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统筹精准施策 构建龙江协调发展新格局

2018-05-14 09:38徐旭张世辉初智勇于飞寇衢
奋斗 2018年22期
关键词:对口城市群发展

徐旭 张世辉 初智勇 于飞 寇衢

构建协调发展格局重在科学统筹精准施策

一、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形成开放合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东北要积极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可谓是指出了东北尤其是我省实现全面、全方位振兴空间格局的要害和症结。

第一,都市圈是新时代中国城镇化的主要模式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群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像我们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更要坚定不移,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城市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经验表明,进入城市化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心城市开始进入“集聚不经济期”,人口和功能从向中心城区集中转向周边地区分散,进而形成城市核心与周围地区组成的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可以预见,我国将形成几百个都市圈和十余个都市圈链——城市带,都市圈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将逐步达到80%以上。新时代要以提升品质为中心打造美好生活都市圈,成为促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第二,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规律,现代都市圈的形成是基础条件。城市群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空间现象,从来都不是在任意地方可以出现的。区域特征对城市群的形成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制约影响。城市群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区域里有多个城市首先要进入现代都市圈发展阶段,一个地方是否有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强有力的核心城市的引领,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做支撑,有足够的吸引集聚人口的能力,对于城市群规划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以品质提升为中心,以功能转型升级为重点打造美好生活都市圈。过去,城市发展重生产、轻生活、轻生态,导致“城市病”突出,严重影响城市的和谐宜居。现代都市圈应当是以提升品质为中心,以功能转型升级为重点的美好生活都市圈。新时代美好生活都市圈至少要具有四方面基本的特征:一是形成城乡融合的劳动力、土地、住宅等共同地方市场;二是具有数量充足、多样性齐全、质量上乘、分工高效的私人消费和公共服务体系;三是生态环境优美;四是覆盖城乡居民高效通勤的交通网络和集成个性、人性的数字化生活环境。而建设这样一个新时代美好生活都市圈,必须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来实现,从国家到我省都做出了相应的顶层设计,依靠市场化力量加快落实是加强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的关键。从我省地广人稀的客观条件和肩负的五大安全的历史责任出发,我省必须大力推进集聚发展,在生态允许的范围内把我省人口和经济活动压缩到条件相对优越的都市圈和城市群中,使得区域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尽可能集中紧凑。

二、深入推进大战略对接,实现南北互动。东北三省内部协调开放形成合力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放眼全国深入推进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

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新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新动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长期以来,一些同志有一种错觉,认为国家提出的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我省属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范围,并未充分意识到,优化经济发展空間格局,要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2017年国务院印发《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组织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成为推进东北振兴与“三大战略”对接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促进跨区域合作的创新举措。我省也出台了《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和《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对口合作行动计划(2017-2019年)》等政策措施。只有跳出龙江,才能实现全面、全方位的龙江振兴。

我省与东部地区的对口合作的重点区域是广东省,而哈尔滨与深圳,尤其是哈尔滨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对接和交流合作,将是实现我省南北互动的重中之重,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和牵动作用。世界湾区经济,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800万;2014至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GDP实现“四连增”。此次对口合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对口支援帮扶,而是新型跨地区合作模式,对哈尔滨市乃至全省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们还要立足比较优势,找准切入点。做到四个突出,即突出改革创新的合作交流,突出重点产业的合作发展,突出产业园区的合作共建,突出合作机制建设。其中合作机制建设是关键,对口合作不是为了一时一事,也不是为了单一项目,而是要建立健全长效对口合作机制,主要是建立完善对口合作工作保障机制、两地区县域合作机制、社会力量参与对口合作机制。当然,在坚持重点区域是广东省和大湾区的同时,更要密切关注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三大战略的有效对接,全面对标、全方位学习借鉴先行省市的先进经验、体制机制创新,吸引各类资源要素与我省区域优势相结合,共同打造投资环境好、产业特色鲜明、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对口合作示范园区。

激发内陆开放新动力

哈尔滨综合保税区肩负着我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打造“一窗四区”的战略使命,在总体发展思路上,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的要求,坚持把“中俄贸易”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提升综合保税区对俄合作的承载功能;在产业发展路径上,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优势产业群,实现多边合作、多方共赢”的要求,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放大综合保税区对我省优势产业的支撑效应,进一步发挥综合保税区在全市全省转型升级发展的引领作用;在发展理念上,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及“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的要求,坚持把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对口合作作为重要契机,充分学习吸收广东的先进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转变观念。

一要注重“打基础”,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示精神。一是要打造有利于改革创新的制度环境。发挥综合保税区先行先试优势,探索走出一条体制机制同市场完全对接的新路子,进一步扩大复制推广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二是要打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持续推动流程优化再造,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三是搭建有利于创业发展的公共平台。通过建立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率,实现“贸易、物流、通关”三个便利化目标。

二要注重“补短板”,在增强开放承载能力上下功夫。要按照“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的要求,通过完善国际口岸枢纽、打通国际物流通道、打造新型功能平台、培育外向型产业、构建“大枢纽+大通道+大平台”的内陆开放的体系,补齐内陆地区发展外向型产业的短板。一是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降低进项物流成本;二是通过完善口岸功能,降低出项物流成本;三是创新内陆保税监管模式,搭建加工贸易发展平台;四是走入“微笑曲线”高端,推动加工贸易提档升级。

三要注重“谋长远”,在创新发展理念上下功夫。借助“龙粤合作”这一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机遇,学习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一是要解放思想、创新驱动,善于抓住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大胆探索、敢为人先,打造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样板。二是要着眼大局、协同发展,摒弃盲目拼优惠政策的传统招商引资做法,把精力放在积极打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用活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上,实现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要作风开路、实干担当,面对困难,要不讲条件、迎难而上,精准研究对策,在坚持问题导向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东北振兴提出的要求,坚持把“为龙江内陆开放提供功能齐全的新载体”作为综保区建设的根本目标,在国家战略布局和全省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放大格局、校准方位、创新路径。以更宽阔的视野、更大的改革力度、更创新的举措建设好哈尔滨综合保税区,把哈尔滨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全省乃至东北最具潜力的内陆开发高地、最具活力的转型发展引擎,为全省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新时代推进东北振兴的思想精髓

深入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要汇聚开发开放的合力。东北振兴是一盘发展的大棋,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这一要求深刻体现了习近平一以贯之的融辩证思维于战略谋划的思想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东北地区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地区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东北地区人口、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区位等支撑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事物发展总是与各种矛盾相伴相生。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其中有全国“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新时期东北振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具有多维性、深层性、共生性、联动性等结构性特征,只有“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深入研究在注重质量和效益前提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举措和办法,多从内因着眼、着手、着力,才能找准症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信心,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全面振兴。把深化改革作為首要任务,切实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根本途径,加快结构调整和新动能培育,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把开发开放作为重要抓手,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好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问题。深化改革、破解矛盾,东北地区才能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要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一以贯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壮大。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东北地区才能完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经济支撑带的重大任务。此外,还应通过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好风凭借力”,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实现多边合作、多方共赢;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发挥好自然区位优势、产业比较优势、绿色发展优势,东北地区发展就会后劲十足、行稳致远。

实践经验表明,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应将市场、改革、创新科学统筹起来,以市场导向,确立目标,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以改革立基,完善机制,助力创新、开拓市场;以创新破题,提质升级,运筹改革,决胜市场;才能实现创造优势、化危为机的发展战略升级转型,构建协调发展的全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思想精髓,帮我们开拓了改革创新的新路径,提升了谋篇布局的新境界。我们要自觉把东北振兴发展放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去谋划、去推进,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东北振兴的工作重点,加快构建多极发力、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加快哈长城市群一体化步伐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能够有效提升核心城市创新力和综合承载力,扩大辐射力和经济带动力,提高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以我省哈尔滨市和吉林省长春市为核心的哈长城市群是国家级城市群,其构建和发展既是国家推动东北振兴的重大举措,也是黑吉两省紧抓国家政策机遇、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撬动政策杠杆争取国家支持的重要抓手,事关两省实现转型升级、全面振兴的大局。加快推进哈长城市群建设,既能为我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好坚实基础,也能为全省在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背景下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创造有利条件,对于黑、吉两省构建协调发展新动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我省加快推动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应从发展的现实条件和需要出发,综合借鉴“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发展建设经验,以统筹规划为原则,以会商合作为基础,将优化机制作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融合为先期突破,逐步解决产业竞争矛盾,两省协商决策,加快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求同存异,公共服务对接共享,生态治理协调共建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完善并丰富跨省合作机制

一是理顺跨省会商层次。建立省、市两级对等会商机制,省级会商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和战略构建、重大改革决策及重大合作事项协调功能;省会城市和地级市会商主要实现政策承接功能,并指导相关基层地区实现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以确保决策落地。二是拓展合作外延。抓住国家对东北对口合作政策契机,由黑吉两省共同接洽对口合作的广东、浙江两省,在产业承接、资本引入、技术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领域形成合力,为哈长城市群全面合作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引入智库支持。由吉黑两省政府决策咨询部门牵头,推荐有关专家学者,共同组建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评估小组,对政策效能、发展问题、发展策略等内容做好阶段性评估。

二、优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一是开展省际合作,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城市群的一体化空间规划,统筹规划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力争取国家立项和资金支持,打造城市群内“1~2小时经济圈”。二是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推动示范区重点城市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资源共享,扩大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对接范围,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三是推动人社服务一体化发展。探索退休人员实现异地年审互认;实施就业创业和人力资源管理统一互惠政策。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异地入学、升学便利化,以双城兆麟中学等优质学校为主体,以教师互访教学等形式促进人才流动,提高教育资源共享效果。

三、逐步实现产业协作和市场机制一体化突破

一是以旅游业为切入点加强产业合作。以五常、舒兰为基础,共同开发旅游资源,组建旅游联盟,联合对接“同程旅游”等优质旅游产品销售商,设计跨省全域旅游产品,通过合作建设、组团营销、在示范区哈尔滨、长春、吉林三市推行市民旅游年卡等手段,实现旅游经济共享共赢,推动旅游业和配套产业发展。一是以许可互认和信息共享为主推进市场机制一体化。以一体化会商机制为基础,协调矛盾、合作改革,推进食品药品准入许可互认;建立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实现注册登记数据互通、商标名录对接、登记核准互认;建设“示范区”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诚信信息、产销信息、投融资信息互联互通;建立科技合作联席制度,加快实现科技成果鉴定、科技奖励评审及科技项目评审评估的跨省异地评审互认。

四、探索推进生态治理一体化

一是利用吉浙对口合作机遇,学习借鉴浙江新安江跨省生态补偿模式和经验,以国家、黑龙江、吉林三方投入为基础,对松花江实施跨省生态补偿。二是以两省共同出资为基础,争取国家配套资金,对拉林河五常段、舒兰段进行沿岸改造和水环境治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旅游资源开发同步实现。三是由两省政府牵头,集合发改、农业、环保部门共同编制《示范区秸秆资源管理与综合加工利用规划》,撬动政策杠杆,合力争取国家政策性投入,共同推动解决秸秆焚烧污染。

发挥运输服务保障作用助力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要充分发挥助力新时代东北振兴运输服务保障作用,积极落实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龙江发展战略,努力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铁路部门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打造“一轴两环一边”铁路网主骨架要求,不断扩大铁路网覆盖面,形成以哈大高铁、哈齐高铁、哈佳铁路以及在建哈牡高铁、牡佳高铁为核心的龙江高铁网,努力打造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将省内快速铁路网与全国高铁网大通道联通,缩短与国家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促进形成黑龙江现代化都市圈。同时要持续完善客运产品供给,优化省内各区域中心城市旅客列车开行框架,不断扩大长途直通列车覆盖范围,实现内联外通,在惠及民众生活,方便百姓出行的同时,加速人流、物流、商务流等要素快速流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推进东北振兴与国家重大战略对接,要求铁路部门进一步畅通黑龙江与南方的货物运输通道,持续加大物流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形成辐射省内主要城市、产业带的全国性、区域性、地区性三级物流网络,积极开展物流总包和协议运输、准时制运输,加强与多家港口、海运公司、电商、快递等社会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发挥社会物流企业的集货优势和市场优势,为黑龙江发往南方沿海地区的“原字號”产品和加工品开辟方便快速、优质优价的运输通道和物流支撑。

黑龙江省作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要继续依托绥芬河、满洲里两大口岸及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打通对俄运输大通道,将中欧班列打造成国际物流知名品牌,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新动能,实现与国内、国际港口问铁海联运,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运输枢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吸引国际物流向龙江聚集,带动外向型产业发展,助力黑龙江产品“走出去”战略。

猜你喜欢
对口城市群发展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数学(一)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区域发展篇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