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2018-05-14 17:15颜小丽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选段课外阅读分析

颜小丽

英语课本中的阅读篇目非常有限,每个单元两篇文章的容量远远不能满足初中阶段达到15万字阅读量的要求。因此,课外阅读补充课内阅读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如何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将借助笔者执教的一节课外阅读课对此进行探讨。

1. 教前分析(Before-teaching)

1.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阅读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书虫”系列的《鲁宾逊漂流记》。该书是简写版,适合八、九年级学生作为课外读物。本书中笔者选取了第三章至第八章作为本节课的阅读选段,讲述了鲁宾逊如何流落荒岛,如何在荒岛上展开生活、结识野人星期五,如何离开荒岛的经历。

1.2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词汇量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但离完全能读懂还有一定的距离。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已经介绍了本书的故事梗概,因此学生在阅读这本书时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不会有大障碍。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先通读了这部分阅读选段。

2. 教学过程(While-teaching)

Step 1:介绍作者,观看视频,导入话题

上课伊始,教师开门见山介绍作者丹尼尔·笛福及其最著名的作品《鲁宾逊漂流记》。接着观看电影片段,回答问题: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characters?

(設计意图:观看的电影片段是鲁宾逊和星期五在大雨中重逢,解开误会,重又变成了朋友。朋友是本课学习的关键词之一,本课一开始即引出这个概念,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Step 2:阅读文章,分析人物。

教师将阅读选段分为三个阶段,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是什么直接导致了鲁宾逊此次的冒险。

T: What caused Robinsons adventure?

S: The storm and the shipwreck.

T: How did he feel after the storm? Read the paragraphs on Page 18.

S1: Thankful.

T: Later his feelings changed. How did he feel after a while?

S2: Hopeless.

S3: Unhappy.

S4: Lucky.

T: So these are Robinsons feelings. Thankful→Hopeless→Unhappy→Lucky. From this, what do you think of Robinson?

S: I dont know.

T: He felt hopeless at first, but later he felt lucky and decided to live. What kind of man was he?

S: 乐观的。

T: Fantastic!He was optimistic. He wanted to be alive.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Robinson?

(设计意图:本部分从引发鲁宾逊冒险经历的海难开始,剖析了主人公在海难之后的心理变化,并以此分析鲁宾逊的人物特点:乐观。接着,假设学生是鲁宾逊,提问:你会怎么做呢?借用这个问题传达积极的、永不放弃的人生观。)

3. 教学反思(After-teaching)

通过展示的两个环节就可以看出巧妙启发,分析人物品质特点在激发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成功之处。在教师提问鲁宾逊人物特点的时候,学生一时打不开思路,不知如何作答。这时,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学生得到答案,例如,教师问“Robinson did all the work without others help.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有学生立马想到independent,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种启发式提问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支架,使得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在分析人物时,还需要学生从中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建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教师把这一目标渗透在各个环节。例如,分析鲁宾逊在海难后的心情时,教师追问“如果你是鲁宾逊,这时候你会怎么做?”有学生表示“我要像鲁宾逊一样坚强地活下去,我不能放弃。”就这样润物无声地传递积极的价值观,达到育人目的,彰显了英语学科人文性的作用。最后,启发思维,课堂的活动设计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兴趣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本节课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分析变化、列携带物清单、朗读、文本续写等,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课堂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答案不尽相同,精彩纷呈,体现了不同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4. 结束语

刚刚推出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它包括四个要素: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其中,思维品质能够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课外阅读是训练思维品质的有力媒介。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海陵中学)

猜你喜欢
选段课外阅读分析
《拔哥》尾声选段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分析:是谁要过节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回头潮
朱紫滢??《匆匆》 选段
再见了,可鲁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