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如何看待形式主义新演变

2018-05-14 17:50
新传奇 2018年34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公众

形式主义流弊已久,在党的执政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惯性存在。新形势下又不断流变、翻新,如主题活动用方案创新,总结汇报用拍照创新,班级文化用口号创新等,形式主义问题愈演愈烈。那么,公众是怎样看待形式主义新演变的?

在新形势下,有媒体围绕公众关于形式主义的评价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公众对形式主义的第一感觉,有哪些新的突出表现,公众最厌恶的形式主义有哪些,存在的根源是什么以及如何治理当前的形式主义等。

公众对形式主义的态度多“反感”“冷漠”

公众对形式主义的第一感觉和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出日常生活中其对待形式主义的真实态度以及形式主义对其工作、生活的影响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44.9%的受访公众对形式主义的第一感觉是“反感”,23.4%的受访公众表示“冷漠”,有15.3%的受访者表示“愤怒”。

在调查公众对形式主义内涵的认知时,结果显示,多数公众对其内涵的认知清晰准确,在日常生活中能准确分辨何为形式主义。部分公众对其内涵的理解存在模糊和偏差,认为形式主义重视结果导向、民众意愿等,这对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形式主义会产生负面影响。若群众认知模糊,有可能把政府做得好的事情都当作“面子或形象工程”;若党政干部认识模糊,就会不自觉“兴伪事”而浑然不知,或者部分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嫌疑,严重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公众最反感会议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流弊已久,在党的执政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惯性存在。新形势下又不断流变、翻新,如主题活动用方案创新,总结汇报用拍照创新,班级文化用口号创新等,形式主义问题愈演愈烈。

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地区或者工作环境中普遍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只是存在的普遍性有差异。

当问到“日常生活中,您最反感的形式主义是哪些”时,结果显示,公众最反感的是“只关心开会、发文、做姿态、表决心,不关注有效性和是否管用”的会议形式主义,其次是“调查热衷于造声势、走过场、搞花架子、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调研形式主义,紧随其后的是“避重就轻、回避矛盾、不敢也不愿意讲真话实话”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的形式主义,然后是“只图学习形式和宣传,大搞精致主义,没下功夫研究文件,不深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形式主义,最后是“用形式主义来反对形式主义”的极端表现。

在调查“当前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現有哪些”时,受访公众认为“说一套、做一套,言之凿凿,实则我行我素,打折扣、搞变通”是当前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认为“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只要轰动,不去行动”“查摆问题避重就轻,开展批评隔靴搔痒,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满足于召开多少场座谈会、发放多少张问卷”“整改缺诚意,方案挂满墙,问题不解决”“学习教育浅尝辄止,听取意见表面虚心诚恳,实则不在乎不上心”则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演变。

六成公众认为官僚主义作风等是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

在调查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时,六成公众认为“封建官僚文化和习惯势力的长期负面影响”和“领导和机关官僚主义作风推动产生和发展”是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

“老旧思维模式的习惯性延续的负面效应”和“思想上陷入主观、懒汉和个人主义的误区”等个人主观认识和思维方式,以及“个人私利、小集团利益等各种利益的驱动”和“体制上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等利益驱动和制度环境也会促成形式主义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另外,在调查形式主义泛滥会产生哪些影响或危害时,首先,受访公众认为形式主义泛滥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公信力”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其次,受访公众认为形式主义泛滥会“阻碍改革发展良机、抑制创新”和“浪费社会资源、滞缓经济建设”。

最后,受访者认为形式主义泛滥会“助长奢侈糜烂等不良风气”和“影响社会团结和整合”。

多维路径预防和治理形式主义问题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反对形式主义重点在“务实”,关键在党员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层层带动,转作风改作风;必须标本兼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

第一,严肃政治纪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加强诚信建设,优化社会风气、人际环境。

第三,加强思想和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第四,完善监督考核制度体系,加强全社会的多元监督制约。

(《人民论坛》201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公众
形式主义的标准
捉拿“形式主义”
打赢整治形式主义的攻坚战
谁去捉拿“形式主义”?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涨粉”是我的目标,“加鸡腿”是我的动力
“涨粉”是我的目标,“加鸡腿”是我的动力
如果上级不官僚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反对官场形式主义问题”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