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8-05-14 16:11马峰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实践教育人才培养

马峰

摘要:在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实现能力培养与专业实践教育的融合,一方面要践行正确的实践教育理念,合理安排实践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课程實践教学体系、校内外实践基地等建设,实现提升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育

当前,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对文化艺术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要培养合格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实践教育体系。

一、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文化艺术管理者既要有宽广的视野,又应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既应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也应拥有较高的管理运作水平等[1]。参照这一要求,可设计出金字塔结构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即以基本的专业知识为能力培养的基础层,以较高的专业运作能力为能力培养的中层,以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为能力培养的顶层。

因此,学校应以良好的综合专业知识素养为基础,以人才的实践运用能力为培养核心,加强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构建和完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二、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

坚持将“实践育人”的理念贯穿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层面,切实做到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与专业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提升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专业能力的目标。

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体系一般可分为课程实践、一般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五个主要环节。要通过合理设计,循序渐进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践教育的层级体系,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三、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建设措施

(一)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提炼专业课程中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并给学生安排实践任务。比如新疆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系自2009年起,在“文化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以团队方式,完成文化艺术项目的创意策划、组织、营销宣传、实施管理、收尾总结等环节。项目化教学的开展与实施,实际上是对文化艺术管理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如创新能力、文案写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将学生所学的“文化创意学”“文化传播学”“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进行串联应用。

(二)建设校内专业实验室以及实践基地

要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空间。学生在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实践模拟中,发现自己专业能力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后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新疆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系与校园电视台、学院音乐厅进行合作,于2011年9月建成了艺术项目策划与营销管理实验室和专业计算机室,为学生的专业实践、创业项目、团队活动等提供了平台,改善了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基础条件。校内专业实验室以及实践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依据培养目标,文化艺术管理人才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因此,仅有课程实践、校内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专业实践延伸到校外,满足社会、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此,必须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通过课外实践来检验专业教学的成效,弥补课程实践、校内实践的缺陷。新疆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系自2002年开设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以来,一直重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设立了学生实习实践专干岗位,负责与合作单位联系以及学生实习实践安排。

长期以来,新疆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系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乌鲁木齐市文化局、新疆艺术研究所、新疆顶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新疆七坊街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等企事业单位保持合作关系,让学生参与各项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助于实现金字塔结构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为文化艺术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川流.论艺术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属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4):100-103,28.

猜你喜欢
实践教育人才培养
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实践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论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