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创视觉情境提高聋生语文水平

2018-05-14 13:52储俊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4期
关键词:杨桃聋校聋生

储俊

[摘 要] 由于听力残疾,聋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聋校语文教师应着力从聋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兴趣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创设不同的视觉情境,充分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聋生的语文水平。

[关 键 词] 视觉情境;聋生;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074-02

目前我国大部分聋校语文教学模式单一,方法落后,教材还是沿用二十年前的版本,内容陈旧难懂,多与学生生活脱节,教学起来困难重重。在聋校每周语文课时量是最多的,语文教师在备课和授课中耗尽心血,结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起到教学语言、教学结构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听力不同程度地受损,聋生感知外界、学习语言、获取经验的重要通道被堵住了。有关科研资料表明,聋人所接收的外界刺激90%以上来自于视觉,以目代耳是他们感知觉的突出特点。因此在聋校,语文教师应依据聋生这一重要特点,巧妙创设各种视觉情境,调动以视觉为主的剩余感官充分发挥其代偿作用,让他们在情境中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何谓视觉情境?广义上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狭义上是指人物、情节以及由景物、环境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我们聋校语文教材的内容多以感性为主,描写人物、讲述故事、描绘风景,目的是表达一种思想,传递一种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聋生特点,创设相关的视觉情境,激起聋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剩余感官积极参与其中,主动获取知识信息,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以下是笔者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视觉情境创设方法:

一、通过直观方式展现视觉情境

(一)实物展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根据需要准备形象、直观的实物来创设视觉情境。这种直观教学方法有利于聋生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有利于聋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语言。例如,在教《画杨桃》一课时,我就准备了实物杨桃,先让学生拿在手里仔细观察杨桃的外形,再根据课文内容,将杨桃放在讲桌上,让学生轮流去文中“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通过两次对实物“杨桃”的观察对比,学生深深领悟到“观察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会不同”这一道理,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画面展现

1.课文插图

聋校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配有插图,画面形象生动且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图文对照理解文意。对图中没有表现出的细节、无法反映出的情感,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情感的把握。

2.简笔画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巧妙地运用简笔画,为学生创设出形象、鲜活的视觉情境。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对提高知识的记忆能力也有很大帮助。例如,在教杜甫的《绝句》时,学生每读一句诗,我就马上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将这句诗的内容画出来。画面简洁、生动,且条理清晰,将古诗内容和意境以具体、直观的方式一一呈现。学生边读边看画,印象深刻,有助于理解古诗含义。且背诵时,脑海中就会浮现相应的视觉画面,背诵起来自然水到渠成,朗朗上口。

(三)带入生活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直倡导并积极奉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聋校的语文教材内容大多是生活题材,与聋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适时带领聋生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学习。例如,在教《自选商场》时,因考虑到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偏远的山村,平时很少有机会到大型的自选超市购买东西。我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带他们去逛一逛县城里的一家大超市。在超市里,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各个区域都摆放了些什么商品,顾客们都在做些什么。我还让学生各选一样物品,到收银台付款。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上课时个个聚精会神,踊跃发言,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深切体会了文中所说的在自选商场购物的“方便”。可见,以生活为情境,有利于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原型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巧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以其大容量、大信息量、图文声像并茂等显著优势,在聋校课堂教学中受到师生们的广泛欢迎。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动态的视觉情境,让学生能“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時,我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制作了一组课件,把枯燥的文字变为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借画悟文”,图文结合,既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又欣赏到桂林“水中有山,山中有水”的优美动态画面,大大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陶冶了他们爱美、欣赏美的情趣。

二、运用体态语表现视觉情境

所谓体态语,即指我们在与人交流过程中所借助的手势语、目光、表情、姿态、服饰打扮等。聋生由于听力缺陷,导致他们的情感体验相对苍白、贫乏,因此对课文内容所描述或反映出的情感,尤其是比较复杂的情感,他们很难真正理解和体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体态语创设带有丰富情感色彩的视觉情境,刺激学生的剩余感官,产生情绪体验,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一边范读课文,一边配以丰富的手势、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当读到“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这句时,我的脸上带着坚毅、不容商量的神情,用坚决果断的语气读出“走”,同时配上短促有力的手势语,让学生体会出班长马宝玉勇敢豪迈、不畏牺牲的英雄情怀。读到五壮士壮烈跳崖的部分时:“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我也做出昂首挺胸,大义凛然的姿态,挥动拳头,铿锵有力地大喊英雄们的口号。学生的情感体验瞬间达到了高潮,他们个个情绪激动,都被五壮士跳崖时的壮烈豪迈和英勇不屈的爱国精神深深震撼。借助老师的体态语,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得到了情感上的共鸣。

三、通过表演再现视觉情境

表演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它要求教师放权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学习内容,学生自己分配角色,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演员服饰、道具及舞台场景。通过表演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视觉观察、用表情传递、用其他感觉接触新事物,这不仅符合聋生的思维发展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从而发展语言,开阔思维。聋校语文教材中许多故事性强的课文例如童话、寓言、故事等,都可以拿来让学生进行表演。例如,在教《小猴子下山》一课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亲手制作道具,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他们活灵活现的表演形象地演示出动词“掰”“扛”“捧”“抱”的含义,有助于聋生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聋校,创设视觉情境辅助教学的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既弥补了聋生的身心缺陷,激发了聋生的学习热情,又促进了聋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为将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奠定了基础。归根结底,聋校语文教学就是要尽一切可能补偿聋生的语言缺陷,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教师应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聋生的潜能,促进聋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3]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周莹.聋校语文教学中视觉情境构建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杨桃聋校聋生
聋校多年坚持用心用手“唱”响国歌
这类人吃杨桃很危险
《画杨桃》的“标点妙用”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浅谈聋校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实施
初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育教学
论聋校语文对话教学实施
美国人更喜欢绿色杨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