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的早发现和治疗

2018-05-14 12:54虞军
健康人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脑组织脑血管缺血性

虞军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病人越来越多。全国每年大约有550万例脑卒中患者,其中有四分之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俗称脑梗塞或脑中风,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塞,是所有脑卒中中发病率最高的一个类型,占所有脑卒中的近60~70%。脑梗塞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梗死再发或继发出血等。

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并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什么会脑梗塞?

人体的脑血管就像水管一样,使用年头多了总会生锈,生锈了的水管就会变窄,而锈斑掉下来会堵塞,脑部供血就会不足,从而会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因此,脑梗塞的原因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或脑血管栓塞。前者是由于大脑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因血流中被称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例如某些心脏病心腔内血栓脱落的栓子。

什么样的病人容易得脑梗塞?

罹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是血管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的全身血管均容易发生粥样硬化狭窄。吸烟是促进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脱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栓子脱落是脑血管栓塞的最常见原因。近期的研究表明:脑梗死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大多数危险因素都是可控的。

如何快速识别脑梗塞?

部分脑梗塞患者在梗塞之前会出现轻微的中风症状,有些中风症状可能持续几分钟到1小时后又完全恢复,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这常常是中风的前兆。约1/3的急性中风患者在发病前数天、数周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家有老人或者存在中风危险因素的市民,应该学习了解中风的先兆表现和应急处理。为此,教给大家一套辨别中风的“FAST”法则。

“FAST”是国际上快速识别中风的方法,简便实用。FAST就是4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

1.F(Face,面部):观察微笑时面部有无歪斜。

2.A(Arm,手臂):双臂平举,观察是否无力垂落。

3.S(Speech,言语):有无说话口齿不清;

4.T(Telephone,打电话):如有符合上述情況,打急救电话来医院急诊;另外,T也是Time的意思,要尽快抓紧时间到达医院就诊,因为急性脑梗死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行溶栓治疗(一般是在发病后4.5小时内)。

脑梗塞了怎么办?

如果把脑组织比喻为水田的话,那么脑细胞就是水田里生长的水稻,而脑血管就是向水田灌溉的沟渠。因此,脑梗塞就如供水的沟渠被淤泥堵塞。显而易见,疏通堵塞的沟渠是治疗脑梗塞首当其冲的任务。与水田不同的是,脑组织对于缺血的耐受性是非常差的。据统计,脑细胞缺血缺氧超过5分钟,就会发生不可逆性坏死。脑血管堵塞的早期,真正坏死的脑组织区域尚不大,处于梗死核心周围区域的脑组织由于临近血管的代偿处于尚可逆的缺血状态,即如图所示的梗死核心与半影区的关系。这部分半影区的脑组织是能够被挽救的脑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梗死的脑组织也越多,能够挽救的脑组织也越少,损失的神经功能也越多,病人最终的预后也越差。因此,一旦得了脑梗塞,尽快将患者送往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中心是挽救患者功能的先决条件。这也正提醒了广大市民朋友们,尤其是家里有脑梗塞危险亲属的市民朋友们识别脑梗塞症状和早期求助的重要性。

当脑梗塞患者被送至医疗中心后,医疗中心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影像检查,以此来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脑梗塞、有无梗塞后出血、梗塞的血管和区域、可挽救的脑组织体积(半影区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用药和手术的禁忌等。通常,根据脑血管的直径将脑血管分为大血管和小血管。小血管的梗塞,采用药物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目前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但是溶栓药物对于大血管梗塞的有效率则差强人意。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一系列微侵袭的血管内再通手术,使得大血管堵塞后的再通率大大提高,从而改善了部分患者的预后。这一类微侵袭手术通常通过在患者的股动脉(大腿根部)穿刺建立通路,将专用的器械引导至堵塞的血管,通过各种办法将血栓取出,从而开通血管,包括血管内血栓抽吸术和支架取栓术。血管内血栓抽吸术,指的是将一支柔顺的导管引导至血栓部位,通过该导管抽吸血栓,将血栓抽出;而支架取栓术即利用支架装置在血栓部位打开,使血栓嵌入支架内,再将支架回收,从而开通血管。这类手术的开展使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治疗较以往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使一大部分患者恢复了正常的神经功能。

浙江大學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开始率先在浙江省内开展微侵袭血管内再通手术以来,治疗了大量的大血管闭塞性脑梗塞患者,挽救了这些患者的神经功能。在大量的实战中,锻炼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血管卫士队伍。我们提醒广大市民:首先,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控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比如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戒烟戒酒以及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病变,早期寻求处理;其次,主动接受脑卒中的健康教育,学会早期识别脑梗塞和求救方式;第三,脑卒中后更加需要接受规范规律的治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再次发生脑卒中。需要强调的是,脑梗塞的治疗,无论何种治疗方式,时间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尽早地识别中风,尽早地将患者转运至能够治疗中风的医疗中心,从而尽早地获得治疗,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猜你喜欢
脑组织脑血管缺血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
诊断超声辐照对子代大鼠生长发育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尿激酶对脑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宫内缺氧时程对胎鼠脑组织STAT3表达的影响
高原习服黄牛脑组织不同部位SLC25A6 mRNA绝对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