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青州文化的历史渊源

2018-05-14 10:51王国玮田辉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青州齐国文化

王国玮 田辉

【摘要】《山东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历史文化示范区为目标。以临淄、青州为核心区域,延伸带动鲁中、鲁北及胶东半岛内陆地区,建设齐文化研究保护基地、产业发展基地和文化旅游胜地。按照这一要求,青州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着手就齐文化与青州文化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本文结合青州文化与齐鲁文化的关系,浅述青州文化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青州文化;历史渊源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一、青州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关于青州文化,《后汉书·郡国志》载:“至尧遭洪水,分为十二州,今《虞书》是也。及禹平水土,还为九州,今《禹贡》是也。”夏商之时,“青州越海至辽河”“东跨海至朝鲜半岛”。《夏书》《禹贡》载:“周既克殷,……改禹徐、梁二州,合之于雍、青……。”颜师古曰:“省徐州以入青州……。”由此可知,在不同历史时期青州的疆域有大小不同的变化。夏商之时的青州,北至辽河流域,东到朝鲜半岛。到了周朝,徐州并于青州。也就是说,山东的大部曾是青州的领地。在这片区域内居住的先民都是青州先民,随着最早的先民在青州定居、繁衍生息,就有了青州人类历史文化。

中国文化史的分期,一般是:史前文化、先秦文化、秦汉文化、魏晋南北朝文化、隋唐文化……。关于青州文化的分期,历史学家把史前青州文化和先秦三代青州文化统称为“东夷文化”。即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莱,最后一个东夷方国被消灭为止。实际上,也不止于此,齐灵公灭莱后,东夷齐国疆域只到“姑尤以西”,即平度县一带。“姑尤以东”,即孟子所云“齐东野人”之地,还有许多东夷小国,直到战国中期后,方成为齐国的领地。然而,东夷文化却没有被消灭,它一直影响着后世,直到现在,潍水以东地区的人民仍有东夷人的口音、习俗的遗存。

关于“东夷”一词。自《礼记·曲礼下》始,便有“东夷”之名。《后汉书·东夷传》云:“东方曰夷,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尚书·禹贡》载:“青州有嵎夷、莱夷、淮夷等。”另外,还有鸟夷、岛夷、牟夷等。这些夷族部落共同构成了东夷文化。因为多数的东夷部族都居住在青州这片土地上,故理所当然的成为青州东夷文化。实际上,“东夷”一词,既是地理方位名称,也是族群名称。“夷”字本意为“人”字,“东夷”就是东方之人。换言之,因为青州在中国的东方,所以说,“东夷人”就是青州人。在古代,“东夷”并没有贬义。

由于炎、黄、夷各部族自古不断的攻伐及部落迁徙,青州大地也融入了炎、黄部落氏族。不同部落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青州古文化的一部分。青州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它与炎、黄两大文化体系共同构成了华夏文化的三大基石。我们把夏商之前的青州古文化称为“青州史前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即少昊文化时期,逐渐进入了部落方国时代。少昊以鸟纪官,说明国家机器已趋于完善,青州开始跨入文明社会,这是青州历史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是青州文化的第一個辉煌时期。

夏商两代是邦国共主时代,《吕氏春秋·用民》云:“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汤而三千余国,今无存者矣。”在夏商之时,青州地域上的古国已知的达五六十个。这些方国在夏商文化中属青州东夷文化的范畴,即“东夷邦国文化与部落方国文化”。这一时期,跨入了青铜器时代,青州苏埠屯商代贵族墓出土大量青铜铭器,是典型的代表。夏朝初年,“太康失国”,第四代夏王后相流亡青州弥潍流域,在此建立了夏王朝的都城:斟灌城、斟鄩城。据历史考古学家李白凤先生考证,商朝第十八代商王南庚迁都至“商奄”,“商奄实在益都而非在曲阜”。据考,青州苏埠屯商王墓以东的“方城”(在今东夏镇方台村以南),就是商代第十八、十九、二十代,三代商王所在的国都,即苏埠屯“商王城”。可知,青州不仅有夏王朝的都城,而且有商王朝的都城。

二、青州文化与齐鲁文化的关系

在周代青州文化的大摇篮中,产生了两颗璀璨耀眼的奇葩:一是姜太公缔造的齐国文化;二是伯禽、孔子缔造的鲁国文化。《元和郡县志》载:鲁为“少昊之虚,古青州之地。”可知,鲁文化亦诞生在古青州之地。齐文化、鲁文化都是产生在古青州大地,都是古青州文化的一部分,它们是青州文化的主流。秦灭齐后,虽然鲁国、齐国灭亡了,但作为齐鲁文化之源的古青州文化却没有灭亡,它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根之一融入到华夏多元文化之中。黄老道家文化、孔孟儒家文化、五岳之尊泰山文化都产生在古青州大地上。自秦汉大一统后,不管在哪个朝代,古青州文化始终是引领者。鉴于此,我们把周代的青州文化称之为“青州齐鲁文化”。齐文化、鲁文化都是古青州文化发展长河中的一部分。

在青州历史文化长河中,它的上游,人们称之为“史前文化”;它的中游,人们称之为“三代文化”,或曰“先秦三代文化”,即夏、商、周文化。青州历史文化在中游发生了突变,分出了两条大支流,一股叫“周代齐国文化”,简称“齐文化”;一股叫“周代鲁国文化”,简称“鲁文化”。除此之外,这一时期,青州文化中还有“莒文化”“纪文化”“莱文化”“文化”“徐文化”,它们都是细小的分支,但也是青州文化的一部分。

在青州历史文化长河的下游,是华夏大一统文化的一部分。齐文化、鲁文化这两条支流又汇流在一起,人们称之为“齐鲁文化”,它是华夏大一统文化的主体、主根。从全国范围来看,青州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但在青州这一古老地域上,仍有它独特的东夷特色。青州刺史部、三齐都会的存在,人们称其为“青州文化”“青齐文化”“三齐文化”等,东晋十六国时期为南燕国皇家文化。随着佛教东来,青州成为佛教圣地,明朝时又是山东省会驻地,所以,自秦汉以后的青州文化是以齐鲁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

周代齐国的疆域仅是青州地域的一部分,齐文化是青州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段支流。同时,当时青州地域上还有鲁文化、莒文化、齐地以外的莱文化等东夷文化。今天的青州市恰是周代齐国腹地,自西周姜太公创建齐国始,此地就是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齐国灭亡,今青州之地一直是齐国的中心区域。今青州西部山区,是齐国贵族狩猎的场所,齐桓公、齐景公、齐宣王等都在今青州山区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稷山、峱山、雀山等都成为齐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索隐》载:“齐有稷山,立馆其下,以待游士。”这是司马迁的如实记载,“立馆其下”就是“稷下学宫”。自齐胡公始,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的墓地,大多在今青州地域。青州城北臧台有齐景公时期的大将臧武仲墓,高柳镇陈冢村有战国田氏之祖陈完(字敬仲)之墓,高柳镇段村有“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墓,其他国君之墓大多在今青州西部片区,连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墓也葬在了青州弥水流域。城北马兰村的齐国养马场,范王村的齐国刀币制造厂等。上述许多事实说明,齐国文化和青州文化是分不开的,因为齐文化就是青州文化的一部分。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写道:“齐国政治中心也就是在青州地……周初分封姜齐,史称‘因其俗,简其礼,看来指的就是保留青州古文化习俗。”明确指出齐文化是由青州地域东夷文化发展而来。青州文化贯穿着东夷文化的始终,贯穿着三代文化的始终,贯穿着中华大一统文化的始终。

公元311年,曹嶷将齐地的政治中心由临淄城搬迁到广固城,临淄、广固城,乃至东阳城,原本都是青州之地,也是当年齐国之地,齐文化由此与青州文化更加相融。

三、青州历史文化包含多种文化元素

纵观青州历史文化长河,包含了多种文化元素,东夷文化、炎黄文化、夏商文化、齐文化、鲁文化、莒文化……。秦大一统后,青州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主根融入到中华文化中。作为青州地域文化而言,虽然“佛教东来”“五胡乱华”,北方游牧民族的大量融入,青州文化成为多元文化。但东夷文化、齐鲁文化一直是青州文化的精髓,这是历史的传承,东夷族群文化之根,青州文化之源。

概而述之,青州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有人类在这块地域居住以来,就有了青州人类文化。青州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仅是青州文化的文明时期。青州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青州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确定为:东夷文化——青州齐文化——秦汉后青州文化——当代青州文化。当今,我们要更好地弘扬古青州文化,发扬光大青州文化优良传统和博大精神,让青州文化更加繁荣、昌盛。

作者简介:王国玮(1967-),男,汉族,山东青州,东夷文化研究所所长,本科,东夷文化研究所,研究方向:青州地区东夷文化、区域历史文化研究;田辉(1984-),女,汉族,山东广饶,助理馆员,本科,东夷文化研究所,研究方向:青州地区东夷文化、区域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青州齐国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蜗牛的故事
老马识途
远水救不了近火
访青州李清照归来堂
谁远谁近?
智美
秉笔直书
史籍正误二则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