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约束带护理中护理程序的应用分析

2018-05-14 08:40李玉翠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医疗纠纷

李玉翠

【摘 要】 目的:分析ICU患者约束带护理中护理程序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ICU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5例。均给予约束带护理,A组实施系统化护理程序,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4.0%,B组为28.0%,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B组为40.0%,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ICU患者行规范化约束带护理可减少医疗纠纷,并能降低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 ICU;约束带护理;护理程序;医疗纠纷

约束带多用于ICU患者,以确保其治疗安全。其是一种应用率较高的安全约束装置,但管道较多,容易在患者严重躁动时发生脱管事件。或引起营养不良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医疗纠纷[1]。约束带护理是ICU科室的主要护理内容,其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护理质量。研究中笔者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ICU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护理程序在约束带护理中的具体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ICU患者为研究主体。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直接批准。将其分为A组和B组,均是25例。A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4~75岁,平均(45.14±2.36)岁;约束时间1h~15d,平均(6.54±0.36)d。B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5~77岁,平均(47.21±2.02)岁;约束时间2h~14d,平均(7.11±0.25)d。对比以上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B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根据相关要求使用约束带,并定时评估约束效果。

A组实施系统化护理程序,具体为:

1.2.1 使用评估 首先应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如疾病类型,程度和治疗方案。由主治医生向患者与家属讲解使用约束带的目的与作用,患者或家属出于自愿原签署告知书和知情同意书。其次,评估患者的坠床、意外拔管、自伤、撞伤或坠床的意外损伤发生几率,同时评估约束带的可用性和完好性。再次,评估患者的四肢活动度与其约束带使用位置的皮肤情况。最后评估其肢体功能和末梢循环情况。

1.2.2 护理风险 约束带会导致肢体循环障碍,若约束失败则可能引发意外损伤。约束带制动时间过长或使用过紧可能导致疼痛。约束带长时间使用会明显限制患者的肢体活动,导致废物综合征。约束部位缺血受压可能导致皮肤受损。长时间被限制活动,患者的自尊会明显受挫。

1.2.3 护理干预 适度调整约束带的衬垫,使其保持适宜松紧度,可容两根手指。使约束肢体保持功能位,若需长期约束,应及时变换肢体位置,使患者取舒适且安全的卧位。护理人员应多次巡视病房,并定时检查受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与皮肤情况,进而改变约束部位。将约束带的结头固定在病床栏的下方,使患者看不到也摸不到,并无法触及管路,防止其自伤。交接班时应明确记录约束带的使用数量、使用原因与时间等信息。定时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评估约束部位的受压皮肤变化。若患者清醒,应了解其心理变化,主动并耐心的与其交谈,也可通过文字或图片与其交流,使其积极表达内心诉求,调整不良心理。同时应做好隐私保护,避免身体部位过度暴露。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意外脱管、皮肤异常、自伤和废物综合征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记录医疗纠纷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 16.0软件加以处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医疗纠纷发生率均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医疗纠纷发生率

A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4.0%,B组为28.0%,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医疗纠纷发生率(n,%)

2.2 对比不良事件情况

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B组为40.0%,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约束带的使用目的是减少患者因严重躁动导致坠床或

表2 对比不良事件情况[n(%)]

撞伤等后果,同时可避免其因抑郁心理导致自伤或自主拔管等不良情况[2]。约束带能够保证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护理程序注重护理前的全面评估,可从病情、生理等方面评估患者情况,以确定其护理重点。而护理风险的有效预估可优化护理方案,减少不良事件。最后通过细致、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保证约束带的使用效果。但需注意的是:使用前,应明确患者的使用适应症,并确定躁动原因,若躁动极严重,则应该使用镇静药物治疗,禁止强制约束[3]。约束带适合短期使用,并应在使用期间保持肢体的功能位,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翻身,使其体位舒适。若患者意识状态为部分存在,则应该反复讲解约束带的注意事项和治疗目的,避免其在意识模糊时将约束带脱下,导致自伤等事件。此外,应定时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待出现解除指征时,应立即解下约束带。护理程序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和个体化等特点,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度调整方案,以保证其疗效[4]。

结果为:A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4.0%)低于B组(28.0%),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2.0%)低于B组(4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黎青兰[5]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护理程序在ICU患者约束带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可减少医疗纠纷与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 杨春凤,王海燕,李萍,等.三甲医院ICU护士对患者实施身体约束护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7,32(18):64-67.

[2] 朱珠.ICU患者使用约束带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8,25(01):104-105.

[3] 冼慧仪,黄燕,曾宪娇.球拍手套在ICU老年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7):100-101.

[4] 严凤霖,陈斌.球拍式约束装置在预防ICU意外拔管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饮食保健,2017,04(12):101-102.

[5] 黎青蘭,陈丽华,李运红,等.保持肢体功能位约束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1):173-175.

猜你喜欢
医疗纠纷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探讨
28例医疗纠纷起诉案件特点分析
浅谈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医疗纠纷病理尸检结果探讨
在举证责任倒置机制下的病案管理