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评优课引领作用 构建常态化有效课堂

2018-05-14 17:17郭建明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运球常态水平

郭建明

5月22-25日,笔者全程观摩了“2018年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选”活动水平三的14节课,教学设计的多样、教学策略的巧妙、教学器材的实用、教学评价的多元彰显出本次活动的主题“聚焦核心素养,彰显课堂实效”。从实效中看引领,在引领中构建有效的常态。笔者就水平三的课例引发的感悟——“发挥评优课引领作用 构建常态化有效课堂”与一线教师交流和研讨。

一、让“评优课”成为“常态课”的示范引领

常态课的好坏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课堂教学必须从技术回归科学,从形式回归内容,从教材回归生活,从虚假回归真实,让教学从具有普遍规律中找到集体突围的出口。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删繁就简、化难为易、突出特点的课,应该是留点时间、留点暗示让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的课,应该是用文本的“核心知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此次评优课活动中,参赛选手把评价的目光转向真正具有实效性的常态教学上。

(一)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

本次评选活动的宗旨是以赛导教,以赛促研。即:一是引导教师坚守课堂,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深入进行目标统领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将课上得有趣、有效;二是引领教师课堂上注重问题导向,善于发展学生思维,做到有情境、有活动、有运动量、有区别对待,关注每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三是引领教师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专业素养。如,水平三(五年级)《障碍跑》一课,执教教师为了在传统的障碍跑基础上提高学生超越障碍的能力,突出攀爬协调性和合作能力的挑战。本课在目标设计上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完成,如,个人跳攀和合作登攀,个人跳攀到一定高度必须通过有效的合作登攀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在组织教学中突显小组,让学生带着问题(由单个动作——绕、钻、跳、攀的练习如何向组合动作——钻、跳、攀登、绕、绕、跳去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共同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在挑战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发展思维,练习中相互鼓励、相互信任,体验责任与担当;在障碍的设置与动作结构的设计进行了突破,障碍的设置尽量突破传统、提高趣味、激发主动参与、设置适当的难度,增强学生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图1)。

(二)引领教学内容的选择

体育课堂实现目标的根基是教学内容,教师如何根据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实现目标引领下的教学,这是当下一线教师需要借鉴的。水平三学生目标:知道一般运动动作的概念,掌握一般运动项目的技能的同时拓展体能,培养其遵守规则、相互合作、勇敢克服困难的意识。本次比赛水平三14节课中田径5节(跑4节、跳1节)、足球3节、篮球3节、体操3节,可谓兼容并蓄,注重选择教材中最基本的田径内容。在以往的优课评比活动中只有少部分教师选择跑这一枯燥内容,而本次优课评比中水平三就有4节跑的课;许多人都会认为跑步没有什么好学的,可以说从小没人教就会跑。可众所周知,到了大学体育依然有跑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思考如何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制订出适合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材选择上要结合学生实际用目标引领内容的选择。如,水平三(五年级)《折返跑》一课,执教教师结合体质测试项目50m×8中必须掌握的技能——转向时急停急起的控制,选择折返跑;又如,水平三(五年级)《负重跑》一课,执教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上学、放学必须携带书包,徒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需要解决,选择负重跑;再如,水平三(五年级)《障碍跑》一课,执教教师结合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去挑战一定难度的攀登,选择有攀登在内的障碍跑;以及水平三(五年级)《弯道跑》一课,执教教师结合五年级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体验、感悟、思维、反馈能力,选择了弯道跑这一内容。

(三)引领组织策略灵动

所有的课堂组织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而进行设计的。此次优秀课评选水平三14节课的组织灵动多变,总结起来有以下3种策略。

1.巩固扎实严谨的课堂组织形式:纠正过于依赖课堂之外的东西,在教学中体现出扎实严谨的课堂。此类课堂组织建立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仔细安排教学环节、合理调整教学顺序的基础上,能让课堂整体清晰、流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让学生学会体育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如,水平三(五年级)《折返跑》课堂教学中以热身游戏“疯狂不倒翁”激趣开始,将折返跑渗透到“放倒瓶子”和“扶起瓶子”准备活动游戏中,唤起学生思考在跑动中怎样才能停得快、转得快、启动得快;在技能学习时通过“击掌返回”“摸膝蓋返回”“摸脚踝返回”的练习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去体会重心降低对制动和折返的作用;由1人练到2人迎面折返再拓展4人一组折返,逐渐提高练习难度和强度,较好地帮助学生真正达到体能和技能的挑战。

2.营造善于变化的课堂组织形式。课堂实施中教师会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组织策划上,这是课堂的主旋律,同时变化上课的节奏、音乐旋律、场景布置、器材的使用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如,水平三(五年级)《篮球:原地高低姿运球》教学,教师在课的一开始装扮成NBA火箭队篮球队员——哈登,同时“哈登”给学生展示运球技巧,激起学生学习篮球运球的欲望;整节课从实战出发,合理安排防守辅助学生练习,在多种游戏中让学生体验挑战高、低姿运球的实战运用。本节课通过人物变化(教师——“哈登”、防守者,学生——练习者、防守者)、音乐节奏变化(由慢到快,由快到慢)、防守变化(教师的防守、学生的防守、假想的防守)、距离变化(靠近的防守动作,不靠近的防守动作)等营造灵动多变的组织形式不断地刺激学生,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跟着教师的节奏在变化。

3.选取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形式。在各种教学要素丰富多彩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练习。如,水平三(五年级)《靠墙手倒立》教学由平板支撑逐渐抬起脚位到斜坡支撑,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完成靠墙手倒立。

(四)引领教学有效的导向

评优课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积极探讨体育的来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课堂上立足于教给学生体育技能,提升身体素质,注重学生的实际锻炼效果,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设计教学方法和顺序,在课堂中环环相扣、丝丝入微,提升学生体育课堂有效活动的时间。本次活动水平三手环测试各项指标平均数据情况:

1.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和顺序,以单位时间强度提高有效时间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而生活就是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练习顺序也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如,水平三(五年级)《负重跑》一课,教师在这节课中设计了携带不同重量的书包进行负重跑练习。轻负荷慢跑(双肩背)—拎较轻书包负重跑(一只手拎,可换手)—抱增加重量书包负重跑(两手胸前抱)—背较重书包负重跑(双肩背)—不同形式的负重跑(学生自主选择方式方法)—搬运书包比速度(团队合作),整个过程精心设计,从学生实际入手,稍间隔连续练习,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运动。

2.掌握体育运动科学性,加快有效活动时间的自然衔接

一般体育课堂里面的教学安排是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基本部分教师一般会安排一个主教材辅助一个副教材或者游戏,但如何有效衔接活动,需要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看教材,要进行仔细的分类,做到科学地衔接各个部分。如,水平三(五年级)《折返跑》一课基本部分教学中,由击掌折返—摸膝关节折返—摸踝关节折返—走、跑的拧转—2人迎面折返—4人折返—素质游戏“能量大爆发”,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科学合理,有效加快活动时间自然衔接。

3.细心安排减少队伍调动,缩短无谓时间的浪费

在常态课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听清、看清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会多次调动队列队形,然而多次集中、多次讲解会严重浪费学生的活动时间。如,水平三(五年级)《蹲踞式跳远》教学中,因天气原因场地发生变化,教师临场应变能力欠缺,多次大范围集中调动队伍,讲解偏多,学生练习中多次被打断,还没来得及去体会、体验动作,教师一声哨音立马停下,使得学生有效活动时间较少。又如,水平三(六年级)《趣味竹竿舞》一课,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成“回”字形站立,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展示等只要站在中间一组的位置上,就无须调动队伍,无形中便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在常态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练;同时,整节课集中讲解的时间应尽量不超过3min,集中讲解示范时应减少队伍的调动,学生散点站立稍稍向教师靠拢一点即可。

4.最大化合理利用场地资源,提升有效的活动时间

评优课活动时,教师所需的场地比较宽裕,而在学校常态课教学中,每节课都有许多班级同时一起上课,可利用的场地较小,此时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活动时间呢?课前体育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的安排,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活动场地以提高运动量。如,水平三(五年级)《足球:脚内侧传球》一课,因天气原因临时调至学校弧形的游廊进行上课,执教教师充分合理利用场地,将原来的四列横队改为两路弧形纵队,教师讲解时在中间地带,示范时两边分组进行示范。此外,由于在弧形游廊外侧有围栏,教师随机应变,让学生面对围栏做脚内侧传接球练习,充分利用了场地上的资源,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活动时间。

二、追求“评优课”四个转变,接轨“常态课”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要让“评优课”返璞归真,拉近“评优课”与“常态课”的距离,让观摩者觉得可看可学可用,这是“评优课”的导向价值。

(一)变“求新颖”为“求平实”

已往的评优课多是“求新颖”,即课的内容新。执教者为了达到吸引别人眼球的目的,煞费苦心地选取教学内容,现在则需“求平实”,内容必须选自有出处的或本地现有教材,杜绝变味的“求新”。本次比赛的水平三选手教学内容都是选自《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教师备课用书。如,水平三(五年级)《肩肘倒立》一课,教师从教学目标制订到内容选择、教学设计再到教学手段的运用,全部参考备课用书,没有求异求新,踏实上好本节课。

(二)变“求新人”为“求风格”

已往“求新人”,认为用年轻人上课,形象好、语言好、身体素质好,让人赏心悦目,现在则需“求风格”,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形成自己的上课风格,成为一个地区的名师。本次比赛严格规定工作6年以上的教师经过县、区、市层层选拔才能参加省比赛。如,水平三(五年级)《折返跑》一课,简约有趣、处处是实招,给观摩教师呈现了“简约与趣味相融,技能与体能结合”的风格。

(三)变“求华美”为“求实效”

已往“求华美”,为了上好一节评优课,集中本地区精英出谋划策,反复打磨,但这不是常态课。现在追求的是“实效”,提倡教师利用有限的时间备出具有体育学科特点的教案,上出具有品位的課堂。本次赛课中的教师不再是走预设的形式,更多关注课堂的生成,在生成中采取有效措施,力求课堂效益最大化。如,水平三(五年级)《弯道跑》一课,教师在临时变化的场地上,基于弯道跑的特点,以问题为导向,根据课中学生的生成设计情境:体验—感悟—表达—练习—比赛等,用比较法、换道法、实验法、游戏法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学练。

(四)变“求顺畅”为“求活动”

已往“求顺畅”,认为学生与教师配合最重要,所谓顺畅就是学生对教师预设的环节配合得非常默契,因此,出现了反复排练、表演教学弄虚作假的“怪圈”。现在则需“求活动”,看课上教师有没有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本次水平三的参赛选手们将课的重难点化解为若干个小游戏,通过若干小游戏活动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据笔者统计最多的课运用了8个游戏,最少的课运用了3个游戏。如,水平三(五年级)《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一课,执教教师运用了“老狼几点了”“抬头观察运球”“变换节奏运球”“运球互换位置”“红绿灯信号运球”“图形运球”“抢拍球对抗”“齐心协力”等8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习得技能,练得体能。

总之,小学体育“常态课”和“评优课”理应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对于“评优课”应该理性分析,积极学习;而对于“常态课”也不能因为常态而放弃了对有效的追求。“评优课”要学“常态课”的无心插柳,“常态课”要学“评优课”的有心栽花。在以后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只有强化“评优课”与“常态课”的有机结合,才会有灵光一现,才会有信手拈来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运球常态水平
张水平作品
完形填空一则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双人运球”乐翻天
35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