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的求职路

2018-05-14 16:11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冠军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路走来,比赛项目逐渐增多,覆盖面越来越广,从中选拔出的大赛冠军也越来越多。大赛冠军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会有怎样的优势?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升?用人单位对大赛冠军的评价如何?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职业生涯发展情况报告——对浙江省85位就业3年以上大赛冠军的调研》选定了85位毕业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的大赛冠军进行了跟踪采访。

大赛冠军的职业发展情况

首先是第一份工作的获取渠道,50.75%的大赛冠军是通过学校推荐得到第一份工作的。此外,通过人才市场招聘获得工作的冠军占23.88%,企业预定的占13.43%,还有11.94%的冠军是通过亲友介绍获得了第一份工作。

关于“冠军光环”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82.43%的大赛冠军表示“冠军光环”对工作自信影响较大。另外,还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关注(44.59%)、升职机会(27.03%)及薪资(17.57%)。

在这85位大赛冠军中,43.24%的人就职于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这类较为稳定的单位;56.76%的人就职于企业,其中,大型企业占61%,中型企业占13%,小型企业占23%,微型企业占3%。这表明大赛冠军的就业机会与职业发展的潜力比较乐观。

87.84%的大赛冠军专业对口,其中48.65%的冠军专业完全对口,39.19%的冠军专业基本对口,专业对口情况比较理想。

大赛冠军多集中在事业单位工作,且主要是职业院校,留校的现象比较普遍。留校任教既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又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工作,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排在第二位的是民营企业,这与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学校的校友企业更倾向于从母校获得更多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学校的校企合作单位也会对大赛冠军抛出橄榄枝,为他们提供比较优厚的就业条件。

大赛冠军对大赛的评价

谈到技能大赛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影响,多数大赛冠军表示:就业初期与职业发展前期影响最显著,相比优厚的物质条件,通过大赛得到更多的是隐形的机会,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好的职业开端,但对中后期职业发展的影响不大。

关于职业发展的瓶颈期,一些冠军指出,外部因素主要集中在单位的晋升渠道上,由于不同的单位管理风格不一,加之单位规模、成长阶段、企业文化等因素影响,使得晋升渠道单一或只能论资排辈,这些外部因素靠个人力量是无法改变的;而内部因素的主要症结在于,倘若想获得更好的职位和职业发展,必须具备目标职位所要求的能力,需要更开阔的眼界,更丰富的知识储备,然而,这些要求对大赛冠军来说,存在一定的挑战性。

谈及自己想要的职业发展方向,“管理岗位”是很多大赛冠军的职业目标。但是技能大赛冠军更擅长的是实际操作,就业后大多从事技能方面的工作,要实现转岗并非易事。

大赛冠军认为,實现积极职位变动与薪资变化需要同时具备多种能力:应变学习能力(66.22%)、主动性和责任心(64.86%)、专业知识与技能(63.51%)、业绩成果(47.3%)、管理能力(43.24%)、职业道德与素养(37.84%)、团队建设能力(28.38%)、个性人品(24.32%)、前瞻能力(10.81%)、和其他(2.7%)。

针对以上能力,大部分大赛冠军认为大赛培养过程涉及了某些必要因素,如主动性和责任心、专业知识与技能等,但大赛培养过程中有三种能力没有达到冠军的期望值: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能力)、团队建设能力以及个性人品。

目前,很多大赛冠军迫切希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团队管理能力以及得到发挥个性的机会。他们认为,在大赛培养的过程中,管理能力很少涉及;团队协作能力虽贯穿大赛培养的始终,但团队的管理角色一般都是由老师来承担,对学生本人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机会;个性的发挥也很少能在大赛培养及比赛过程中体现。通过与指导老师交谈得知,比赛的准备时间比较仓促,这会直接影响学生自身个性的发挥,学生往往按照指导老师设置的流程进行反复练习,几乎不存在展现个性与发挥创造力去破题、解题的可能性。

用人单位如何看待大赛冠军

在招聘阶段,用人单位对大赛冠军的关注度很高,相对于普通职校学生,大赛冠军身上的优点还是显而易见的,如突出的综合素质、强劲的专业技能水准等。由于他们比赛时接触的设备都是最先进的,所以入职后可以缩减熟悉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时间,同时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这对以盈利为核心的企业来说很有吸引力。

在大赛冠军顺利入职之后,一些用人单位还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提供更广阔的升职空间,比如组长、班长、线长,这对于新员工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职业发展机遇。大多数职业院校也会向大赛冠军抛出橄榄枝,主要是看重他们的大赛经历、超群的技能水平、科班出身的优势以及丰富的大赛资源与人脉。

用人单位对大赛冠军吃苦耐劳的精神、专业严谨的态度非常认可,但并不是所有的大赛冠军在入职后都会一帆风顺,也会存在两种极端现象。有的冠军自主创业在专业圈里名声大振,有的冠军已经成为公司高管,但也有冠军经过了多次跳槽后工作依然没有稳定。

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员工的职业发展遭遇瓶颈期时,其知识储备和视野格局是实现发展的突破点。对此,用人单位希望他们及时补给所需的知识,巩固专业能力,扩展眼界。不要过于专注自己而忽略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要懂得并善于换位思考,尤其是需要将自己设置在目标职位的角色中,才能明白自己与目标的差距,找到实现真实转换的路径。

链接

曾正超: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牌获得者

如今,曾正超已经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成为了中冶集团首席技师,并作为世界技能大赛助理教练,指导学员进行备战训练。他说:“荣誉已成过去,作为一名技术工人,我要认真钻研、磨炼自己的技能,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让青春与焊花为伴!”

袁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金牌获得者

比赛刚刚结束,就有不少企业抢着来挖人,上海一家企业以高薪和住房为条件抛来橄榄枝,却被袁强婉拒。年轻的袁强决定留在学校做一名老师。如今他带着两名学生顺利闯入国家集训队,开始备战下一届世界技能大赛。他希望再次带出金牌选手,为祖国续写荣誉。

崔兆举: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金牌获得者

去年,崔兆举通过了学校的“3+2”考试,目前在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读大专。“两年时间不够,希望能再多点时间,因为我想多学一些知识。”崔兆举说。对于未来,崔兆举有自己的打算,他想做世界技能大赛教练,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冠军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郁闷的冠军
没有冠军的赛跑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