取知识来完成。在微机硬件组成这一节中,教师事先将介绍主板、CPU、显卡等部件的短视频及相关图片发送给学生,让他们对这些部件的作用及性能参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单,教师可以在手机端实时看到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上,当讲授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时,为充分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可通过“雨课堂”提供的课内限时习题功能向学生发送之前设计好的习题,适时进行测试。学生的答案会通过报表的形式展示,通过课堂学习效果数据搜集分析,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同时给予一些学生个性化的辅导。利用雨课堂中的课内限时习题功能,可以实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扰,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解决,为他们的学习过程扫清障碍,从而保证他们愉快地学习,让课堂重新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后,教师向学生推送复习任务单,让学生借此检验课堂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并开阔学生视野。在微机的硬件组成这一章节中,由于高职考试的需要,我的复习任务单主要是通过完成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并内化知识,同时可以是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定的拓展项目,比如告知学生我要去电脑市场配置一台电脑,该选择什么档次的显卡(事先告知学生,我的电脑除了日常办公外,还要在空闲时玩玩吃“鸡”游戏)。学生完成复习任务后,将成果上传至微信群,对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如上面提到的选择显卡,学生往往会比较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在微信群中进行讨论,学生在不断交流中,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团体协作能力,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教师也可对学生的复习进行及时的监控、释疑解惑和评价。

(二)信息化背景下,评价方式将由之前对学生的智育考查拓宽到对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使评价的内容更加全面

传统的課堂教学评价内容狭窄,主要是智育,只关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成长所需的其他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评价内容方面的变革也开始进行,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价值观的发展。但对这些非智力因素的考查由于缺乏恰当、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很大程度上走向了形式主义。

随着雨课堂等信息化手段进入我们的课堂,课堂的组织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前,教师将预习任务单推送到学生的智能手机中,学生通过老师提供慕课、微视频和微课资源或者搜索海量的互联网资源来完成任务单,并将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标记;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预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给予点评。上课过程中的PPT都可以在学生的智能手机上显示,学生可以保存供今后复习所用,也可以点击“不懂”按钮。此外,教师还可以打开弹幕功能,让学生随时发送自己的观点,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也可以借此观察到学生的总体表现。

这种信息化的手段步入我们的课堂,不仅为教师更快、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课前参与、合作学习的态度。课中,学生通过点击听不明白的PPT和使用弹慕功能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方便评价学生的互动情况和参与课堂的程度。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做到的。

三、在信息化背景下,对教学评价的合理设计,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计算机理论课堂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环节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应有功能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成长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正如前文所说,由于目前我们缺乏有效的手段与方法,评价的内容一直关注于学生的智育发展,当学生看到他们的努力成果就是这么一个分数时,尤其是这个数字不高,加之计算机高职理论课程本身的枯燥、乏味,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

而利用信息化手段,我们可以在课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给予反馈。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实时与老师进行交流,还可以实时地对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利用大数据分析,老师可以迅速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结束前的几分钟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反馈并将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记录在案。当学生看到他们在课堂上踊跃、积极地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等行为得到肯定时,必然会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当教育遇上信息化,必将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课堂,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层出不穷的信息化手段,并合理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让乐趣充满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参考文献:

[1]刘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雨课堂”的教学实践: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3):45-48.

[2]卢立涛,梁威,沈茜.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反思与改进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2(6):43-45.

猜你喜欢
计算机信息化评价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