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多维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①

2018-05-14 13:52高丽梅,张春来,高宇杰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贵州思政

高丽梅,张春来,高宇杰

[摘 要] 作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基地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窗口和渠道,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却成为明显的短板,严重阻碍了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实践教学基地形式与功能的单一化有直接关系。构建定位明确、形式多样、各司其职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多维导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026-02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思政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仅要通过理论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而重在了解社会和培养能力的实践教学无疑在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是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能把所学课堂知识内化并付诸实践。应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全可以在本就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教学特色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及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社会基于互惠共赢的原则联合建设的,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国情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形式与政策教育的场所。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场所,以其特殊的时空、情景、资源优势,成为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成为大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在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法律素质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基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发现自身所学理论知识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研究样本的选择和简介

在貴州数十所职业院校中,本研究选择了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作为研究样本。贵州职业学院、贵阳职业学院均为综合性高职院校,并分别被评为贵州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后两所院校均为民办高职院校,其中贵州城市学院在校生规模居同类院校前列,贵州盛华学院由台湾著名企业家王雪红夫妇创办,定位于公益性办学,以残疾学生在同类院校中比例最高和外籍志愿者教师众多等办学特色,在贵州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是贵州省唯一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点院校。可见上述院校不论招生规模、办学水平还是办学特色,在贵州高职院校中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经实地调研,上述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大致情况如下: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修建了以本校办学历程、职业教育相关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术文化馆”,并将其定位为全校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主要以不定期组织参观活动为主,对象包括贵州省博物馆、息烽集中营等场馆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另据了解,贵阳市东山阳明祠是该校唯一挂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走访的两所民办高职院校中,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有4所校外挂牌的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均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相应的实践教学很少组织。贵州盛华职业技术学院建有专门的“民族博物馆”,主要展出贵州少数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品和学生作品。

三、样本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上述院校在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虽然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整体上大同小异。共性问题主要体现于学生人身安全和经费保障两个方面,四所院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主管领导都一致认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构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实践教学中组织动员学生和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的担忧和顾虑,另外两所民办高校相关领导表达了在构建基地和组织实践教学经费保障方面的尴尬和无奈。在对教师进行的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教学的定义和范围模糊,难以操作,并大都认为思政课只要上好教育部规定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行,至于实践教学,教师认为偶尔组织参观活动也能接受,而依托于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费力不讨好。

具体到各个院校,以贵州职业学院和贵阳职业学院为例,两所公办高校在思政理论课师资和教学经费保障方面优于两所民办高校。就实践教学而言,四所院校各有优势和短板。贵阳职业学院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形式最为丰富,学生评价较高,贵州职业学院和贵州城市学院的学生普遍反映授课模式主要还是传统的书本知识灌输,实践教学严重缺失。贵州盛华学院的实践教学虽然富有特色,但主要问题在于缺乏专门的思政教育部门对实践教学进行统筹管理。从学生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除了贵阳职业学院和贵州盛华学院有六成学生对学校组织开展的实践教学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外,其余两所院校满意度均低于30%,其中贵州城市学院对本校实践教学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学生仅仅不到20%。四所院校中,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80%的学生表示实践教学很重要,70%多的学生表示成功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基地。很明显,学生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是很不满意的,他们对实践教学的渴望和需求可以说是很强烈的。

不难看出,上诉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均不同程度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学校管理层和教师没有给予实践教学充分的投入和重视,相反学生却很渴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均与这些学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不力、功能形式单一化有莫大关系。

四、高职院校多维导向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思路

(一)改变对实践教学基地的陈旧认知

时至今日,仍然有为数不少的高校领导和教师认为思政理论课主要是理论的灌输和学习,所谓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基地其实就是点缀而已,偶尔为之可以。在上诉四所院校的走访中,这样的观点和声音并不是少数。不得不说,学校层面对实践教学的轻视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渴望形成了反差。理智地思考这种反差,其实不难找到原因,长期以来,思政理论课在大学的地位和处境其实是比较尴尬和艰难的,教师大多照本宣科,学生也大都消极应付,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认同思政理论课就是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如此境况下,费时费力的实践教学在某些领导和老师心里不受待见也就不难想象了。

承认现实并不等于默认甚至纵容这样的现实,职业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扭转教师和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和消极态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鼓励和促使教师搞好实践教学,增强思政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引导学生在依托于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中学会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真正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期待。

(二)科学定位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多维导向实践教学基地

传统观点认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既然定位为爱国主义教育,那实践教学基地肯定主要选择各类纪念馆、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重大工程等。但信息社会的当下,人们的价值观和选择愈加多元化,具体到大学生,他们的精神诉求和成长需要也越发多样化及复杂化,以往那种单一枯燥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说吸引力和说服力已大大弱化。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和重视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主要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等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他们来说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加之学生普遍认为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关联不大,传统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因此,各高职院校应主动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响应学生的诉求,改变以往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基本等同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陈旧观点,具体可尝试把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意识形态导向基地、道德教育导向基地、社会法制导向基地,重点构建以职业道德导向为主,兼顾意识形态及社会法制教育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彻底改变传统实践教学基地的薄弱与单一,实现实践教学基地形式与功能的多元化。

(三)构建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保障机制

诚如前文所写,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构建过程中的保障机制一直是实践教学推广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是政策缺位和经费困难两个方面。政策的缺位主要表现在缺乏鼓励性及约束性政策。上述高职院校普遍反映,因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课,教学任务繁重,思政教学部门往往无法在实践教学等方面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学校主管部门对此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比如实践教学的课时换算与课酬等;另一方面,有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教学基地建設得怎样,学校也没有具体的条例进行认定与评价,从而大大影响了思政教学部门建设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与有效性。此外,经费困难也是调查中被普遍提及的。据了解,在中宣部、教育部等的要求和政策保障下,各高校基本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但普遍存在用途不明确、额度偏少等问题,经费列支项目中并没有单独开设实践教学经费。仅仅依靠生均20元的教学经费对需要较大资金投入的实践教学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四)切实保障多维导向实践教学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加大投入积极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以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更大,难度也更大。构建校外基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校如何与合作方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特点,重点选择具有较好口碑和较强实力的企事业单位为合作对象,并以协议或合同的方式把合作关系稳定下来,逐步构建一批相对稳定的教学基地。更重要的是,构建校外基地必须秉承互惠性原则,职业院校不能单方面要求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支持教育,而忽略了学校对企事业单位的帮助与反哺。唯此,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切实可靠的保障。

综上,高职院校多维导向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离不开学校管理层和广大教师陈旧观念的转变,离不开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科学合理的定位和分类,离不开从政策和经费上切实保障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更离不开实践教学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多维导向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是一个牵涉多方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各部门统筹规划与相互合作,加大人力与财力投入,努力构建定位明确、形式多样、各司其职的多维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王彦东,王俊延.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利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4(1).

[2]华学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与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14(3).

[3]刘淑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遇到的问题及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1(8).

[4]谢丽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定位的理性思考[J].高教探索,2008(4).

猜你喜欢
理论课贵州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