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林场走现代林场发展之路宁波林场走现代林场发展之路

2018-05-14 09:03吴兵甫
浙江林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宁波市林场森林

吴兵甫

宁波市林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浙江省建场历史较早的国有林场之一,地处浙东四明山腹地,与余姚、奉化、海曙、上虞、嵊州等县(市、区)接壤,山峰起伏,岗峦层叠。经营总面积9.8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9.08万亩,约占93%,森林覆盖率98.3%,活立木蓄積量55万立方米,是奉化江、姚江、曹娥江的发源地,有宁绍地区的“三江源头”之称。林场海拔在600—900米之间,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平均气温比城区低5—6℃。“夏日凉风习习,冬日白雪皑皑”,素有“夏天的莫干山,冬天的长白山”之美誉,是全市林分质量最好、森林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区域之一,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作为宁波唯一的市属国有林场,宁波市林场在浙江省林业厅,宁波市委、市政府,宁波市林业局的关怀和支持下,率先完成了国有林场改革和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创建工作,走出了一条林区生态得保护、职工生活变富裕的“两山”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改革创新 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发〔2015〕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函〔2013〕91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15〕76号)等文件精神,林场紧紧抓住改革机遇,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新一轮改革,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完成了编制核定、人员安置、机制创新、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创建等大量工作。2015年底,在省政府组织的国有林场改革验收中,验收组认为宁波市的国有林场改革是全省改革中方案最完善、部署最系统、操作最规范、成效最显著的,并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圆满通过验收。2016年成为全省首批成功创建“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的6家国有林场之一。

完成三定,减编定员,明确林场公益性定位。首先是“定性”,按照市政府“生态为先”的总基调,突出宁波市林场生态保护功能定位,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调整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增挂“宁波市林场国有生态公益林保护站”牌子。其次是“定编”,本着科学、合理、精简原则,落实国有林场管理、技术推广、专业技术等人员的编制,由原来的80名核减为60名,按岗定人定责,实行全员聘用制;对35名原场属企业聘用人员,采取“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的方法予以安置和分流。最后是“定经费”,将市林场经费保障由差额拨款调整为全额拨款。

夯实基础,解决问题,确保职工无后顾之忧。启动落实住房改革政策,筹资2200万元用于解决300多名职工住房补贴问题。林场职工全额全员按规定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退休职工规范性补贴全部纳入财政保障。妥善安置11名原在编不在岗人员的工作。林场的改革解除了职工后顾之忧,得到职工一致认可,实现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有机统一。

事企分开,创新机制,激发林场发展活力。在确保林场森林资源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将原所属的6个企业,采取撤、并、建的方式进行重组整合,组建“宁波市林业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下辖“宁波甘竹岭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宁波四明山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剥离了原场办企业与市林场的隶属关系,实现事企分开,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经营权,激发了企业的活力。按照突出森林资源保护和监管的要求,调整林场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核定内设机构10个(3个科室、6个林区、1个中心),加强一线力量,加强森林消防、病虫害防治、林地资源监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按照监管和养护分离的要求,把森林日常管护等生产性活动逐步推向市场,向社会购买服务;按照事业人员绩效考核机制的要求,推行“岗位对责、绩效对账”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激发了职工的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热情,确保了林场发展的动力。

经费保障,持续投入,夯实林场发展基础。市财政对主体改革所需经费予以兜底,主体改革期间,在化解历史债务、落实住房政策、建设林区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上投入了3000多万元。大幅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市林场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100元/亩,最高可达145元/亩,每年总计1000多万元用于公益林的管护建设。

坚持保护开发相结合 提升森林生态价值

维护并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是国有林场建设的永恒主题。宁波市林场根据自身实际,以“生态文明,林业领先”为导向,以可持续经营理论为基础,以保护、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为核心,结合弘扬森林文化、森林休闲养生理念,编制《宁波市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和《宁波市林场营林生产规划设计书》,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蓄积量不断增长。林场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对森林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进行科学分析,尽量减少森林旅游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保持森林旅游资源的自然特色,促进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2003年7月,四明山森林公园开门营业。经过10余年的经营和发展,已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商务、户外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拥有五大景区、四明山庄森林度假村、仰天湖山庄、商量岗旅游度假区等,是宁波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与森林旅游文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2016年实现了接待游客45万人次、营业收入2600余万元的历史新高。

积极探索林特产业和林下经济开发。由于海拔较高,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土壤未受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污染,四明山区是发展林特产业和林下经济的理想基地。林场现有高山茶366亩,在原有茶园的基础上,通过复壮改造、品种改良等,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机茶叶认证标准,重点为旅游商品生产提供优质原料,计划设定部分面积作为游客参与茶叶采摘等互动式旅游活动基地。此外,积极发展白茶种植,已经引进试种面积50亩,开始少量产出。另有板栗和榧树林35亩。近期计划结合低产用材林改造,重点发展板栗、杨梅、樱桃、猕猴桃、蓝莓等果树,果类生产以为旅游商品生产提供原料、建设参与型森林生态旅游基地为主要目的。与此同时,积极挖掘资源优势,着手发展林下经济。现在已经开始试种黄精,预计3年后有一定产出。

坚持引进培养人才 发扬先进人物精神

走科技兴林道路。2013年以来,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本科生4人,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4人,极大地改善了宁波市林场职工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人才缺少的局面。近年来,林场不断扩大对外科技交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庐山植物园、天台华顶林场、临海农林局、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就高山杜鹃、樱花、槭树等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培育方面开展指导、交流和学习,也前往江苏、湖南、山东、黑龙江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并与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庐山植物园协商项目合作事宜,为更好地开展珍贵与高山树种良种基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目前,珍贵与高山树种良种基地获宁波市发改委立项审批,投资2800余万元,已进入项目实施阶段;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申请“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北美冬青保花保果效应的研究方法”等两项专利,已进入受理审批阶段;申报的“宁波市林场土地整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修复技术研究”项目和“北美冬青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以近自然林业经营为主题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德林业合作营林示范样点”已经落地,是国家林业局在全国选定的3个示范点之一。与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合作设立森林生态监测站正在筹建之中。

共同守护林场。宁波市林场地处四明山腹地,虽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但远离繁华喧闹的城市,远离充满温情的家园。城市人短暂来山上度个假,称得上是天堂。但是天天生活在“只闻鸟声、不见人影”的大山中是何等寂寞?在冰天雪地下守护山林是何等清苦?在夜幕降临时思念家人是何等牵挂?林场职工就常年生活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为了守护好这十万亩山林,一代又一代的林场人甘守清贫,耐住寂寞,拼搏奋斗,将原来光秃秃的山头培育成美丽的森林,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先进人物:全国绿化造林劳动模范裘祥松,全国绿化奖章、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余颂德,全国优秀护林员、全国绿化奖章陈基成,全国绿化奖章、浙江省绿化奖章苗国丽,宁波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宁波市直机关党工委“身边的感动”2016年度人物提名奖许志斌,宁波市林业局优秀共产党员徐海林,宁波市森林消防工作先进个人王卫兵,宁波市优秀护林员王水青等,以及诸多默默无闻坚守大山的护林员们。

猜你喜欢
宁波市林场森林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