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的意义分析①

2018-05-14 13:52杨子红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政体系传统

杨子红

[摘 要] 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高校职能之一,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也是高校需要研究的课题,从人才培养、高校职能发挥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完善等多方面,就传统文化元素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应用的意义进行探索。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024-01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辦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无论是对传统文化传承本身还是对实现高校的办学职能,培育新时代能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新型人才

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校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能够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必然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机结合。因此,只有将传统文化元素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才能促进青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认知和情感认同。

二、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的教育职能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职能提出来,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并列为高等学校四大功能。高校如何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除了加强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科知识传承外,更重要的是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根植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内核,固化为中国青年一代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因此按“三全育人”的要求,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实现全面对接是非常必要的。

三、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古人认为文化的功能主要在以文化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重要的载体是人。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最现实的成果就是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气质的“传人”。而要培养这样的“传人”就必须把传统文化与整个民族教育相融合,与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相融合更有利于传统文化本身的传承与创新,因为高校具有丰富的载体、宝贵的资源以及大量的研究开发人员。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系与思政教育体系的融合可以相互促进。一方面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青年的思政教育,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进青年的精神血脉;另一方面,在与高校的思政教育整合过程中,也是对传统文化本身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发展和创新过程,让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得以凝结为宝贵的精神资源。

四、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内涵

将传统文化元素更好地嵌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之中,可以解决当前思政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困境。一是促进思政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因为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很强的体系性,如爱国情怀、家庭美德、义利思想等;二是促进思政教育的内容丰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渊源深厚,可以让思政教育更具文化底蕴;三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曲艺小品,体裁多样、浓情厚义,大多发乎至理、止于深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体系,无疑会让高校思政教育更加有血有肉,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五、有利于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特色融合

在高校普遍彰显地域特色的背景之下,将具有地域特点的地方传统文化要素引入校园文化,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对于发扬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高校办学特色,以及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地域传统文化相结合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选择。具有地域性的文化要素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项目、传统服饰、地方名人、地方性特产等。这些项目往往又与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将传统文化元素与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整合还应充分考虑与地方性传统文化的融合,促进高校形成地域性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石书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契合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

[2]那晓丹,于春梅.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13(26).

猜你喜欢
思政体系传统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少年力斗传统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