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筑梦路上

2018-05-14 09:37丁媛
奋斗 2018年16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道路习近平

丁媛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徐徐拉开。40年的披荆斩棘,40年的砥砺前行,今天的中国人民终于敞开胸襟、拥抱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这正是对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的一个清醒提示,他提醒我们要在这一重要历史契机下驻足回望:回望这风雨兼程的40年我们取得的成绩,并汲取在这40载奋斗岁月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勇敢前瞻:思考未来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方向,思考在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如何继续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斗转星移40载,今天的中华民族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概而言之,在经济上,经过一系列制度的改革,我们国家完成了从封闭式的计划经济向开放的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中国经济从贫弱走向富强,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性经济大国;在科技领域,我国的科技人才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号召下,攻坚克难: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天眼探秘、高铁纵横……其突飞猛进的成绩令世界为之瞩目;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了更强的话语权,也因此为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做出了更积极的贡献;经济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衣食住行等基础生活质量均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这既是对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改革开放路线所呈现出的世界意义的阐述。的确,中国的改革开放向世界成功展示了新时代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而这条不寻常的道路、这些从实践中萃取的经验,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社会主义大国改革实践的成功案例而具有示范性的意义。

驻足在改革开放40载的历史节点,我们感到自豪的同时更要冷静思索:既然成就斐然,是否意味着“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已经可以功成身退,淡出历史的舞台?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着十分坚定而明确的回答,那就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一论断一方面依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如上所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稳步推行、扎实推进40年,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一实践结果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的实践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强民富的必由之路,它是我们的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关键时刻做出的正确抉择。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路上,“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论断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基础上的、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发展的基本动力。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推行,正是基于当时我们的社会现实,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变,正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绩。40年后的今天,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仍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国情,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已经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全面实现小康的当下,我们仍然要强调经济建设,要继续解放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通过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既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硬需求”,也要努力满足“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尊严、权利、当家作主等等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求”,从而实现中国社会向更高级阶段发展的目标。

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道路上继续披荆斩棘、昂首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明确的指示。

首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坚定立场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因此,新时代下改革开放的方向要明确,“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前者强调既不能固守于已经取得的改革开放的经验或成绩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也不能刻板僵化地死守条文框架,而是要继续大胆解放思想,勇于突破,敢于创新。而后者则是明确未来的改革开放要坚定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即“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因此,新时代下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要以“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为根基来进行,而这其中,党的正确领导是关键,“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亲力亲为抓改革。”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航向上的舵手,是推动者和引领者,唯有听党话、跟党走,才能使我们的改革开放避过歧路、少走弯路。

其次,改革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将改革开放视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也为我们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系统论”的核心意义在于整体观念。系统的整体功能具有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同时,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不能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这一系统论原则要求我们将改革开放工程看做一个整体,它是由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作为子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我们实施改革,既要做到全面覆盖,即对社会领域的各个层面实施深入而有效的改革。同时,又不能仅仅着眼于局部领域的变革,而是要关注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强调领域间的协调与配合。另外,推进局部领域的改革和进行阶段性改革要在突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这正是对系统论中“着眼整体”原则的落实。而合理、高效、优化的顶层设计也要来自于各项改革的相互配合、各阶段改革的稳步落实,以对“改革开放”这一整体系统实现优化,发挥其整体功能,形成最大合力。

第三,改革开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方面的重要论述时刻以人民为中心。他说:“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早已证明,改革开放的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过来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他们的智慧使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之路,他们的力量也必将凝聚成中国社会未来改革开放的巨大引擎,最终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能够最终凝神聚力、万众一心地进行改革开放,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的党始终不忘“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牢记“为人民谋福祉”的使命。“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党的宗旨,也是改革开放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始终是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紧密相连的。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才成为了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施展智慧、发挥才干,最终实现梦想。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儿女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中国力量,在改革的大潮中激荡梦想,于开放的环境下追逐梦想,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几代人的宏伟夙愿。

责任编辑/徐朝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道路习近平
道听途说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标题党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