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8-05-14 17:37蓝跃进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加数长方形正方形

蓝跃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采用一系列直观、生动、变化、新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以下我就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钻研教材,善于设疑,引导学生思维

启发性的教学,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启发性的教学不是无目的地激发学习动机,引发兴趣,而是应在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的关键处设疑。“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能够提出对于理解教材,掌握规律,引导思维的关键问题是教师教学成功的体现。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理解教材的关键处,还要熟悉不同的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最易“卡壳”的地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促使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善于针对教材特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操作,是促使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学具摆面积单位的方法求出一个长方形纸板的面积,然后问:“如果求更大的长方形面积,用这种方法行吗?”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后思考:每个图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很快可以发现长方形的长有几厘米,沿着它的边就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正方形。再通过直观演示和共同讨论,又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很快就掌握了心知识,从而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教学“计算圆锥的体积”时,可选一堆圆锥形的沙滩,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先引导学生想出计算圆锥的体积必须先知道底面积和高,底面积是量不出来的,只有量出它的底面积周长,由周长求半径,再求底面积。高又是怎样量得?又要应用平行线的有关知识。可见学生的每一次动手操作联系,从中得到的知识不止一项。总之,实际操作练习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从而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联系新旧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旧知识为前提。我每教一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旧知识,并充分利用它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我先复习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到: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从中得到发展。

四、多让学生比较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思维能力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和三角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时,教师先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说出它的特征和面积计算公式后,然后把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变成直角,问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把长方形的長缩短到与宽一样长时,又成什么图形?(正方形)把正方形的其中一遍缩短会变成什么图形?(梯形)梯形上底变为零时又成什么图形?(三角形)通过这样演变,使学生理解以上几种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知识网络,提高了思维能力。

五、激励学生之一问难,勤于思维

目前还有许多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题,因素很多。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怎样端正教学思想,谋求建立一种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一句话,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敢于提问题的环境,要在教学中抓住有力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自觉地提问题,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善于思维的习惯。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加工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促使思维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加数长方形正方形
根据常用关系来推算
奇数凑20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小长方形找朋友
移火柴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喜羊羊的比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