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如何进行朗读培养的思考

2018-05-14 10:58梁锦春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思考

梁锦春

【摘要】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的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阅读作为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學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基本方式。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中,朗读能力的培养则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小学阶段定要通过朗读使学生疏通文本意思,体会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关键词】朗读;训练;问题;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这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契合的,足以说明朗读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朗读教学,魅力无穷,能量巨大。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不仅会影响自身课程,同时也会对其他科目,如数学的理解等造成不小的影响。而在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里,不会朗读甚至不朗读的现象比较普遍,我作为一位在乡村小学有着七年教学的老师,就我所看到的做了一些肤浅的思考。

在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比较少的听见朗读声,一些学生把朗读课文当成一种学习负担,仅有几个能大胆读书的学生,也只是把朗读停留在把课文读流利、整齐的层面而已,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开口朗读,更不用说让他们有感情或者是读出新意了,面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通过分析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一、学校教师意识不强,朗读教学不明确。

在语文教学的现实中,其实对于培养和发展的能力并没有引起老师的重视,不能很好的理解“以读为本”的内涵。在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很少听到教师的范读或引读,即使是范读,也是草草了事,学生听不出也听不懂其中的含义,更有一些教师一节课都是在分析课文,根本听不到朗读课文的声音。

二、二、教师朗读能力薄弱,指导学生能力不足。

听过很多老师上的语文课,我深感语文教师的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学生的朗读能力薄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朗读能力薄弱造成的,比如受方言的影响而导致不标准的普通话;不研究教本而导致不能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等,这些原因综合影响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朗读水平,同时造成他们在语文课堂上不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有感情地朗读,不知如何抓住重点词语,不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想而知,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也是非常滞后的。

三、三、学生朗读机会不多,缺乏朗读的动力。

由于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在思想意识上没有重视“以读为本”的内涵,加上教师自身的能力限制以及指导不足,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少享受展示朗读的机会,就算有这样的机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时,只是点到哪个字读错了,漏掉哪个字了,或者只是对读错的地方进行“矫正”,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感情是否到位,学生朗读的“闪光点”在哪里,这样极易的打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以致使学生对朗读课文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就我认为,农村小学的大部分学生的朗读现状不太乐观,亟需改进,否则,“以读文本”的教学要求就是一纸空文,不能落到实处,我们要也把祖辈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方法继续流传下去。

一、第一,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朗读的作用,要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充分理解“以读为本”的真正内涵。我们农村教师一定要将《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自己教学的方向标,认真地深入地去研读它,全面理解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和“以读为本”的内涵,了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的重要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同时在教学时结合自己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朗读方案,“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要花大部分的时间在分析课文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朗读,这样学生自然在朗读中能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比起教师一直在帮学生分析要事半功倍了。

二、第二,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文本,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优化朗读指导策略。在把握好《语文课程标准》后,语文教师还应该认真钻研文本,了解课文作者的基本情况,写作背景,课文的内容,中心思想,教学目标,重难点等,然后制定相应的朗读指导策略。如指导一年级的朗读,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具体要求学生做到不读错别字,不添字,不减字,不重复,不颠倒,不拖腔拖调,不顿读,不唱读,吐字清晰,停顿准确,还要理解作品的基调,初步对作品有个理解、把握,读出感情。对于带有口音的教师,应该多多练习朗读,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普通话不标准的教师就更应该训练,以身作则,这样学生也会收到感染,在潜移默化也会喜欢上朗读。

三、第三,增加学生朗读展示的机会,并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把朗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要以读代讲,让学生有充分的朗读时间,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从“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到“正确、流利”再到“细读课文,理解感悟”,最后“朗读展示,情感升华”要悉心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应专心地听,朗读之后,要实事求是地给予评价,并且及时加以分析、总结,把朗读指导和朗读评价有效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你是怎么读好这一段的?”也可以这样说“你可以这样读”“再用你自己的理解读一遍”吧,以求效果达到最好。

当然,朗读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而言,是一项基本功,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专业素质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提升自己影响学生,做好学生学习路上的良师益友。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思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